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青阳:“人工智能+”时代,数智化赋能产业升级

情感   2024-09-12 15:00   重庆  


AI、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如何?

根据央媒信息,截至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突破10万亿元。专家预测,2035年世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经济效益将逼近90万亿元,其中中国将突破30万亿元,占比4成以上。

人形机器人方面,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2035年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面对未被开发的万亿市场,我国企业前仆后继,纷纷投入大模型、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美好愿景之外,现实却是国外AI核心能力长期领先、高端芯片工艺长期被卡脖子、国内智能计算生态孱弱、AI应用于行业时成本门槛居高不下、储备人才不足等各种难题。

过去一年,首钢基金执行董事、首程资本合伙人、参加CAN+创办人李青阳,带领国内多家企业学员,不仅三次前往硅谷学习美国大模型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而且多次实地拜访腾讯、阿里、百度、百川、华为等国内知名大模型企业,摸底国内大模型企业发展状况,从实地探访中寻找前沿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事实上,李青阳院长还十分关注国内AI、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上的百亿投融资,为AI、人形机器人的优质企业发展创造沃土。


专访金句摘录


1、如果把大模型优势的技术跟产业结合的话,可以帮企业节省很多的成本。

2、大模型的角逐和角力大家(国内外)不分彼此,在应用端的话我相信未来中国可能更有前景。

3、(国内外机器人产业难点)大家面临的困难差不多,第一个阶段是要验证技术的一个过程,就是所谓的POC过程,但是技术一旦得到了验证,它的下一步就是怎么商业化、怎么规模化。

4、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怎么能够让这些创新性企业有更长的时间去不断去发展,活得更久、活得更好,这可能是很多投资人投资机构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5、如果有这样的(医疗)机器人公司被普遍地挖掘出来,会对整个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有很多帮助。

6、对一个创始人来讲,不在于原来是做传统的、非传统的、高大上的还是硬科技的,关键是始终保持跟时代同频,不断持续地去学习和精进。

7、(创新)这个东西不是靠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如果提一点小建议的话,就相信社群的力量,相信群众的力量,相信共创的力量。在未来的产业发展赛道上,目前全部都是模糊的,无论你再聪明,今天是PhD也好、教授也好,你只要去相信这个事不是你一个人能完成的,你以开放的心态,然后更加地humble,跟所有的人链接,我觉得你可以汇聚宇宙世界的能量。


8、(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可以让)人可以更成为人,去关注道的层面。


9、未来的下一代年轻人,不是躺平或不躺平,而是说能不能够找到对自己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那个点。一旦找到了这个价值点,那他们肯定不会躺平了,他们可能会比我们更有百般的热情和更高的认知广度。因为现在这个知识和互联网信息的发达,他们不缺数据,但是他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型和算法。


以下是专访全文:


商界科创:在过去一年当中,您一直忙于AI行业的考察与研究,请您分享关于AI机器人方面的见闻和感悟,包括现在国内外发展模式相互的对比,在产业重心上的侧重都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李青阳:我们从去年8月份开始就带领企业家学员一起去到硅谷,在
过去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我们去了三次,主要就是在了解它的一个大模型以及AI的应用。

坦白来讲,未来的产业再升级离不开数字化,人工智能又加速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所以这一块是所有学员都非常关注的。


我们也看到这些巨头的公司,像英伟达、微软、谷歌,他们现在在做底层基础的研究,我们觉得其实这背后是资源的比拼,就是算力、资本一些方面的比拼。



所以其实在这一方面对于创业者来讲,机会是很少的。但是对于人工智能驱动的很多应用端,比如说AI+教育、AI+医疗或者是AI+宠物等等这些赛道其实还是有很多创新的机会的。


中国在过去的一年,我觉得还是在去follow the trend,就是根据目前的趋势去做百模大战。我们也带着我们的很多企业家学员,不仅看美国的大模型公司,还回中国,把中国所有大模型公司全跑了一遍,包括腾讯、阿里、百度、百川、华为等。我们调研了一圈之后发现大模型公司真正跟产业有一个紧密的结合的,对我个人来讲,华为的印象是最深的。

商界科创:都有哪些细节呢?


李青阳:华为的盘古大模型不仅应用在普通的商业领域,还比如说在工业领域里面进行一个深耕。我记得当时好像是在钢铁领域里面还是在运输领域里面,做了底层的一些结合和应用,大模型能够快速帮他们抓取信息,然后进行精准地调度和判断。


所以我觉得大模型,如果真的把它优势的技术跟产业结合,其实可以帮企业节省很多成本。


当然还有一些像腾讯,他们更多的是面对c端用户,因为本身腾讯有很多c端的数据,自己有很多应用的场景。阿里的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不仅自己做大模型,而且还把市面上所有的大模型公司都投了一遍,像月之暗面等等。


我觉得他们也是在这一场当中下重注,去赌人工智能的明天。所以带我们学员跑了一圈之后,我们发现在大模型地角逐和角力,其实大家不分彼此。


再回过头来看,如果说在应用端的话我相信未来中国可能是更有前景。因为中国始终有一个庞大的用户基础,另外需求也比较旺盛,所以我更期待在中国的应用端能出现一些创新的公司企业。


商界科创:
那么在您带领学员游学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发现让您觉得,他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呢?有没有中意的项目呢?


