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灵魂工程。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大学精神,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前沿阵地,需要强化使命担当、走在时代前列。其中,校史文化作为高校精神的载体,不仅彰显着大学精神、引领着办学特色、折射着文化底蕴,更是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校史育人功能,传承大学精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关心下,由市教委宣教处指导,重庆市教育新闻研究会、华龙网集团教育频道联合推出《弘扬校史文化 传承大学精神:重庆市高校校史文化巡礼系列报道》,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西南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学校档案、校史、文博工作实际,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档案、校史、文博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将之转化成为大学生可亲可敬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受到学生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育人效果,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在重庆和全国高校档案、校史同行中产生了良好影响,为“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和实践创新做出了有效探索。
深挖校史档案红色资源
丰富文化育人生动素材
自2020年5月以来,学校聚焦红色文化主题,深挖校史、档案资源,如:查考出了“五四运动”爆发当月,西南大学最早办学渊源的川东师范学校牵头成立川东学生救国团,并发布宣言,在《国民公报》公开发表,成为重庆地区响应“五四运动”的唯一直接证据,该报已被鉴定国家一级文物。
川东学生联合会周刊。
此外,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目前已查考出从校史渊源各校走出和牺牲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剿匪斗争、抗美援朝战争及抗震救灾、脱贫攻坚一线的英雄烈士共40位,其中包括党的六大代表1人,红军高级将领1人,红岩英烈6人,为地方党史工作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利用这些史料,校史馆专门布置校史英雄烈士专题展厅,丰富了校史文化展陈。以查考出的校史英雄烈士档案材料为基础,形成校史编研文章,已在《作家文摘》《红岩春秋》《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0余篇,“学习强国”多次转发。多篇文章还被收录到学生处编印的《西大青春故事》一书中,面向全校本科生发放,成为了思政课红色文化育人的生动素材。
西南大学校史英雄烈士专题展厅(又名校史小课堂,40平米)。
创办专题文艺晚会
打造原创校园文化品牌
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的4月18日(学校校庆纪念日),学校分别以“校史之夜”(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为名,分别以“源远流长”(讲述学校办学历史渊源)“英雄赞歌”(讲述校史英雄烈士)“先生之风”(讲述校史上的大家名师)“美丽西大”(讲述校园风景背后的校史故事)为主题,举办主题文艺晚会。
围绕百年校史中的历史背景与人文故事,通过档案讲述、情景小剧、诗词诵读、文物展示等形式演绎,面向全校师生、校友和社会人士,线上线下传播,收到良好教育效果,光明日报、人民网、重庆日报等百余家媒体数百篇次报道,目前已成为深受师生喜爱、有广泛影响的原创校园文化品牌。
“校史之夜”第一季专题晚会现场。
活化校史档案资源
开创现场情景学习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好建党节、国庆节、建军节、五四青年节、学雷锋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把校史馆、侯光炯纪念馆等场馆变成“四史”特别是党史教育的情景课堂,开展有主题思想凝练和价值指向的教育活动,直接发挥档案、文献、文物的现场教育作用。
如2021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档案馆与校团委合作,在校史馆举行主题团日活动;2022年5月4日,在校史馆草坪举行庆祝建团百年为主题的“五四青春诗会”,讲述学校与五四爱国运动的关联;学雷锋日,举办校史馆里学雷锋精神主题活动;每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组织美术学院学生画校史烈士英雄;自2022年起,学校党校把红色校史作为必选内容,邀请校史馆相关负责人做“党史在西大”特别主题党课,校史红色故事也作为书记校长《开学第一课》内容、毕业典礼新增校史青春故事讲述等环节……
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活动现场。
此外,学校还会定期开展校史寻访和校外情景校史思政课堂。2024年9月29日,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烈士纪念日前夕,校史馆组织音乐学院学生,到抗美援朝烈士杨肖永(西南大学前身国立女子师范学院1947级音乐系学生)在巴南姜家镇的衣冠冢前,举行特别主题思政课,纪念英雄校友,唱响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
据统计,2021至2023年,除学校教务处安排的新生入学教育之外,作为党课、团课的现场教育总计60余场,涵盖20余个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支部,总计近千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馆开展现场教育活动。丰富的活动开展,让校史馆变身情景化沉浸式思政课堂,受到上百家媒体报道。
学雷锋精神主题活动现场。
把握主题、利用资源
精心策划并举办专题展览
学校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博资源,精心策划,开展主题展览。如举办了 “民族风骨 战士忠魂——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馆藏版画特展”(全国首届黑白木刻展览入选作品校园展)“川陕革命根据地文物展” “丰收时节忆隆平”等临时展、专题展30余场次。同时,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学校文学院的重大文化专项成果《苏轼书法全集》,举办“走进苏东坡”书法特展,受到广泛关注。
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馆藏版画特展合影留念。
研发创作红色故事
丰富思政课课程资源
学校还在深入挖掘档案和校史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撰写档案背后的故事,形成文学作品和研究文章,在校内外媒体推送。如在《西南大学报》开设“校史红色印记”专栏,在《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作家文摘》《当代党员》等媒体,推出《富有的穷教授》《校史上的红岩烈士》《江姐在重庆的学运往事》《张闻天在重庆》等文章,其中《江姐在重庆的学运往事》一文获得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庆祝建党百年全国征文优秀作品奖。纪念袁隆平院士的文章《回忆已长成纪念的森林》获得第32届中国新闻奖,成为学校此项奖励零的突破。
《重庆晚报》发表的《张闻天在重庆》。
《作家文摘》发表江姐和国立女师院的学运往事。
《红岩春秋》杂志发表《反内战烈士于再与重庆的缘分》。
组织学生自主创作编排的话剧《大地之子侯光炯》连续四年上演,《侯光炯院士入党日记一组》获评川渝地区建党百年“印记100”百件红色珍档,其档案故事讲述也获得川渝地区档案馆红色档案故事大赛一等奖;有关侯光炯院士、向仲怀院士、萧明华烈士的档案故事入选重庆电视台主办的“共和国追梦人”栏目,在重庆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播出。
侯光炯日记一组入选川渝地区档案馆百件红色珍档。
话剧《大地之子侯光炯》剧照:1950年代,侯光炯带着学生考察西双版纳,为国家寻找橡胶种植基地,打破西方封锁。
话剧《大地之子侯光炯》剧照:侯光炯病榻之上仍然心系农民。
“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体现了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高校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作为文化育人重要载体,理所应当发挥其特殊的育人功能和作用。
西南大学通过构建校内外联动的校史育人体系、建立档案校史文博资源融入思政课的协同机制、创新校史档案的育人路径等,让校史资源生动起来,充分利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校史和红色文化的热情,实现“全方位育人”。
来源丨华龙网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