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叶尔羌河》导演手记 | 叶尔羌河畔的青春足迹

文化   2024-10-18 15:02   上海  

导演手记

文 | 王昱超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就被它的辽阔、壮美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


在纪录片《叶尔羌河》历时三年的创作中,我拍摄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从风光绮丽的帕米尔高原到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从焕发新生的喀什古城到现代化的阿克塔什镇,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我的足迹,这三年,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许多。


帕米尔高原上的辫状水系
塔克拉玛干沙漠
在纪录片《叶尔羌河》的创作中,总导演刘丽婷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创作空间,众多新颖的想法和创意都在片中得以应用。


摄制组在胡杨林中拍摄

新疆的棉花种植早已经采用无人播种机,一台机器每天能种植近120亩地,从铺膜、铺滴灌带到播种、覆土一次性完成。在巴楚棉花的故事中,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可以忽略光线的影响,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实现无人驾驶。那么如何创新性地实现日与夜的转换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最终我们摄制组通过拍摄两个相同运镜的航拍,完成了从白天到黑夜的巧妙转场。   

在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林的故事中,我通过对比公路在画面中的位置来确定无人机的拍摄角度和取景范围,拍摄出了土地从荒漠变化到森林的壮观画面。

当然这些充满新意的转场画面能在片中顺利呈现都是得益于我们“百万剪辑师”朱磊老师的帮助。


“百万剪辑师”朱磊在工作中

不仅如此,我们摄制组还使用了360全景相机、穿越机等新式设备来进行纪录片的拍摄,为纪录片提供了全新视角的画面,从不同的维度展示了喀什的绚丽风光和鲜活的人物故事。前辈们的大力支持、新式设备的使用、新颖想法的落地,这些无疑给纪录片《叶尔羌河》注入了新的活力。


摄制组在车顶架设全景相机

感人鲜活的故事太多太多,优美的风景数不胜数。在前期拍摄过程中,我作为导演先后六次奔赴新疆进行拍摄,与摄制组一起拍摄了许多精彩的新疆故事,领略了新疆近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


摄制组在西合休乡拍摄

在祖国西部边陲,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仅有一山之隔的西合休乡,我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柯尔克孜族儿女已接起护边的接力棒,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一代柯尔克孜族人的使命与担当。面对难以攀登、接近垂直的山体,护边员们却如履平地,当看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守护边疆的意义所在。   


西合休乡的护边员们在巡逻路上

在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林的植树现场,我被人们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身影所触动。数万名各族群众,挤出至少半个月时间,在殷红海书记的带领下专心种树,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筑起了一座“绿色长城”,他们不畏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一铲一铲地挖掘,一棵一棵地栽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保卫家园的渴望与追求。


热火朝天的植树现场   
种植完成的梭梭苗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叶尔羌河》是由《喀什四章》的原班人马摄制的,作为刘丽婷导演团队中的新人,我还特意拍摄了几个向《喀什四章》致敬的镜头,算是留给观众们的彩蛋,大家可以在正片中寻找一下。


纪录片《叶尔羌河》的拍摄制作历时三年,大家不畏艰辛、通力协作,克服了生病、高原反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拍摄了众多精彩画面,后期又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和调整,现在片子终于可以和观众见面了。


摄制组在拍摄雪山  

                         

探讨后期特效设计

在这三年中,无论是在前期拍摄还是在后期制作,我在前辈们的教导下收获颇多,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一次次的拍摄中成长,在一次次的挑战中突破自我。虽然纪录片的制作暂时告一段落,但对于我的纪录片生涯来说却是一个新的起点。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真实传媒)
刘丽婷工作室

纪实人文频道
纪实人文频道将在中国第一家纪录片专业频道的优良基础上,继续深耕人文历史、经典艺术、社会现实等纪实类内容,聚焦“影响力与创新性、艺术与人文、深度与思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