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切身感受,哪知节约粮食:不妨设立饥饿体验日

文摘   教育培训   2024-10-16 22:33   浙江  

不妨设立饥饿体验日 


01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安”。俗话说得好,三寸喉咙海般深,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足够量的食物,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行。

或许你不知道,尽管全球几乎到处都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但是全球仍有超过 8 亿人在为一日三餐而担忧,每 7 人中就有 1 人忍饥挨饿。

我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粮食需求量特别大,大部分由本国生产供给,另一部分还从国外进口。目前,我国粮食供应基本正常,能满足全国人民的基本需求。

粮食安全是国家富强的保障。“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只有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有能力掌控和维护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国家高层领导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时刻保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警觉。我国有近14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02

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我,偶尔也有忍饥挨饿的时候,但是半饥半饱是常态。小时候若是能吃上一顿肉,是可以回味好一阵子的事。

那时候,家里劳力不够,生产队分到的稻谷极少。稻米不足,母亲只能精打细算度日,在煮饭快熟的锅里经常添入新鲜番薯丝,俗称番薯丝饭。称之番薯丝饭再确切不过了,一眼看去,基本上见不到饭粒,主打的是番薯丝。

大哥二哥就惨了,上世纪50年初出生的他们,经历了集体食堂化时期,在食堂化后期基本是汤汤水水,难得有真正的饱餐,没被饿坏饿伤已是幸运。

大人们很清楚粮食的重要分量,“粮食乃宝中之宝”成了父亲的口头禅。在我能记事开始,我清晰地记得,从没有看到过几个哥哥有过剩饭的情景,母亲总是让我们吃饱了才吃,而父亲连饭桌上一颗饭也放过,若有都会捡起来送入肚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这代人,有过饥饿的切身经历,从心底里珍惜粮食,敬畏粮食。



03

女儿上幼儿园时,幼儿园经常组织主题为“孩子厌食怎么办”的讲座。由于零食不断,大部分孩子从来没有饥饿的感觉,在家吃饭成了难题。我们女儿不存在厌食问题。


我亲眼看到,父母为了小孩吃饭,喂一口哄一口,而小孩则吃一口后满屋子跑来跑去,一顿饭虽然只吃了小小一碗,耗时长的要个把小时,短也至少需半来个小时。

儿童不知饿滋味,何谈粮食要爱惜。孩子没有饥饿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哪来对粮食的珍惜和尊重。当下,虽然我们可以很安然地说“没有孩子经常饿着肚子,也没有父母节省自己的饭给孩子吃”,但是粮食安全随时随刻威胁我们。

      一次,几个年龄相仿的朋友回忆起小时候,当时粮食虽然不足,但是家家户户都有存粮在柜,一年下来虽然要划算着吃,不少时间要以其他杂粮来充凑,至少能勉强度日。

       回看当下,农村里没有几家有粮柜,能一次性保证一个月粮食的人家已经不多,大部分都是买点吃点,随吃随买,一般只能维持在一二十天时间。若是出现特殊情况,真不敢往下多想。

       前些年疫情期间,着实给国人好好上了一课,还好国家粮食储备充足,供应渠道顺畅,顺利地度过疫情期间吃饭难关。

       我很认可影片《1942》的价值,真实再现当年河南大饥荒的情景,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每个人务必谨记粮食的珍贵价值。

 

04

醉过才知酒浓。没有刻骨铭心的饥饿的感受和体验,哪有从心底里认可粮食的分量和价值。

虽然,现在大力倡导“光盘行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爱惜粮食、厉行节约”活动。客观而言,这些活动大都是从形式和外在出发的,要达成实质内容和内在认可谈何容易。

从哲学的角度说,内容决定形式,外在走向内在。要达成“爱惜粮食、厉行节约”的目的,不仅需要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更重要的是这些外在形式应该促成内在认可的建立。

因此,个人建议每年一天设立“饥饿体验日”,这一天可以考虑和世界粮食日或世界饥饿日结合。在这一天里,除了特殊工种、特殊年龄和特殊体质等人群之外,全社会通过一天禁食让大家深刻体验饥饿的切身感受,尤其是中小学校要开展好相应的配套活动,让学生们充分体验饥饿的真实感受。

我认为,世界粮食日也好,世界饥饿日也罢,如果没有设置饥饿体验的环节,效果至多如蜻蜓点水,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天,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强烈建议设立饥饿体验日,引导大家特别是孩子们深切体验饥饿的感受,进一步增强珍惜粮食的意识。


林山之仁
工作感悟 读书感悟 人生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