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乡镇简史(上)
文摘
2024-11-07 20:01
江苏
位于扬州城东北,西接广陵区、邗江区,东与宜陵镇接壤,南与东南分别同大桥镇相连接,北与东北分别同邵伯、丁伙分界,为江都区政府所在地。汉时为蔡家庄,元代称湾塘、黄塘,清时因镇有仙女庙称仙女庙(镇)。庙为祭祀东陵圣母之所《后汉书·志第二十一·郡国三·右兖州·广陵》“广陵有东陵亭”下注引西汉唐蒙所著《博物记》:“女子杜姜左道通神,县以为妖,闭狱桎梏,卒变形莫知所极,以状上,因以其处为庙祠,号日东陵圣母。"宋时仙女庙曾作修缮,适苏东坡出任扬州太守,为之题“古仙女庙"额。民国时期分析为四境仙女乡、仙女市1949年,江都县治移至仙女庙(镇),因县治所在,既称江都,又称仙女庙(镇)。1966年改名江都镇。2005年复称仙女镇。区划调整时,原正谊乡、砖桥镇、张纲镇、双沟乡并入。镇区内有运盐河(今通扬运河)流过,水运发达,商业繁荣,以米、木、盐、皮骨业最为兴盛。咸同兵赛时,扬城商户多迁至仙女庙避难商铺主要集中在龙川街。扬州东乡重镇。因建有横跨于玉带河上的永济桥(民间习称为“大桥”)而得名。桥建于清康熙年间,由镇民朱江捐资建造。大桥古称“白沙”,隋唐时已形成规模。宋时改名为“大桥山寨”。淳熙二年建镇,成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明时陈瑄开白塔河,北通运盐河,南由三江营夹江入长江,大桥成为北接运河,南通长江的枢纽。又引白塔河水入内河(玉带河),大桥镇一度称为“带水”。1929年,大桥镇分为大桥、青龙、仁三镇。1948年秋,大桥解放,始统称为大桥镇。大桥镇至今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一条横贯全镇东西的石板长街,两边不同格局的民居商铺鳞次栉比,深宅大院前后通连。沿街保存有刘氏宅、束星北故居等历史遗迹。大桥名人辈出,顾图河、张春雷、顾宝珊、李寿铨、朱绍文等均在大桥留下过童年的印记。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江都区东南,与泰兴、姜堰交界。区划调整时,原高汉乡并入,镇政府设在原浦头镇浦头村所在地。据传,古长江下游有两条支流,一为长江南岸的黄浦江,一为长江北岸的白浦江。《南齐书·州郡志》:“南兖州镇广陵,汉故王国,有江都浦水魏文帝伐吴出此,见江涛盛,叹曰:天所以限南北也。”“江都浦水”即指白浦江。后人在江边用蒲包灌泥筑成码头,称为浦头。浦头建镇已有1500多年浦头张氏有“一府两总兵”“三代七进士”荣耀。集镇老街的侍卫府和进士街保存完好。侍卫府为雍正五年丁未科进士、御前侍卫张发生、张发青兄弟二人居所。进士街因曾任广西巡抚张联桂而得名。境内有麻布桥,因村民范氏纺麻纱、织粗布、卖钱造桥济行人而得名。位于江都区东,地处蜀冈余脉,扬、泰两市通道中间,历来为江都重镇。《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宜陵在江苏江都县东北六十里运盐河滨,地势高阜,居民稠密,为达泰县通道。宋设宜陵驿于此,亦作仪陵。"宜陵别称东原,源于宗元鼎的东原草堂。太谷学派南宗传人李光炘曾在此设龙川草堂传道讲学。境内有建于宋开宝年间的投子寺。在江都区东南。区划调整时,原谢桥乡并入。老通扬运河穿境而过。为清代万寿镇辖地,万寿镇因万寿寺而得名。原名吴家桥,传此地为吴氏、李氏、陆氏三大家族聚居处,因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交通受困,吴氏家族独资建桥,并将桥名定为吴家桥简称吴桥。镇辖境内的谢桥乡,传为谢安出镇广陵时,曾在此筑芙蓉别墅。唐时在芙蓉别墅遗址上建白塔寺。抗战时期,曾是中共抗日根据地之一,有“抗日桥头堡、苏中小延安"之称。1938年秋,陈毅、姬鹏飞、粟裕、叶飞、韦一平、惠浴宇、管文蔚等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开辟苏北的战略决策,以茅山抗日根据地为依托,在“三桥两荡”(吴家桥网子桥、三墩桥和焦家荡、花家荡)构筑江北桥头阵地,江南新四军分批渡江北上。1939年10月,以吴家桥为中心,组建中共苏北区特别委员会。1940年,陈毅、粟裕率部进驻吴家桥,与原在苏北活动的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新四军江南主力和指挥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苏北地区。中共苏北区特别委员会陆续在此成立中共江都县工作委员会、抗日军政学校、江都民众抗日自卫委员会、江都县民众抗日自卫总团、苏北宪政促进会等。位于江都区腹部,区划调整后,原麾村镇并入,仍以丁沟名。丁沟因镇内街市、河沟是丁字形面得名。民国年间,日军侵华,盘踞宜陵,宜陵经济严重受损。丁沟地处水乡,相对安宁,成为贸易集散地,时谚“穷宜陵,富丁沟”。20世纪70年代后,丁沟社队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与苏南武进的奔牛镇齐名有“苏南奔牛、苏北丁沟"之说。60年代,丁沟境发现一座明代古墓,出土明代制壶大家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现存扬州博物馆。位于江都区东北部,东与泰州市海陵区接壤。区划调整后,原二姜、塘头并入,仍以郭村镇名。相传五代时,郭村西南有邠州城,故又名东郭村。明代郭村为镇一级建置。1940年6月28日至7月4日,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部组织13个支队(团)的兵力,轮番进攻驻扎在郭村的新四军挺进纵队,陈毅、粟裕、陶勇等率领将士奋勇激战,以少胜多,为新四军东进黄桥抗日揭开序幕,被誉为“东进序曲”,史称郭村保卫战。今郭村建有郭村保卫战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