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全市教育系统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找准教育方位、在建设现代化新重庆伟大征程中明确目标定位、在推进教育强市生动实践中落实职责本位,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持续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锚定教育强市建设,展现重庆担当作为。《重庆日报》特别推出“强国建设 教育担当——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看落实”专栏,看行动、观变化、见未来,展现深化综合改革的教育之新,增强惠民有感的教育之情、提升服务能级的教育之力。
提升高层次、高质量、高适配的人才供给能力
研究生教育跃新阶 高质量发展涌动能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持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随之而来引发一系列思考:如何推动高校规模扩大与内涵建设相协调?如何完善学科专业体系,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如何重塑培养流程要素,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循着《意见》指引的方向,重庆积极探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高层次人才动能: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塔”,学科建设发挥引擎驱动作用,牵引高校做强特色、放大优势、争创一流;以服务需求为“导航仪”,瞄准“高精尖缺”领域,强化急需学科超常布局和新兴学科前瞻性布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轴”,加强综合素养、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提高高层次、高质量、高适配的人才供给能力。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不断攀高向强,实现量质齐升——“量”的积累跃上新台阶,目前共建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3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8所,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97个;“质”的发展实现新突破,共有2所高校5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在ESI世界学科排名中,80个学科进入前百分之一,7个学科进入前千分之一,1个学科进入前万分之一。
重庆大学
彰显工程育人特色 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
重庆大学一大楼
“当有完备弘深之大学一所,以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1929年,重庆大学宣告成立;194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95年来,重庆大学始终将学校发展、人才培养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以造就“行业精英、国家栋梁”为己任,累计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余万名研究生。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理工学科特色突出的优势,聚集头部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致力于打造工程研究生教育品牌,在研究生教育中凸显工程特色、塑造重大模式,已成功打造西昌航天工程班、长安汽车工程班、重大-安特卫普物流班。1998年获批全国11所首批工程硕士授权单位之一,成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首届委员单位;2011年获批全国25个首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之一;2022年获批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入选首批储能技术等5个关键领域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试点高校。
聚焦国家战略,服务强国建设,立足“百年新重大”高质量发展目标,学校正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为重点,以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体系改革为抓手,深度推进学科交叉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研究生导师队伍,着力构建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使之成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基点、新动能。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学术型博士生导师1100余人、专业型博士生导师800余人。在校研究生近2.7万人,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1.5万余人,学术学位研究生1.1万余人。从重庆大学走出的研究生们,正奋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壮丽篇章。
重庆医科大学
聚焦一流学科建设培育医学人才
重庆医科大学校领导向第一批入选学科授牌
《小儿科,大使命:培养高素质儿科医学人才的重医实践》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中国儿科领域该奖项“零”的突破;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黎平副教授团队勇夺国赛新医科副高组一等奖,实现我市在该组别一等奖“零”的突破……
一个个“硬核”足迹,折射着重庆医科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丰硕成果。
作为学校主干学科,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是我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传染病学、儿科学等4个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内最大的儿科人才培养基地。如何加快推动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建设进程,力促全校学科水平整体提升,重庆医科大学有着清晰的行动路径。
2023年,学校实施有组织学科建设专项计划——“学科登峰计划”,先后发布了10个临床登峰学科以及“学科登峰计划”20条,奏响了新时代校院协同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各学科形成目标-项目-预算-绩效评估闭环管理,各附属医院设立“科教发展专项”,落实登峰学科科室主任为学科建设第一责任人,学校与附属医院建立联合引进人才专项资金……重庆医科大学举全校之力,聚力培育国家一流学科,力争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整合一流科研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以点带面,力促全校学科水平实现整体提升。
砥砺深耕,硕果累累。如今,“学科登峰计划”促进校院深度融合,构建了校院“责任共担、协同共赢”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具有重医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高峰学科成效显著。
重庆邮电大学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勇攀一流学科建设高峰
重庆邮电大学“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启动
在软科发布的2024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重庆邮电大学5个学科入选,其中通信工程排名全球第39位;在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校11个学科上榜,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别排名第20、29位,位列重庆市高校首位;在科睿唯安最新发布的ESI排名中,学校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四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821‰和1.620‰。
这是学校实施“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取得突破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学校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有力行动。
近年来,重庆邮电大学以学科内涵提升为基础,以学科交叉融合为重点,以特色优势学科为突破,稳步有效推进“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重邮”力量。
建立多粒度视觉图像建模与感知计算理论和面向多粒度认知计算的通信网络资源优化理论,解决网络安全、社会治理和医疗健康等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研究粒球计算方法,解决在人脸识别过程中像素干扰等方面带来的不准确性……
服务产业需求,解决“卡脖子”问题。学校还积极创建研发中心、科研基地,为科研人员创设良好创新环境,加速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牵手”,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不断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人才支撑。
