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纪要|2019级历史专业档案整理实践纪实

文摘   2022-07-07 23:59  

2019级历史专业档案整理实践纪实




627日。社会实践的第一天,上午在文科楼开会,听陈默老师和董嘉瑜老师讲社会实践的任务和要求,听到老师说我们这几天要整理原始的档案材料时,心情是激动的,毕竟在此之前从未做过相关的工作。下午我走在去文科楼的路上,步伐都带着一点小雀跃。整理工作的第一步是要重新优化之前已整理过的档案,由于同学们第一次上手,整个过程显得有些“兵荒马乱”,三位老师穿梭在两个教室之间,忙于回答着同学们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室里讨论声不断,直到下午的实践结束,大家才稍微理清楚了档案整理的思路。


628日。今天是实习的第二天,我们满怀着期待,准时到达了文科楼。首先,各小组汇报了昨天的工作。听着大家讲述自己的工作,我们更加意识到,档案整理绝非易事,在这份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蕴藏着无穷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工作汇报结束后,老师将各组整理好的档案重新进行了分类,林林总总的档案资料被归纳成了十二个主题。每个小组选取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将负责把它们从档案的海洋中挑选出来,将它们送回属于自己的家。


 
629日。实习的第三天,虽然只积累了两天的经验值,但大家已经俨然有几分“游刃有余”的风度。每日清晨,档案室大门一开,我们便蜂拥而入,垒成小山的档案盒被成批运入整理室。我们全副武装,戴好口罩和白手套,与陈旧易碎的纸张斗智斗勇。拆盒,阅件,输入,核对,灰尘飞扬,动作却一气呵成,如流水行云,小组成员间已经颇有一份心照不宣的默契。一想到多年以后,这些档案可能被用在他人的研究中,我们的内心便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





630日。实习的第四天,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来到了教室,今天的任务依旧是整理前几天尚未处理完成的档案。随着档案室大门的打开,各小组纷纷派出组员下楼取来档案盒,紧接着便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工作。带上手套,翻开一份份略潮湿、纸页已有些许斑驳的档案文件,负责核对的同学与负责记录的同学相互配合、分工合作,高效地修补、完善了工作表格。整理档案的工作看似简单机械,实则也需要严谨踏实的态度和充分的耐心,同学们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热烈讨论,力图将每一份档案准确无误地归入恰当的地方。实习的五个小时转瞬即逝,实习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思考却成为我们永远的财富,过去工作的点滴,都是我们回忆中的宝贵影像。未来的我们或许会各奔东西,但某一天又或许会忆起,那时那张泛黄的纸,那时那场讨论与争执。






71日。实践课程周第五天的上午,我们基本完成了从1618级三年目录的整理工作,“档案编辑大队”的任务也从核对档案内容、识别档案年份、归类档案名称变为接手散装档案、并为其编目登记等。在开始处理新的工作前,董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学问”,我们也因此了解到在为档案设置编号时不能将同一批材料简单地排序,而是要先对这批材料进行阅读,明确大致主旨,最后把内容相关联的档案归为一盒,再开始编号。下午330分,我们召开了最后的总结大会,各组同学相互分享了在此次社会实践中的经历和心得。尽管我们都是历史专业的学生,但对于我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来说,我相信都是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档案,这份工作在带来新奇有趣之余,也进一步引发了大家对档案整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太多人曾想过历史究竟是什么,宏大壮丽的叙事、缠绵悠扬的隐喻都是我们看到过的样子,当然,历史也可以是我们今天桌案上那些轻飘飘的、薄薄甚至泛黄布满褶皱的纸,因为时间无法停下它的脚步,叙事和隐喻不会褪色的背后,总有一群普通人和唤为柴米油盐的日子在爱着你。










“吾侪所学关天意”



撰稿:韩寒、曾思茹、王梓萍、刘慎言、陈沛柔


关天学社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关天学社,是一个以学院“世界史教研室”为基础建立、以世界史研究为核⼼开展各类活动的学术性社团。本平台旨在与诸位分享学术⽂章、书籍,推送学术讲座、会议信息,推送学社活动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