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078字,阅读大约需5分钟
有限的24小时里挖掘出无限的潜能。
作为采购人,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一天...
更为糟糕的是,因为这些琐事,采购常常疲于应付,从而使"战略降本"等一系列更加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造成自身的职业发展陷入瓶颈。
为了摆脱这个窘迫的局面,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时间管理方面的小技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实用的小工具——“四象限记录法”。
四象限记录法
四象限记录法,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在其畅销书《要事第一》中首次提出,之后便深受职场人士的青睐。
它的核心思想在于:“确认优先级”。广义上来看,每个职场人都是多任务处理者,不同任务之间一定存在轻重缓急的优先级差异,我们更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优先级最高的事情中。
四象限法将“优先级”进一步拆分成两个元素: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将重要性作为Y轴,紧急程度作为X轴,从而形成如下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
◆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
◆第三象限——不重要不紧急
◆第四象限——不重要但紧急
▲四象限记录法
制定适合自己的标准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确定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呢?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重要”和“紧急”都是无法量化,且存在一定主观因素的概念,每个人的划分方法不尽相同。
因此,划分四象限事项时,无须过多参考别人,只需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标准最为适宜,我个人的做法如下,供大家参考。
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重要”?
我通常会问自己如下2个问题:
①这件事情不做,是否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②这个严重后果是否无法承担?
当这两个问题的结果都是“是”的时候,我会认为这个事情对我十分重要。
那么又该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紧急”呢?
也不复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据一个事件的截止事件来判断。
我的标准是以一个工作日为限,即需要在一个工作日之内完成的事件,我就将其定义为“紧急”。
之后,我们需要将已经分类的事件,逐项填写到四象限当中。
当然这只是四象限记录法的开始,我们接下来又该如何处理各个象限中的事件呢?
1
第一象限
“处于这个象限的事件既重要又紧急,当然应该拥有至高无上的优先级。”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看到这个象限的第一反应。
这个观点没有错,但是不够全面。因为处于这个象限内的事件会让人感觉到压力陡增,同时为了赶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往往会降低完成的质量水平,为后续的工作埋下隐患。
这种抓狂的状态,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不想遇见的。因此,我们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要立即着手,尽快完成这些任务,以免发生严重的后果。其次,也应找出任务变紧急的原因,避免其中拖延因素再次产生,使得类似的事件更多的出现在第二象限。
2
第二象限
对于这个象限中事件,我们要投入更加优质的时间去完成。
这里所指的优质,主要也是指两方面。一方面是“量”,即要将每天50%以上的时间投入其中;另一方面是“质”,人们在一天当中,不同时间段的工作效率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尽量将每天最高效的时间段留给第二象限的事件。
只有优质时间的投入,第二象限的事件才不会因为我们的安排不当而突变为第一象限事件。
3
第三象限
这个象限的事件是最没地位的存在。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类似事件的产生。即使产生,我们在简单处理之后,也要尽快将其排除在工作范围之外,以免影响既定时间计划的实行。
4
第四象限
这个象限中的事件有一些微妙, 例如:邀请你旁听的会议、抄送你的邮件以及突然造访的客人等等。
它们不属于你时间计划的主线,但是如果你忽视,随着时间的发酵,很难保证它们的重要性不突然提升,变成第一象限事件。
因此处理时,我们要尽量尝试让别人帮你完成,例如:面对突然访客,你可以在礼貌寒暄之后,向客人说明你的时间安排,让他们将所要沟通的事情通过邮件发给你。在方便的时候你可以通过邮件或者电话与他们进行再次沟通。这样就将需要你面对面沟通的事件转化为访客写邮件事件。
实战演练
说了这么多,我们现在做一次时间老人,将时间回拨24小时,使用四象限分析法,再处理一次文章开头的事件,感受别样采购人的一天。
早上,采购收到供应商的到货通知,工厂订购的原材料会在今晚送到指定的仓库。根据工厂的到货流程,采购将这个情况分解为如下4个事件,并且对其进行了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了判断:
通过上述的判断,将相关结果填入对应的象限之中,并根据各个象限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时间管理的工具不胜枚举,上面向大家介绍的,只是我用的最得心应手的一种方法,但时间管理只是手段,绝非最终目的,关键是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规划和执行,让时间变得越来越“多”。
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从有限的24小时里挖掘出无限的潜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充实感。
Aric Sun:
●曾多年从事进出口贸易及其相关采购业务;
●现任职于世界500强企业的采购岗位,所涉及的行业包括船舶动力系统配套、户外建筑用栅栏及金融业的相关采购,具有丰富的采购经验。
文/Aric Sun
排版/如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