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生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体育综合活动时间,要把这件好事做好,不是简单地做时间上的加法,而是要做好这些事

文摘   2024-09-28 00:04   浙江  

切实提升中小学学生每天2小时体育综合活动的质效


        9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表示,要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要让孩子们动起来,互动起来,多见阳光,多呼吸新鲜空气,让“健康第一”落细落地。

 

      客观而言,中国政府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工作,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就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2006年教育部发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2019年教育部《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的时间要求“中小学生每天要有两小时的体育锻炼”。

      有关学生成长之事,情系千家万户,倍受广大家长关注。昨天,王副部长有关明确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的新闻视频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播开来,赢得全社会一致好评。如果能把这件事落到实处,切实把好事办好,就能有效地控制“小胖墩”“小近视”的出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善莫大焉。 

       重中之重是把“每天一节体育课”做到位。根据课程标准的法定要求,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时为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九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很显然,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差1节体育课,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九年级每周差2节体育课,这就和王副部长要求的每天1节体育课有差距。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说得好,“如果不是每天都有体育课,学校很难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根据我们目前的统计,全国能做到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学校不到60%。”

       因此,从政府层面出台意见,给予体育课时以刚性约束,更有利于保障中小学生校内体育活动的时间。韩国也有类似做法,计划将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全年体育课时长从目前的80小时逐步增加到144小时。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从2022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10%-11%,仅次于语文、数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会同财政等部门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强化区域领导和统筹,强势推进加以落实。

       否则,由于中小学学生每周在校的总课时数是法定的,不能随意增加,各学校只能搞变通“抓落实”,甚至在做“时间上的数字游戏”,使得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少于2小时成为一句空谈。

       事实上,在学校的具体实践中,体育课被语数英等科目占用、老师拖堂或布置课间练习、学校没有足够运动空间……种种因素让很多学校难以满足中小学学生每天充足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正如王副部长所说,近来全国多地积极探索了课间休息延长5分钟变原来的10分钟为15分钟,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开展一些跳绳、慢走、仰头、伸展等微运动,调适舒展他们的身体。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尽快出台规范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的实施意见,要求并指导学校对教师拖堂现象严加管理,杜绝课堂教学的严重拖堂行为。

       十年前,我们浙江就积极探索上午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学校形成了大型跑操、集体健身操、综合特色体育活动等学生体育锻炼品牌特色,全校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管理、统一评比,做法扎实有效,可复制可操作,值得全国大力推广。

       不过,对于加强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锻炼这一方面来说,家庭的支持和包容同样重要。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给予学校和老师更多的理解与信任,在出现问题时理性沟通,才能让学校无后顾之忧,真正放开手脚去探索一条更优的培育路径。

       从更深意义上思考,这也不单单是学校和家庭两个主体的事情。所以,教育部将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调动部门资源,协同社会力量,在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等方面加强联合,共同担负起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

       中小学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生强,则中国强”。全社会特别是各学校要引导中小学生在阳光下多跑一跑、多跳一跳、多动一动,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帮助他们健康阳光地成长。

林山之仁
工作感悟 读书感悟 人生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