几乎每个县长,都要分管这个局

文摘   2024-11-21 13:19   上海  

说起审计局,很多人可能没什么直接印象,毕竟这是个普通人不太打交道的部门。但在县长的工作分工表里,审计局几乎是个“标配”。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审计局这么重要?县长为什么要亲自抓这个局?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里面的门道。


1.

法律要求,绕不开的硬规定



先说最直接的原因: 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从省、市到县,审计工作都是“一把手”的职责范围。这个法律条文可是摆在那儿的,县长不抓审计都不行。这条法律从1994年就开始实施,虽然在2006年和2021年修订过,但 第二章第八条 一直没变。讲得很明白,审计局得在县长的领导下负责全县的审计工作。


这就等于说, 县长抓审计是“规定动作” ,不管你想不想干,这个锅你都得背。这是第一层原因,硬性要求摆在那儿,县长要是分工不管审计,那叫不合规。


2.

审计局的重要性,抓住了经济命脉



再往深了说,审计局为什么这么重要呢?这里面有几层原因。



审计局直接和钱打交道 。财政资金的流转、使用合不合规,审计局有话语权。尤其是在基层,钱就是命脉,县级政府的运转、项目的落实,全都离不开财政资金,审计局实际就是盯着这些钱的流向。审计局是经济领域的“纪委”,盯着每一笔钱的去向,确保它们用得合规、合理。


而对于县长来说, 抓住了审计,就等于抓住了县里的经济命脉 。县里的经济发展、项目进度,全都离不开钱,县长要是对这些钱的流向心里没数,工作就没法开展。审计局这个局,县长必须亲自抓。


3.

防范风险,审计局是县长的“安全带”



除了经济发展,审计局还有一个重要职责: 防范经济风险 。你可能听说过,审计局还有个外号叫“小纪委”。这个外号可不是白来的,审计局的工作和纪委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查问题、找风险。尤其是大项目、大资金流转时,审计局的监督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县长作为“一把手”,对全县的经济运转负总责。大到一个县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小到某个项目的资金使用合不合规,县长都要心里有数。而审计局可以说是县长的“眼睛”,能发现资金运转中的问题和风险。 抓住审计局,县长就等于给自己系上了一条“安全带” ,避免因为资金问题出大纰漏。



而且,审计局的工作还可以帮助县长考核下属。 领导的时间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 ,但通过审计局的反馈,县长可以迅速掌握下属单位的财政状况,进而判断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廉洁程度。某个单位要是经常在审计中出问题,县长心里自然就有数了。


4.

财务“三不直接分管”,审计局成了例外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审计局这么重要,为什么县长不直接分管财政局呢?这里面其实涉及一个基层政府的“潜规则”—— “三个不直接分管” 。简单说就是, 党政一把手不能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 ,这些敏感领域得由副手来管,避免一把手权力过大,产生腐败风险。


很多地方的财政局都是由常务副县长分管,具体的资金审批、签字也是由他来负责。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同时也能保证钱的使用能够经过层层把关。


但审计局和财政局不同, 它的职责是监督,而不是具体操作资金 。县长不分管财政局可以,但审计局必须得抓,因为审计局是监督财政资金的最后一道防线。县长通过审计局,可以间接掌握财政资金的流转情况,并且通过审计结果来对下属单位进行管理和考核。



这就是为什么, 审计局成了“三不直接分管”中的一个例外 。县长不直接管钱,但通过审计局,他能知道钱花得合不合理。这种分工方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权力滥用,又能保证县长对全县经济运转的把控力。


5.

审计局的“杀伤力”,让人又爱又恨



说到这里,还得聊聊审计局的另一个特点: 杀伤力 强。审计局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经常处在风口浪尖上。任何单位一旦被审计,都会感到压力,因为审计就是在查问题,查出来问题,轻则整改,重则追责。 审计局的“杀伤力”,让很多单位对它又爱又恨 。


作为县长,审计局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既能防范经济风险,又能震慑下属 。但对于被审计的单位来说,审计局的到来,就像是“审判日”,没人愿意被查出问题。很多单位对审计局都是“敬而远之”,但又不得不接受它的监督。


从这个角度看,县长抓审计局还有一个隐性的好处: 震慑力 。通过审计局的工作,县长可以时不时给一些单位“敲敲警钟”,避免他们在经济运转中出问题。这种“震慑”作用,很多时候比具体的管理手段还要有效。


往期回顾

1.县城的顶流,这三个正科位置最容易升副处

2.县城副科的高低贵贱,第二档才是真赢家

3.全国行政级别最高的县委副书记——正处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