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有兴趣的工作:人生最有质量的幸福

文摘   2024-10-17 23:39   浙江  

         幸福地享受有兴趣的工作


                           01

       这几天,经常刷到宣传杭州市文化特派员周霞老师先进事迹的视频。感动于她多年全身心投入到联系的建德市三都镇镇头村音乐培训工作中,看着在培训学员时深情表演弹吉他的满足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人生相逢是缘份。1987年,周霞老师是我们就读浙江省严州师范的音乐老师。当时,周老师音乐学院毕业刚不久,弹、唱、吹、跳、演等音乐基本功相当了得,在杭州市级三江歌手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听说得到一个大奖品--一台极其贵重的大彩电,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一时。

       亲其师,信其道。周老师和我们年龄差不多,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周老师一进课堂,便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同学们很喜欢专业能力强且朝气蓬勃的周老师。

       有幸在周老师门下学音乐,同学们欣喜万分,其中班里有几个同学痴迷上了音乐课,在周老师课外兴趣班里的特训指导下,练习美声长进很快,课余时间基本浸泡在琴房练习弹钢琴。

       可是好景不长,第二年周老师便调离了浙江省严州师范学校,到建德市文化局下属的文化馆工作,还是从事她酷爱的音乐工作,业余时间还积极开展一些相关的培训讲课和音乐推广活动,不仅几十年一直坚持在建德市老年大学讲课,而且和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组建乐队活动,还曾经承担建德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的工作任务,近些年还担任建德市三都镇镇头村的文艺村长。

       常言说得好,“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快四十年了,我感觉到周老师把工作干成了兴趣,干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几十年如一日,这是她人生最有意义的幸福。


                             02

       多年在教育系统工作时发现,相对其他学科教学而言,大部分从事音乐、体育、美术以及书法教学的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投入而享受,在生活中轻松而愉悦。

       客观而言,在内卷疯狂的当下,文化科老师要承受应试分数的巨大压力,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创新教育的推行只能让路,应试教育在现实中还是大行其道,老师们在夹缝中求生存,有时比拼的甚至是零点几分的班级学科平均分,所以鲜有把教学工作干成兴趣的老师。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哈利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人生幸福感的来源‌。从事音乐、体育、美术以及书法教学的老师既没有具体考分的直接压力,而且老师都是相关专业的兴趣爱好者,每天干着感兴趣的工作,越干越有兴趣,如此良性循环且周而复始,怎不叫人幸福。

     也有一些学科教学的老师,“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为学科教学里的行家里手,被学生喜欢,得家长认可,受同行敬佩,博领导肯定,不断享受着教学工作中的收获感,不断提升着人生的幸福感。

       有人说,幸福很简单,“知足者常乐。”我认为对幸福的理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最大的幸福感来自于专业成长和收获。

        

                              03

       打心底里说,看到身边一些朋友干着兴趣特别浓的工作,既为他们高兴,又有一点小羡慕。

       这些朋友中,有的以单位为家迷恋上工作,有的是辞掉原先的工作后把古董收售当成工作越干越有味,有的退休后接续古诗词研究越干越带劲,有的钻于二手车回收后改行成就一番事业,有的索性另起炉灶干起球类培训工作......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灵隐寺的这副对联得到很多人点赞,我也十分认同这样的观点。

       一帆风顺的人生固然可喜,一上岗就一直干着兴趣盎然的工作固然令人羡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据资料显示,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所学专业的人数占比不足60%。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干自己很有兴趣的工作的人数占比更低很多。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很严重的当前,下岗、转岗、跳槽等情况相当普遍,更是对人们从事新专业的工作提出了新挑战,要求大家提升快速适应换岗换专业的能力。

       俗话说得好,“只有干才会干。”直面当下工作岗位,若是有兴趣最好,若是兴趣不大且无更好的选择,一定要安心工作岗位,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切实提升专业技能。

       唯其如此,才能把工作干成兴趣,才能享受人生最有质量的幸福。









       

林山之仁
工作感悟 读书感悟 人生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