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纪要|2024年关天读书会——《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与现实》

文摘   2024-03-28 14:01   四川  

关天学社读书会

2024年3月23日上午十点,关天学社“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与现实”读书会准时开展。本次读书会选取了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徐静波教授的代表著作《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与现实》(2009年)作为分享书目,并邀请了李若愚老师作为活动嘉宾。作为关天学社的2023-2024学年的又一次线下集体活动,为激发同学们对日本历史和文化的兴趣,本次读书会围绕较为轻松有趣的饮食文化,设置了学生分享、老师分享、师生互动等环节。同学们在自由开放的氛围里分享读书心得、了解异域文化,收获颇丰。

学生分享

首先,王馨玥同学进行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食”:尊重自然》的读书报告。围绕日本饮食文化的源流与特点,从上古时代日本人饮食生活、日本饮食文化的初期、日本料理的早期展开、日本料理的完成期、日本饮食的近代化变革、现代日本饮食生活、日本的酒文化、茶文化等角度对日本饮食文化进行了概括性介绍,并分享了小鹿岛果《日本食志:一名·日本食品滋养及沿革说》(1885年)、宇津宫黑龙《食物史》(1934年)等有关作品,并引入了相关学者对《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与现实》一书的相关书评,使大家对日饮食文化这一论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老师分享

接着,李若愚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此次读书会的选题旨趣,从何为“饮食文化”出发,对“饮食”与“食材”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别,指出“饮食文化”并不等同于“食材使用”,例如,在日本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三文鱼和米饭等食材,在世界其他地方同样有使用,在此基础之上,日本饮食文化并不能够被粗浅地认知为被烹饪过的某些菜品,而应为和菜品选择、烹饪方式、保存方式等相关的整体文化背景,也可以将其认知为一种“传统”。随后,李老师进一步询问同学们有关日本饮食文化的代表,同学们对以“和食”。承接上文的拓展,从历史的角度,李老师再次提问:和食的传统是什么?这种传统是多久形成的?或者在大众心中,传统应该需要多少年去构建?事实上,我们现在概念中的和食料理往往形成于近代,以寿喜锅为例,其主要食材是牛肉,但其何时兴起、又为什么以牛肉为主呢?江户时代的日本生产生活以农耕为主,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当时曾颁布禁杀牛的命令,因此社会主流并不吃牛肉;而明治维新以后牛肉成为了一种西方饮食方式的代表,吃牛肉也被视作了一种在生活方式上的“向西方学习”,但是当时的日本人尚无食用牛肉的传统,因此难免产生畏惧等心理,为此天皇带头食用牛肉,日本食牛之风由是大兴;由此推知,寿喜锅必定是明治维新以后的饮食方式。故而从历史的角度,我们要谈日本饮食文化,不仅要谈饮食,而且更要谈文化,一种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是可以从多角度观测的。最后,李老师建议大家可以更加广泛的阅读有关书籍,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尝试自主探索日本饮食文化背后的问题。

师生交流

在李若愚老师的分享之后,同学们就自己读书中的困惑和刚才分享的内容与老师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就有关阅读本书的更多角度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李老师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提示大家,对于中日饮食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用传播史、接受史、交流史等范式来观测。例如,在国际视野中,从经典的文化大交流路线“丝绸之路”来看,中国可能并不是丝绸之路的终点,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中点,很多交流都通过中国流向日本等周边国家;而在日本内部视野中,中日之间的饮食交流传播,往往是由上层传播至下层的(道唐使往往是出身较好而官位较低的官员,因海难可能而高位官员往往不愿前往,临行前临时加官以符合其大使身份)。此外,李老师又指出,徐静波老师此书中的“历史”,仅指“过去所发生之事”,而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则体现得并不鲜明,因此历史学学生在阅读时不妨主动融入方法论,进一步思考本书的深层意蕴。最后,李老师总结,饮食与生活息息相关,大家在阅读中,应当以史学的方法与理论来阅读,而非单纯的只看书,学历史也不应该只看史料。在交流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本次读书会至此圆满结束。

——“吾侪所学关天意”——

摄影:李诗婕

编辑:荣桂伊


关天学社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关天学社,是一个以学院“世界史教研室”为基础建立、以世界史研究为核⼼开展各类活动的学术性社团。本平台旨在与诸位分享学术⽂章、书籍,推送学术讲座、会议信息,推送学社活动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