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而优则仕:7位“正部长级职级”院士的仕途之路

文摘   2024-11-01 06:39   浙江  

近日,随着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彭金辉提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正部长级)、党组副书记,目前担任正部级官员的“两院”院士增至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

小编通过查询各类公开资料及相关报道、新闻,对7人的仕途之路进行简单梳理:

第一位: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中国科学院院士)

公开资料显示,怀进鹏,男,汉族,1962年12月生,山东济南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怀进鹏与教育系统的渊源颇深。1987年,他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被分配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历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教师、副主任、主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务副校长,2009年5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副部长级),同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2月,怀进鹏出任工信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16年12月任天津市委副书记,2017年8月出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2017年9月当选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副主席,2021年5月当选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专职,分管日常工作)、书记处第一书记。

2021年8月,怀进鹏出任教育部部长。

怀进鹏是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家,主要从事软件与理论、网络化软件系统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和实施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突出成就,在网络软件运行、软件设计与开发、通信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第二位: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曾益新(中国科学院院士)

公开资料显示,曾益新,1962年10月出生,湖南娄底人,研究生学历,临床医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曾益新1985年毕业于湖南衡阳医学院(现南华大学),199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留学日本、美国。他历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医院院长等,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5至2017年担任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年任原国家卫计委(2018年机构改革后为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2022年5月明确为正部长级干部。

曾益新曾担任卫生部规划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七年制和研究生教材《肿瘤学》主编、《癌症》杂志主编、《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细胞周期》(Cell Cycle)等国际杂志编委,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兼职教授。

第三位: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中国科学院院士)

公开资料显示,侯建国,1959年10月出生于福建平潭,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恢复高考后,侯建国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称中科大)物理系1978级晶体专业学生,本科毕业后连续在中科大攻读固体物理专业硕士、基础物理中心固体物理专业博士。198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后,又分别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先后从事了各两年博士后研究,并留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做了两年高级访问学者。

1995年归国后,侯建国从中科大基础物理中心一名教师做起,20年内先后担任基础物理中心副主任、结构成分分析中心主任、理化科学中心主任、副校长、常务副校长,200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升任校长并明确副部级。

2015年1月,侯建国出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2016年10月,侯建国转任广西党委副书记。七个月后,侯建国回京担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202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侯建国主要从事纳米材料与结构、单分子物理与化学、扫描隧道显微学研究,在纳米结构和单分子高分辨表征与控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化学键分辨的单分子成像”,“单分子自旋态的选键控制”,以及“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拉曼光谱”先后三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第四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吴朝晖(中国科学院院士)

公开资料显示,吴朝晖,男,汉族,1966年12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10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吴朝晖1984年从温州中学毕业,17岁以“学神”之姿免试保送进入浙江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成为浙大混合班(现浙大竺可桢学院)第一届学生1988年起,吴朝晖攻读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曾公派赴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学习。

1993年博士毕业后,吴朝晖一直留在浙大工作,从计算机系教师开始,1998年任计算机系副系主任,2000年晋升教授,2002年任计算机学院副院长。2005年起,吴朝晖先后任浙大科技处处长、校长助理,2008年任副校长,2012年任常务副校长,分管科研、财务、监察、地方合作。

2015年3月,吴朝晖升任浙江大学校长,时年48岁跻身副部级。

2017年9月起,吴朝晖兼任之江实验室副理事长。之江实验室是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科技创新平台,由时任浙江省长袁家军担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以及吴朝晖等四人担任副理事长。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上,吴朝晖首次当选中央候补委员,并在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上连任。

2017年11月,吴朝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是计算机应用专家,曾带领团队获得2004年度、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凭借“汽车电子嵌入式平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22年12月,吴朝晖履新科技部副部长。今年3月,他再次履新,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


第五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中国工程院院士)

公开资料显示,张玉卓,男,汉族,1962年1月生,山东寿光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玉卓1982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1989年获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系博士学位,早年从事煤炭研究。

他的工作履历集中在煤炭领域。1997年1月,张玉卓担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并在两年之后的1999年3月,擢升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此间,张玉卓先后挂职兖州矿业副总经理以及中煤科技集团董事、副总经理、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2002年1月,40岁的张玉卓进入中国最大的煤炭央企神华集团,并在此工作了15年,历任神华集团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

2011年张玉卓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据中国工程院官网资料显示,张玉卓在新型煤化工多有建树,其主持建成投运了全球首套年产108万吨油品的煤直接液化装置,以及60万吨/年煤基烯烃工程。张玉卓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2012年第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

2014年5月,张玉卓任神华集团董事长,执掌神华集团近三年。

2017年3月,张玉卓从企业步入仕途,转任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并在3年后的2020年1月再回央企,担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2017年10月,张玉卓当选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2022年10月,张玉卓当选二十届中央委员。

2021年7月,张玉卓调到中国科协任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2022年12月起,担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第六位: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中国工程院院士)

公开资料显示,李晓红,男,汉族,1959年6月出生于重庆合川,矿山安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晓红1978年考入重庆大学采矿系矿山机械专业后,长期在重庆大学学习、工作,历任重庆大学采矿系党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校长助理、科研处处长,副校长,校长。2010年12月离开重庆,出任武汉大学校长;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11月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18年5月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

李晓红是矿山安全技术专家,自1982年至2018年6月,李晓红长期致力于水射流技术及其在煤矿安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是中国矿业工程领域学科带头人之一。


第七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正部长级)、党组副书记彭金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关于彭金辉的有关情况,本号前期已经有专门文章介绍,详见《这位中组部副部长、院士,提任正部长级官员》。


综合上述7位院士高官的履职经历,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数人从大学或科研院所的领导岗位起步,然后分成两种轨迹:一种是由大学或科研院所领导岗位调入国家部委任职;另一种则以大学或科研院所领导岗位为起点,直接转任地方省级政府任职。这两种仕途路径,最终都在国家部委交汇。

这些专家型官员凭借其专业领域的知识,不仅参与制定公共政策,还能在重大公共政策制定颁布之前,在政策论证和政策制定环节产生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央有意识地补充高级专业人才的倾向,也体现国家治理层面对知识分子和学者的高度重视。

更多人事观察,敬请关注——

臣光曰史
人事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