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全市教育大会召开。大会期间,市教委、市科技局、沙坪坝区、丰都县、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长安汽车公司等八家单位,分别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提升市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公平优质基础教育体系、构建校家社协同大教育格局、加快“双一流”建设、服务支撑重庆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等主题作了交流发言。现将经验材料予以汇编。
以产业创新引领高校科技创新
全面提升市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市科技局
市科技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教育、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以“416”为牵引,加快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
一是构建创新平台矩阵。支持高校参与建设重庆实验室,建设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65个、基础学科研究中心3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二是搭建前沿交叉平台。挂牌运行重庆大学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伦茨•克劳斯在研究院设立中国首个工作站。三是推动建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超瞬态实验装置加快推进,前瞻谋划精密位移测量等科学装置。
二、以产业创新为核心,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梳理我市未来5—10年科技创新突破点,构建产学研协同攻关机制。一是强化有组织科研。聚焦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攻关,支持高校牵头和参与国家科研项目、市级重大(重点)专项,市科技局与市教委每年共同出资4000万元实施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二是加强载体建设。支持高校参与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14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参与产业创新综合体、技术创新联盟17个。三是突出校企合作。支持高校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团,高校年均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超8000项,金额超20亿元。校企联合研发高性能车载AI智能计算平台、三维激光切割机器人等一批重要成果。
三、以服务企业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突出需求牵引与技术进步协同发力,推动高校供给侧与企业需求端有效衔接,促进成果转化。一是完善政策机制。制定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若干措施,深化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大市场”等改革,打造“智汇攻关”“成果快转”等一件事场景应用,2023年度高校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943件、位列全国第5、西部第1。二是健全孵化体系。支持高校设立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提质升级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推动明月湖科创园、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建设,西山科技、清研理工等高成长性企业不断涌现。
四、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深化高校科研评价改革
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会同市教委等出台《关于深化重庆市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一是优化项目管理评价。深化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结题备案制改革。二是完善科研绩效评价。构建服务导向型评价模式,建立16套项目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强化成果转化评价。推进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先使用后付费”“以权代股”等试点。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部署,以产业创新引领高校科技创新,从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强化人才引育与科技创新融合、强化科技教育产业融合、强化开放合作融合等四个方面着力,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力争到2027年,高校科技创新显示度、贡献度、活跃度显著增强,市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提升。
全市教育大会发言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