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上海》 | 五角场的蝶变与新生

文化   2024-09-12 11:00   上海  

导演手记
文 | 金莹

五角场是上海市中心东北部的交通枢纽。经过百年的建设发展,几经蜕变,走向辉煌,而它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杨浦人的青春记忆。

璀璨夺目的彩蛋(朱良城 摄)

在上海市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成元一看来,在整个上海市域的范围当中,五角场也是一个做得非常成功的副中心的案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实施“大上海计划”时修筑了5条马路,将路口划分成五个角,附近居民于是把这里称为五角场。进入上世纪90年代,五角场终于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上海市杨浦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张福康认为,1931年的时候,五角场就作为当时国民政府下的“上海市的城市中心”进行过第一轮的开发。1991年五角场又被上海市政府定为上海4个副中心之一,正好是一个甲子60年。

20世纪80年代

五角场环岛中心绿地

20世纪90年代

五角场环岛中心绿地


2004年4月建设中的

中环线五角场环岛一角

2006年五角场彩蛋

及周围工地建设夜景俯视图 


(杨浦区档案馆馆藏)

也就是在整个五角场被上海市认定为4个副中心之一之后,包括江湾机场停飞,整个机场对于城市片区的一个阻隔的作用也就没有了,所以才有了这20多年以来整体焕新的一个机遇。

今日五角场城市副中心

1997年,上海高科技企业杨浦孵化基地建成。2003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决策。2005年9月,五角场环岛立交装饰工程——彩蛋完成,象征着杨浦知识创新区这个大孵化器“孕育、孵化、诞生”的概念。五角场彩蛋是陈逸飞先生的一个遗作。在20年前,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创新的举动。五角场的5个角原先是向外发散的,现在用彩蛋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产生了聚合的效应。整个五角场上下一共5层,“上天入地”的立体交通系统,在上海的各个副中心当中独具特色。

现五角场环岛俯瞰图

整个五角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程。2000年左右,五角场是以彩蛋为主的一个起点,往后到2010年左右,它逐渐地从商业为主转变为商业加高校的“孵化加办公”这样的集聚片区。再到2010年以后,在新五角场的片区形成了“新经济”的聚集。从五角场的发展,我们也能看到“与时俱进”这一永恒的主题。

节假日模式的彩蛋夜景-天空之眼
(杨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供图)

平日模式的彩蛋夜景(徐小萌摄)

五角场区域(中环、淞沪路)
景观照明提升项目


海报部分图像为AI设计


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
9月13日 晚19:40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纪实人文微信视频号、“方志上海”微信视频号
“上海通”网站视频专栏同步上线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戴诚娴工作室

纪实人文频道
纪实人文频道将在中国第一家纪录片专业频道的优良基础上,继续深耕人文历史、经典艺术、社会现实等纪实类内容,聚焦“影响力与创新性、艺术与人文、深度与思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