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惩罚供应商的50个方法

文摘   2025-01-13 07:01   辽宁  

全文共2878字,阅读大约需10分钟


在采购管理领域,供应商是企业供应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当供应商出现违约、不按时交货、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时,采取合理的惩罚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以下是一些惩罚供应商的方法,旨在规范供应商行为,保障企业利益。


一、

经济处罚类

1.罚款

根据合同约定,对供应商的违约行为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例如,每延迟交货一天,罚款合同金额的 0.5%。


2.扣除货款

从应付货款中扣除相应比例或金额,作为对其违约行为的惩罚。比如,因质量问题导致退货,扣除当次货款的 10%。


3.延迟付款

推迟支付货款的时间,增加供应商的资金压力。但需注意,延迟付款期限应符合合同约定及相关法律法规。


4.减少订单量

降低后续订单的规模,减少采购数量。这会让供应商失去部分业务,促使其重视问题并加以改进。


5.降低采购价格

要求供应商在后续交易中降低产品价格,以弥补企业因供应商问题而遭受的损失。不过,此方法需谨慎使用,避免违反价格垄断等相关法规。


6.要求赔偿损失

让供应商赔偿因违约行为给企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如生产停滞损失、客户索赔等。


7.收取违约金

依据合同条款,向供应商收取一定数额的违约金。违约金的金额应与供应商违约程度相匹配,且不得过高或过低。


8.暂停付款

在供应商问题未解决前,暂停支付所有未结货款,直至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9.调整付款方式

改变付款方式,如由预付款改为货到付款,或增加付款环节的审核流程,增加供应商的资金风险。


10.扣除保证金

如果供应商缴纳了保证金,可从保证金中扣除相应金额作为惩罚。但扣除后保证金余额应符合合同约定的最低要求。


二、

合作限制类

1.暂停合作

暂时停止与供应商的一切业务往来,直至其整改完毕并通过验收。


2.限制合作范围

缩小与供应商合作的产品种类或服务范围,只保留部分核心业务合作。


3.降低合作级别

将供应商的合作级别下调,如从战略供应商降为普通供应商,在资源分配、优先级等方面给予区别对待。


4.延长合作审核周期

增加对供应商后续合作的审核时间,延长合同续签、订单审批等流程,让供应商感受到合作的不确定性。


5.增加合作门槛

提高与供应商合作的标准和要求,如增加质量检测指标、缩短交货周期等,促使其提升自身实力。


6.限制新项目合作

在一定时期内,禁止供应商参与企业的新项目招标或合作机会,使其失去拓展业务的可能。


7.降低采购份额

在多个供应商中分配采购任务时,减少对该供应商的采购份额,将更多业务分配给其他表现良好的供应商。


8.增加合作竞争

引入新的供应商,增加市场竞争,让问题供应商感受到竞争压力,促使其改善表现。


9.重新评估合作价值

对供应商的合作价值进行全面重新评估,若评估结果不佳,考虑终止合作。


10.调整合作模式

改变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如从长期合作改为短期合作,或从独家供应改为多家供应,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三、

声誉影响类

1.发布负面评价

在企业内部或行业内发布对供应商的负面评价,如实反映其违约行为和问题,影响其声誉。


2.向行业组织投诉

向相关的行业组织、协会等投诉供应商的不良行为,借助行业力量对其进行约束。


3.公开通报

在企业内部或合作伙伴范围内,公开通报供应商的问题,让其在一定范围内“出丑”,促使其重视问题。


4.降低信用评级

向信用评级机构反映供应商的问题,降低其信用评级,影响其在金融市场和商业合作中的信用状况。


5.建立不良记录档案

建立供应商不良记录档案,详细记录其违约行为和处理结果,作为今后合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6.向媒体曝光

在供应商问题严重且影响恶劣的情况下,可考虑向媒体曝光,但需确保信息真实准确,避免引发法律纠纷。


7.要求公开道歉

让供应商在其官方网站、行业媒体等渠道公开道歉,承认错误并承诺改进,以挽回部分声誉损失。


8.限制行业交流机会

禁止供应商参加企业组织或参与的行业交流活动、研讨会等,减少其在行业内的曝光和交流机会。


9.向上下游企业通报

向供应商的上下游企业通报其问题,影响其产业链中的合作关系,促使其尽快整改。


10.要求提供整改报告

要求供应商定期提交整改报告,并在企业内部或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监督。


四、

合同执行类

1.严格合同履行监督

加强对供应商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增加检查频次和深度,确保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2.重新签订合同

针对供应商的问题,重新签订合同,明确更严格的条款和要求,如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标准等。


3.解除合同

在供应商严重违约且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时,依据合同条款解除合同,终止双方的合作关系。


4.要求合同违约责任赔偿

根据合同中关于违约责任的约定,要求供应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违约金、损失赔偿等。 


5.暂停合同执行

在供应商问题未解决前,暂停合同的执行,待问题解决后再恢复履行。


6.调整合同付款条件

修改合同中的付款条件,如增加付款前提条件、延长付款期限等,以保障企业的利益。


7.要求合同补充协议

与供应商签订补充协议,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约定,明确整改要求和后续合作的特殊条款。


8.申请仲裁或诉讼

若供应商拒绝承认违约或不履行赔偿责任,可依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企业权益。


9.要求合同履约担保

要求供应商提供履约担保,如银行保函、担保公司担保等,确保合同能够顺利履行。


10.调整合同验收标准

提高合同验收标准,对供应商交付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更严格的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予接收。


五、

质量管控类

1.增加质量抽检频次

加大质量抽检的力度,提高抽检比例和频次,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2.要求质量整改

针对质量问题,要求供应商限期整改,提交整改方案和进度报告,直至质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3.暂停质量认证

若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严重不符合要求,可暂停其相关质量认证,如 ISO 认证等,直至其质量体系整改达标。


4.要求质量培训

要求供应商对其相关人员进行质量培训,提高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培训费用可由供应商承担。


5.建立质量追溯机制

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机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迅速追溯到供应商,并要求其承担责任。


6.要求质量改进计划

让供应商制定详细的质量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措施、时间节点等,并定期跟踪评估改进效果。


7.降低质量等级评定

降低供应商的质量等级评定,如从优质供应商降为合格供应商,在质量信任度和合作优先级上给予区别对待。 


8.要求质量保证金

要求供应商缴纳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若后续出现质量问题,可从保证金中扣除相应金额用于赔偿。


9.调整质量验收流程

优化质量验收流程,增加验收环节和检测项目,确保产品质量符合企业要求。


10.要求质量认证升级

鼓励或要求供应商进行更高级别的质量认证,如从一般质量认证升级为行业领先的质量认证,提升其质量管理水平。





在实际采购管理中,惩罚供应商的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既要让供应商感受到违规的代价,促使其积极整改,又要避免过度惩罚导致合作关系破裂,影响企业自身的供应链稳定。同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加强日常沟通与协作,预防问题的发生,实现与供应商的长期稳定合作。

想要学习更多内容,您可以报名视频网课《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


文/姜珏

排版/如棠

END—



采购实战家专栏
更高效指导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