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来袭,如何预防及处理

健康   2024-12-24 16:29   江西  


诺如病毒预防

诺如高发期,我们该怎样预防


诺如病毒一年四季都可以感染人类。但它有特别典型的季节性,它俗称“冬季呕吐病”。顾名思义,它在寒冷的季节特别活跃。其传染性强且传播速度快,特别喜欢光顾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集体场所。在日常学校卫生管理以及病例发生后的应对工作中,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消毒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止诺如病毒传入或在局部范围内的蔓延。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1

避免病从口入  生吃瓜果要洗净,食物煮熟再吃;不饮生水及生熟混合水。


2

勤洗手  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至少洗20秒。

将诺如病毒杜绝于校门之外,学校务必做好的工作


不容忽视的晨检制度

1.做好晨、午检制度及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及时发现病例(如发现有呕吐腹泻症状的病例,及时居家隔离治疗)

2.发现腹泻病例异常增多时,应立即向校医或相关人员报告,再由学校相关负责人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

严格的病例管理

1.病例应立即、全部居家或集中到隔离区域进行隔离

2.学校食品从业人员感染病毒,则立即调离岗位;待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检测阴性才可返岗;

3.特别注意:其他病人要在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才可以返校或重返工作岗位

严格的食品卫生管理

1.学校食堂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执行,搞好食堂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食品加工过程中,餐具、刀具、案板等要注意生熟分开;

3. 诺如流行期间,学校暂停供应牡蛎、贝类等海产品以及凉菜、沙拉、冷加工食品;食物务必煮熟煮透;水果冲洗干净;同时确保包装食品来源安全可靠;

4.食堂员工及食品销售人员在加工处理食物及分餐时戴口罩、戴手套,食品处理后要及时清洗,并对厨房用具进行消毒;

5.食品从业人员实时做健康监测,必须持证上岗。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特别提醒:诺如病毒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较强,酒精对其无效,应选用高水平消毒剂或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如含氯消毒剂、高温煮沸等。

1.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完全覆盖,消毒至作用时间后,小心清除干净;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完全覆盖,作用30分钟以上,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清除污染物后,对其表面及周边区域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高水平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患者尽量使用专用厕所或者专用便器。患者所在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系统有消毒装置且运行有效,患者的排泄物可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否则,应先对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有效氯10000mg/L~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作用1小时,再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应使用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2.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或其他高水平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

3.衣物、被褥等织物。收拾被污染的衣物、被褥等织物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先将污染物消毒处理并移除后,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也可用流通蒸汽消毒或煮沸消毒30分钟。若不能即时消毒,应放置在密封袋内,并尽快处理。

4.食品用具。餐(饮)具和食品加工工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5.皮肤、粘膜。皮肤被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0.5%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粘膜应使用0.1%碘伏冲洗消毒。


注意事项

1.实施消毒和清洁前,无关人员需撤离。在消毒和清洁过程中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或扬尘。

2.现场消毒应确保所用消毒产品合法有效,所选消毒方法科学可行。

3.现场消毒时,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应选择合格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严格按要求实施消毒。

4.每次开展消毒工作时均应做好消毒记录,包括消毒对象、消毒面积、消毒剂浓度(或消毒器械强度)、剂量、作用时间等。同时,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做好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和评价。

详细消毒内容可参见《学校等重点场所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健康科普


来源:江西疾控


抚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抚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承担全市各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技能宣传、培训、指导与研究等职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