李青阳:你是说创业型的企业是吧,我当时看了在杭州的一家公司叫知衣科技,它是在面料方面一个结合大模型的技术型的公司。


它可以快速去帮你去决策,包括面料的选择、颜色的搭配,让服装上新变得更加柔性化,也节省了很多的成本。所以我觉得在时尚和服装领域里面结合大模型, 知衣科技应该是最好的。

商界科创:国内机器人产业投融资的难点和堵点一直存在,那么您走过这么多企业,您能分享一下国内和国外目前发展趋势如何?

李青阳:我觉得大家面临的困难差不多,第一个阶段是要验证技术的过程,就是所谓的POC的过程。但技术一旦得到了验证,它的下一步就是怎么商业化、怎么规模化。

我们作为国有资本的好处,就是可以更长周期等待它从一个提供场景价值再到商业价值的过程。

但是传统更加市场化的VC,他可能会有一些顾虑,因为在他的上面,更多考虑的是LP提供怎么样的一个DPI,怎么样有高效的投资回报率。所以在这上面,怎么能够把国外这种投资的更加长期、更加耐心,对科技的宽容度和包容度复制到当今市场,尤其是现在大家都觉得经济不是很好,那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让这些创新性企业有更长的时间不断地发展和活得更久、活得更好,我觉得这可能是融资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我在世界机器人的博览会上面看到不同的地方政府为代表建立的人形机器人研究中心,包括我们北京市的人形机器人研究中心,那么现在很多的政府参与进来,我觉得可能会帮助去解决这个融资难的一个问题。


商界科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再到投入到市场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机器人研究中心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还是机械臂在工作,如果说真的把机器人应用到现实当中,还是有相应的技术和挑战对吗?


李青阳:是的,我觉得机械臂是目前市面上最可商业化的、最广泛应用的。


我昨天还看到了一个医疗的机器人公司,它其实是帮助神经网络进行精准地测绘和定位,然后进行手术。我也问了他们一下,我说你们服务多少家三甲医院了,他们给我看了一下那个图,有很多医院都已经囊括进去了。我觉得如果有这样的机器人公司被普遍地挖掘出来,会对整个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有很多帮助的。


商界科创:目前为止,头部企业应该如何去实现市场突围,并且去拓展整个产业链呢?头部企业应该身担什么样的重任去带动整个产业链全面高效地发展呢?


李青阳:头部企业如果能够,比如说像整机就可能会带动整个零部件充分地发展,我觉得头部企业可能更多的是因为资源多,得到各方面的助力也多,所以它可能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帮助其他行业方方面面的发展。


但是如果说它本身的资源不够,那么这种创业企业怎么去发展?那我觉得就是铆准一点,然后去聚焦,去把它做深做透。


所以在产业的整个生态环境当中,既需要领头大哥去带动上下游的发展,也需要这些做专精特新的,把他们聚焦在一点,然后一点发挥极致,一点捅破天。


商界科创: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个例子,您看到过印象非常深刻的企业,包括现在很多刚刚毕业开始创业的一些年轻人,对他们有没有一些期待?


李青阳:我陪伴的企业家不少,其中有一家企业在去年上市叫美信科技,董事长创始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她的故事也比较传奇。


她早期是做列车员,在深圳改革开放的时候跟着先生一起南下,开始创办了美信科技这样一家元器件的制造公司。


精密制造也好,工厂化的管理也好,普遍大家认为应该是以男性为主导的,或者是说偏科技范的人。但其实她就是一个非常非常传统的从民营企业一直做到高精尖科技企业的人,然后去年在科创板上市。


我觉得这个精细化的管理其实是女性创始人具有的非常独特的价值点,就是在落实到细节的层面上,去抓每一个管理的成本点和损益点,我觉得这个她是做得非常好。


还有在过程当中不断的学习,她经常跟我们参加CANPLUS一起,我是2013年就认识她,当时还是在另外一个商学院的平台,她就开始跟我们学关于创新的课程。


后来我创办了CANPLUS的时候,她又是我的种子学员,那时候其实还不知道开设什么课程,她就过来了。但那时候我们侧重的是组织管理和组织发展,因为组织到一定规模之后,其实解决人的问题是最难的。伴随着产业的趋势发展,她又跟我们去美国游学、去日本游学。


所以对一个创始人来讲,不在于你原来是做传统的、非传统的、高大上的还是硬科技的,关键是始终保持跟时代同频,不断持续地去学习和精进。


这也是送给所有年轻创业者的建议,像在今天整个特别变化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只有不断进化,跟着时代去学习、去同频共振,才有可能抓住下一波浪潮的机会。


商界科创:以AI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企业,创始人都非常年轻,单看他们的专业能力是非常优秀的,但是一旦把他们作为创始人这样的目标去考核,有可能在商业运营、企业发展、人才任用上会走弯路。面对这种特殊的信息差,您能不能给即将入行,即将成为行业大佬的创始人们,提一些宝贵意见呢?

