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2024年9月2日
1943年10月,杨旭同志出生于湖南省零陵地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2年进入零陵县水口山小学学习,1958年至1965年就读于零陵三中。1965年9月考入湖南医学院医疗系,1970年毕业分配到湖南零陵地区卫生防疫站工作,1978年9月-1981年6月湖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1981年7月毕业后,来我院工作。1992年9月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9年9月晋升教授、主任医师。2001年7月至2006年2月,担任我院感染科主任。2013年10月退休。
杨旭教授1981年来院工作,他始终牢记着医学教育家张孝骞的一句话:“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么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把提高诊断准确率、提高治疗效果视为自己事业追求的最高境界。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杨旭教授不仅磨练出了精湛的医疗技术,更培育了他高尚的职业道德。只要病人有一线希望,他都要尽百分百的努力,行医几十年,经他救治的病人不计其数。在杨教授的眼里,患者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没有亲疏远近、贫富贵贱之分。肝病治疗费用比较昂贵,但他从不因为钱的问题而延误病人的诊治。他服务细致,谨慎周到,一丝不苟,勇敢果断,敢于负责。1990年为了更好地提高医疗学术水平,赴美国进修三年。学成回国后,他带领全科室医务人员开展新项目、引进新技术,不断强化人性化服务,改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温馨的医疗服务。2003年抗击“非典”,被评为湖南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
杨旭教授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他始终认为培养医疗事业接班人,积极发展医学科学事业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十年里培养了硕士、博士三十多名,进修生、本科生更是遍布国内外,成为本专业的骨干力量。杨教授备课细致,从不用讲稿照本宣科,而是以生动的病例启发同学,以丰富的病例总结绘出图表,这种授课方式,非常受学生欢迎。在教学过程中,他不但倾尽自己所有将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同时,也以高尚的行医道德、随和的处世态度让年轻人深切感受到杨老师的人格魅力。
在科学的道路上,杨教授一直不断探索,并取得了累累硕果。他敏锐地捕捉学科最新动态,准确地把握专业学术前沿,结合临床开展科研,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几十篇,主编、参编著作多本。1995年以来深入开展肝豆状核变性研究,亲自诊治肝豆状核变性患者800余例,是世界上诊断本病最多的医生,建立了一整套肝豆诊断治疗新方法,建立肝铜测定新方法和诊断新标准,在世界上首先报道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乙型肝炎,出版我国第一部肝豆状核变性专著,发表肝豆状核变性相关论文30多篇。担任多届湖南省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5年发起成立湖南省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及第二届主任委员。杨旭教授为湖南省感染病及肝病学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杨旭教授退休后,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义无反顾坚守在他钟爱一生的医疗事业中。杨旭教授在同事眼里,是一位兢兢业业、医术精湛的模范,在患者心里,是一位医德高尚、充满爱心的医者,在学生面前他是一位严谨的慈父加兄长。朝来夕往,他以满腔热情温暖着广大患者的心。他的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师长、好前辈。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崇高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为祖国医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追忆往事,共寄哀思。杨教授一路走好,永远怀念您!
编辑:范憬怡
审核:赵晓华
责编:刘明辉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门诊排班 | 线上医疗服务 | 白血病 | 肾病 | 脚气 | 肝癌 | 猝死 | 游戏成瘾 | 眼癌 | 鳞癌 | 类风湿关节炎 | 无痛分娩 | 鼻咽癌 | 脱发 | 低血糖 | 护肤误区 | 甲状腺癌 | 心肺复苏 | 海姆立克法 | 慢性胰腺炎 | 蘑菇中毒 | 原生家庭 | 出汗 | 熏醋防流感 | 新冠&流感 | 色素痣 | 卵巢癌 | 主动脉夹层 | 智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