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上海》 | 与广富林的亲密接触

文化   2024-09-27 14:48   上海  


走近广富林园区,一眼就能望见露在水面上的黄色屋顶,这一设计奇特的建筑,无疑为这个文化遗址公园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广富林水下文化展示馆

既不同于在广富林文化之前出土的良渚文化陶罐,也不同于在它之后出土的马桥文化陶器,广富林地区出土的陶罐是长着三只三角形侧装的足,这一极具代表性的特征,被专家们对应到豫东地区的王油坊类型或者里下河地区文化类型,并由此推测,是不是当时的人群迁移到了广富林,由此,在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之间,广富林文化填补上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末期考古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缺环。

最具广富林文化特征的三角形侧装三足陶罐

广富林文化遗址考古馆

因为环太湖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基本是从7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到距今6000年的崧泽文化,再到距今45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在纵向上可以找到比较清晰的发展演变线索。但是到了距今4000年左右,文化面貌发生了改变,器物特征和北方地区特别是豫东地区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也吸收了浙南地区的文化因素,学者于是根据这种文化面貌提出了“广富林文化”的命名。所以,广富林文化体现了距今4000年南北方向上文化的交流。也有人说广富林先民是上海地区最早的移民,是上海“海纳百川”城市精神的源头。

与北方地区特别是豫东地区有很大相似性的广富林文化器型

其实,广富林文化遗址的考古特征和历史意义,不是通过1958年最早的一次发掘就被确定下来的。据《松江文化广播影视志》记载,从发现开始到今天,广富林遗址先后进行了十多次的发掘与研究,其间出土了从史前到历史时期非常丰富的遗迹和遗物,比较重要的有墓葬、房址、水稻田、玉琮、石器工具等。另一个重要的证明就是它的考古现场,在水下文化展示馆,观众可以看到逼真的挖掘复原现场。它的地层切面所形成的地质堆积分为了多个层次,最下面是新石器时代,接着是夏商时期,再往上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上面是汉、唐、宋、元、明、清各代,时间延续性非常长,包含了上海6000年的历史内容,是目前上海地区连续发掘时间最长、发掘规模最大、出土遗物最丰富的遗址,实证了广富林所在的松江地区在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广富林文化所在的考古分层

在广富林三元宫福林塔“叮咚”的铃声中,在黄色屋顶倒映的粼粼波光里,我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认识,又何止加深了一层。

海报部分图像为AI设计


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
9月27日 晚19:40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纪实人文微信视频号、“方志上海”微信视频号
“上海通”网站视频专栏同步上线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戴诚娴工作室

纪实人文频道
纪实人文频道将在中国第一家纪录片专业频道的优良基础上,继续深耕人文历史、经典艺术、社会现实等纪实类内容,聚焦“影响力与创新性、艺术与人文、深度与思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