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财政部长10年前就警告过了老龄化、劳动人口减少、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

文摘   2024-12-06 10:54   浙江  
笔者在图书馆查询资料,偶然间看到了时任财政部长楼继伟2015年4月24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演讲。
原来早在10年前,楼继伟已经警告了中国会遇到的老龄化、劳动人口减少以及“工资增长长期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就会带来通货膨胀或滞胀问题”。

第一是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2011年是8.1%,2014年是10.1%,这个比例超过10%就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

第二是劳动阶段的人口,即16—59岁阶段的人口,开始净减少,从2012年开始减少了300万,以后还会减少。

第三,特别是2007年开始,工资陡然上升,工资增长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在其他约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适龄劳动人口的下降,需要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才能推动增长,否则工资增长长期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就会带来通货膨胀或“滞胀”。

楼继伟说,“即今后(2015年)的五年十年,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是非常大,我甚至觉得是五五开。”
楼继伟指出,为什么特别容易滑入中等收入陷阱,是怎么滑入的呢?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增长主要来源于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如果政策是比较合理的,而且重视教育,特别是有效的教育,就可以带来人力资本的提升,这时候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收入也在提高。由于开始时劳动力几乎无限供给的,所以工资的增长并不是很快。这个时期资本收益很高,资本积累非常快。伴随这个过程的是,资本质量得到提升,经济向价值链更高端跃升,工资在上涨,然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当然这个过程是转型过程,也是各方面矛盾交织的过程。成功地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脱离停滞陷阱,否则就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楼继伟指出,要保持中高速增长,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对于2015年的中国必须做到五个方面措施:

一是实施农业改革。释放出农业劳动力、合理利用农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的收入也可以增长。

二是户籍改革。要从法律的角度,打破迁户口的障碍,让各地允许租房落户。为了打破劳动力流动的一些阻力,国家要提供教育、医疗等资源,让转移的人口真正稳定到城市里面去。

三是合理的城镇化。大量的研究表明,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带,包括周围的小城镇,才有就业机会,比如设计、物流、生活服务,以及围绕制造业的一些生产服务业就业。西部地区很可能围绕省会以及一两个重要城市,形成城市带。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农业人口转入非农部门,于是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四是社会保险体系必须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必须改成国家直接管,才能形成劳动力自由流动。社会保险要精算平衡,收缴、给付、投资收益以及替代率、给付年龄等等都是精算调整的因素。不然的话,我们也是过不去的,马上进入的快速老龄化更过不去。

五是社会稳定与改革力度之间,改革的进度和改革力度之间必须要平衡。落后不行,超前更不行。

楼继伟的一些观点,对于当前仍然是有效而有益的。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更有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如有需要原文讲稿的,请关注本号并私信领取。

臣光曰史
人事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