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
2025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这标志着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由持续14年之久的“稳健”转为“适度宽松”。
上一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现在2008年9月。当时的背景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受到较大冲击。为避免出现系统性危机,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当时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如下的适度宽松(资料有限,包括且不限于以下):
2008年9月16日、10月8日、10月29日、11月27日、12月22日,连续5次降低利率;
连续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降到14.5%,中小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降到13.5%;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
从2011年起,为防止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资本异常流动以及金融风险,中国重新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一直持续至今已经14年。
笔者感觉,今天这次会议保密工作做得挺好。因为A股今天一整天都死气沉沉的,小道消息没有乱飞。但从盘后消息面来看,中国资产大爆发,港股大涨,富时A50中国指数也大涨,人民币汇率上升,都说明了这个消息的突然性和积极意义。
所以,A股明天高开是必然的。下步要看券商,大消费,房地产这些相关的板块能不能稳住大涨,能否有主线行情跑出来。
实际上,从9月底以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偏向于积极一面的,已经在行动上向大家展示了宽松积极。
在美国“特朗普冲击”对中国的宏观政策构成更大外部制之约的情况下,前期市场已经在预期,货币政策还会有近一步的降息降准,以更大措施来稳经济。
现在定调下来,说明9月底以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有用的,而且还会在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果按这个基调进行下去,多给点耐性,12月底及2025年的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