优化学科布局,推动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学校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形成了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引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特色与学科优势。目前,学校现有重庆市一流学科2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
一流学科建设蹄疾步稳,特色鲜明大学行稳致远。学校将持续推动“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实施,构筑学科高峰,力争实现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
重庆工商大学
学科引领 促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重庆工商大学“双碳”方向研究生培养项目(第一届)开班仪式
学科团队助力10万吨/年工业废油高值利用项目在长寿化工园区落地建成,实现年产值近5亿元;突破静脉身份识别技术,获批重庆市高价值专利,估值1400万元;博士研究生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55项;累计获批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209项;研究生教育成果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凝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正是重庆工商大学以学科建设引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真实写照。
学校以“大商科+新工科”商工融合双轮驱动创新发展,构建了“1+2+2+4+N”学科发展局面,“1”即坚持培养商工融合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1个目标;两个“2”即建强2个一流学科,建好2个基础学科;“4”即打造4个特色学科领域;“N”即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目前4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获批2个重庆市“一流学科”,14个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3个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
立足“商工融合”学科特色,重庆工商大学按照“学科引领—改革创新—资源建设—三博三赛”四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拥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学3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点,14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读研究生4800余人。
学校主动对接“双碳”经济发展需求,开展首届“双碳”领域研究生培养,2024年首届培养项目开班,由9个培养单位共同设置4个培养方向,招生26人,助力区域层面的“双碳”国际合作与全球气候治理。
学校研究生党支部获批“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研究生课程《中国区域经济问题专题》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名教师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特需博士项目培养博士生177人,博士生近5年研究报告、决策建议被省级部门采纳22项,出版专著17部,公开发表CSSCI及以上论文98篇。研究生就业率居全市前列,毕业生主要面向西部,服务成渝经济社会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
发扬“川美精神” 以艺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鸟瞰图
四川美术学院是中国美术教育和艺术创作领域的重要力量,建校84年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文艺方向,培养了大批“实践型艺术英才”。
早在1981年,四川美术学院就获批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不断探索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走出一条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艺术教育发展新道路。
新的历史节点上,四川美术学院抓住区域产业转型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以学科建设为统领,聚力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向全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等美术院校、加快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行列前进。
目前,省级重点学科在学校学科建设中全覆盖,美术学、设计学获批重庆市一流学科,其中美术学为尖峰学科。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获批全国首批艺术类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学校主动将学科建设融入地方建设,瞄准乡村振兴、社会美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江四岸城市提升、“设计之都”建设等发展需求,推动学科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提升学科影响力。
学校以“艺术+思政”强化创作引领,完成国际国内高水平艺术项目40余项,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携手西部21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西部高校艺术学联盟”,开展共建“一带一路”艺术互鉴计划等讲述中国故事,持续打造文化艺术领域的新西部陆海新通道;创作《父亲》《毛主席纪念堂坐像》《烈焰青春》《全地形突击救援车》等里程碑式作品,举办“红岩清风——廉洁文化美术作品展览”等展览,讲好历史发展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故事;深化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社会美育等公共艺术服务,助力重庆文化强市战略……把“虚功做实”“粗功做细”“软功做硬”,充分彰显出“出人才、出作品”的“川美特色”、“开放包容、守正创新、根植乡土、服务人民”的“川美精神”。
重庆理工大学
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涵育时代新人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红心宣讲团开展“红岩精神”宣讲
前不久,重庆理工大学“士继菁英”研究生骨干研修班前往苟坝会议会址、花茂村、大发渠等地,开启红色实践之旅,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研究生是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提升研究生自主培养质量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诞生于抗战硝烟弥漫的1940年,被誉为“兵工七子”之一的重庆理工大学,是西南地区唯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具有红岩精神发源和传承的红色基因。
近年来,重庆理工大学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构建“一核三联双融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生育人共同体,深入推进“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传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明德砺志,高标准打造红色资源实践系列平台。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研究生实践基地项目建设,开展红岩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实践活动,构建学校、政府、企业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能力。
知礼修身,高品质搭建研究生骨干培训系列平台。抓好研究生骨干“关键少数”,分层分类推进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在校级层面依托“士继菁英”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活动,院级层面统筹16个学院“青马工程”“研究生素质能力提升”等培训项目,加强研究生骨干培养。
赋能远航,高保障拓展研究生学术提升系列平台。依托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9个项目群,搭建研究生学术提升系列平台,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能力。持续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创造力和创新力。
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领下,广大研究生科研热情高涨,科研成果丰硕。3年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0余篇,获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60余项,获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500余项,学校进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年度贡献力百强名单。
来源丨重庆日报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