李青阳:这个不敢谈宝贵意见,因为陪伴过很多的人,我觉得其实技术这一点就像你说的他们非常擅长,偏左脑的思维,但是他们其实更多面临的是将来的市场。

比如说有一个我们的被投企业,他跟我讲在学习的时候,我可能更多地想进入到这个行业里,怎么跟行业人打交道,怎么建立这个生产关系。所以在这个领域里面,他们在不断地摸索。

但我觉得这个东西不是靠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如果提一点小建议的话,就相信社群的力量,相信群众的力量,相信共创的力量。

因为在未来的产业发展赛道上,全部都是模糊的。无论你再聪明,今天是PhD也好、教授也好,你只要相信这个事不是你一个人能完成的,你以开放的心态,然后更加地humble,跟所有的人链接,我觉得你可以汇聚宇宙世界的能量。

商界科创:在您的印象当中,有没有传统赛道的企业和这种新的先进技术进行融合,然后融合的比较好的例子呢?

李青阳:这个例子还不少,就是比如说做消费行业的,他们现在在产生很多的营销内容或者是在门店的管理和销售的时候,已经在跟人工智能结合了,在小红书上给品牌做宣传,在抖音推广。

其实我们的平台上有大量这样的传统企业,通过插上技术的翅膀,让他们原来做的事更多维度、多渠道进行高效转化。

再举个例子来讲,我认识一家上市公司,他们是箱包领域里的上市第一股,他们不仅跟人工智能结合,同时他们也去出海。所以未来出海对于传统产业来讲,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现在回过头来,新质生产力的这些创业者,对他们的要求其实是更高的,为什么呢?他们一上来不仅要关注国内的技术、国内的市场,还要打国外的市场。

所以我们认为,如果给他们提供赋能或者帮助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帮助他们建立国际化的视野,给他们提供更高的国际化的舞台。所以这个是我们不断在过去实践当中,带领他们去全球走、看市场、看技术,全面了解国际市场,我觉得也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商界科创:未来十年,在科技领域的细分赛道里边,您觉得哪些更有潜力的呢?


李青阳:我觉得机器人肯定是一个重要的赛道,然后是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我觉得可能是会对整个未来的生活有颠覆性的一个技术的发展。

我是非常期待那一天,就是如果技术让我们更有生命质量、让我们下一代不那么卷,以兴趣驱动发展,跟机器人进行非常亲密地互动,那个场景想想还是挺美好的。

商界科创:我们去看国外影视作品的时候,可能会提到未来几十年AI机器人的运用,年轻人会表示担忧,害怕某一天人形机器人真的会把自己替代掉。面对这种担忧,您是什么看法?

李青阳:这么讲吧,我觉得其实机器人是否能替代人,要看是从哪个维度来讲,它还是一个人的补充,还是可以偏乐观一点。

这次我在硅谷的时候正好也采访了万维刚,他是得到的知名学者,他很期待人工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到来的时候,人可以活得像八旗子弟一样,就是我整天只关注最高大上的事,那些细节的琐碎的浪费时间的事,全部都让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完成。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场景,我们人可以更成为人,去关注道的层面。

从机器人本身技术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一天离完全替代人还是比较遥远的,我始终相信人类还是会有自己的智慧和方式。在艺术和情感的角度来讲,人亲密的陪伴或者沟通,这个是无法替代的。

虽然我们看到很多电影的作品当中,能慢慢进行虚拟现实,然后替代人类情感,但我个人觉得还是无法替代人的那种肌肤感、人的那种触碰的程度。

机器人即便做到足够仿真,像我在展览当中看到过一个仿真脸,虽然做得非常仿真,但我毫无想靠近它的感觉。它是没有温度的,这个温度不是说它的体温,而是人类的文明,文化的交融最后产生的一种综合性体感,我觉得还是不用那么悲观。

商界科创:您之前是数学专业的,然后又在各行各业进行尝试,那么对于我们现在迷茫的年轻人,能不能用您理性的分析能力,去给我们的年轻人说几句鼓励他们的话呢?

李青阳:
谈不上鼓励啊,因为我有两个孩子,老大正好现在在读高中。我观察他呢,其实他跟我们当时的教育理念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最专注的就是他感兴趣的事,他可以今天晚上非常晚睡,但明天早上非常早起。

他后来自我分析,他说妈妈我发现了,我是一个对自己感兴趣的就会充分地发挥我的热情和热度。


所以我是觉得可能下一代年轻人,不是躺平或不躺平,而只是说能不能够找到对自己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那个点,而对于他们来讲,这个确实比我们难。


因为当时我们年轻成长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物质变好了,带来很多的幸福和快乐。但是对于他们来讲,这个挑战是怎么找到人生真正的意义和兴趣的点。如果一旦找到了这个,那他们肯定不会躺平了,他们可能会比我们更有百般的热情和更高的认知广度。

因为现在知识和互联网信息的发达,他们不缺数据,但是他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型和算法,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END



商界BIZTECH



商界BIZTECH
打造新科创第一媒体 做AI场景应用领航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