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2011年是8.1%,2014年是10.1%,这个比例超过10%就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
第二是劳动阶段的人口,即16—59岁阶段的人口,开始净减少,从2012年开始减少了300万,以后还会减少。
第三,特别是2007年开始,工资陡然上升,工资增长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在其他约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适龄劳动人口的下降,需要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才能推动增长,否则工资增长长期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就会带来通货膨胀或“滞胀”。
一是实施农业改革。释放出农业劳动力、合理利用农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的收入也可以增长。
二是户籍改革。要从法律的角度,打破迁户口的障碍,让各地允许租房落户。为了打破劳动力流动的一些阻力,国家要提供教育、医疗等资源,让转移的人口真正稳定到城市里面去。
三是合理的城镇化。大量的研究表明,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带,包括周围的小城镇,才有就业机会,比如设计、物流、生活服务,以及围绕制造业的一些生产服务业就业。西部地区很可能围绕省会以及一两个重要城市,形成城市带。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农业人口转入非农部门,于是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四是社会保险体系必须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必须改成国家直接管,才能形成劳动力自由流动。社会保险要精算平衡,收缴、给付、投资收益以及替代率、给付年龄等等都是精算调整的因素。不然的话,我们也是过不去的,马上进入的快速老龄化更过不去。
五是社会稳定与改革力度之间,改革的进度和改革力度之间必须要平衡。落后不行,超前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