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新生儿科成功为一名出生仅1天的“新生儿溶血病”宝宝珍玛(化名)实施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该技术的开展,为危重症黄疸宝宝开启了一扇生命之窗,填补了我院新生儿换血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诊治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新生儿珍玛(化名)于9月5日2时24分在我院产科出生,生后约8小时发现宝宝黄疸,转来新生儿科,接诊医生询问病史其母血型为0型,RH(+),第一胎因黄疸未及时救治夭折,第二胎生后第一天即出现黄疸,考虑该患儿系新生儿溶血病,立即将其收治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予蓝光光疗退黄、静脉补液等常规基础治疗,并急查血生化指标中血总胆红素高达177umol/L,提示有换血指征。经与家属谈话,告知其病情,并建议实施新生儿换血术,以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同时也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神经系统损害。
家属同意换血治疗,新生儿科第一时间开始着手准备,与输血科联系,输血科宋积昇医生得知患儿病情后,考虑到新生儿的特殊性,换血所输送的血液必须保证新鲜,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如高钾血症、新生儿低钙血症等意外情况,立即与中心血站联系,站长获悉患儿病情积极支持并同意调取血站最新鲜血液。输血科收到输血申请单后,将采集到的患儿血液标本与新鲜的血液制品做了相应实验室检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与科学。
新生儿科护理团队在巴桑护士长的指导下首先进行了动脉、静脉留置针穿刺,同时指导护理团队准备换血所需的输液泵、输液皮条、针筒等耗材,新生儿科医生薛云鹏立即着手申请红细胞及血浆,住院医师次仁德吉、陈爱营持续监测并稳定患儿生命体征。9月5日21时26分换血治疗正式开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珍玛的心率、呼吸、氧合、血压等生命体征始终保持稳定。经过3个小时左右的换血治疗,珍玛复查的血胆红素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换血治疗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珍玛仍在继续治疗当中。
科室之间的协作,不是偶尔的配合,而是一个经常性的,广泛的共同劳动,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在为广大患者谋取最大利益的前提下,由医疗、医技等部门通力合作进行。珍玛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离不开新生儿团队努力,更离不开血站和我院输血科的支持,正是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为有他们作后盾,我院新生儿科才能够更好的推进此项新技术,为更多的溶血症患儿和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开辟“生命通道”,为更多危重症患儿的成长保驾护航!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为城市的血液供应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贴士:新生儿换血术
宝宝出生后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肝脏代谢能力暂时性低下、肠肝循环增加、体液丢失等原因大多会出现皮肤黄染,称为新生儿黄疸。因此很多家长会认为黄疸是正常现象,不会重视。然而虽然大部分宝宝的黄疸为生理性,很快可以退去,但仍然有一部分宝宝黄疸指标升高过快、程度过重,则会出现病理性黄疸,原因可能包括:ABO溶血、Rh溶血、新生儿败血症、病毒感染、G-6-PD缺乏等。当血清胆红素严重升高时,导致人体内白蛋白不能结合足够的游离胆红素,加之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过多的游离胆红素可能透过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细胞,引起新生儿精神萎靡、反应低下、严重者出现抽搐,称为胆红素脑病,对远期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是导致儿童脑瘫、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新生儿换血术目的是通过大量的血液交换,将患儿血中升高的胆红素、血型不合出现的致敏红细胞、抗体等快速置换出来,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降低胆红素脑病的风险。因此,当家长发现宝宝出现皮肤黄染的情况时,不能忽视,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一旦胆红素水平达到治疗标准,及时住院治疗,防止进展至胆红素脑病影响神经系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