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塑造更具活力、创新与高效的教育环境,聚焦于深入研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后提炼出的六大核心议题,共创实施方案,充分点燃教师的创意火花与智慧光芒,加深彼此间的情感联结,提升思辨能力与协作能力,11月8日下午,28位教师与8位教研组长在科大附小多媒体教室开展“经典阅读,启智育新”线下研讨活动。
世界咖啡屋(The World Cafe) 是一种结构性的交流会话与创造集体智慧的策略和方法。它将人群分为数个小组(桌子),并使参与讨论的个人频繁更换讨论组(桌子),并被新讨论组的“组长介绍给其他组员。为了促进讨论的进行,讨论的环境被赋予一种咖啡厅的气氛,故名为“世界咖啡屋”或者“知识咖啡屋”。“世界咖啡屋”让所有参与者从对个人风格、学习方式和情感智商所有.这些我们惯用的评判人的方式的关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能够用新的视角来看世界。让人们进行深度的汇谈,并产生更富于远见的洞察力。
本次活动围绕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六个问题展开,老师们分成六个阅读小组,通过猜花谜找讨论组。活动以世界咖啡屋形式进行,旨在探讨教师魅力。团队建设环节包括回顾读书情况、选团队角色、设计口号。核心环节为世界咖啡屋讨论,分问题呈现、组内研讨、流动研讨,最后形成讨论成果并汇报,投票选出最优秀团队。活动结束时,主持人总结并鼓励实践,赠送书签作为纪念。
活动过程中,六个阅读小组组成了六个不同的咖啡屋,经过几轮激烈的头脑风暴后,他们最终为六个问题讨论出了丰硕的结果,并将结果制作成了思维导图:
组员:欧阳珍、胡园、谭姣、欧阳邵萍、蔡佳佳
为了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被课堂深深吸引,除直观教学法外,教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训练低年级孩子的专注度?
讨论结果:
夏鲭清老师代表“向日葵”团队发言,她表示,经过讨论后他们归纳出以下八个方面。第一,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第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各小组趣味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进行多样化的提问,如开火车、学号等进行提问,让学生保持“时刻准备着”的状态。第四,尊重注意力的规律,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时间不同,教师可以采用劳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第五,课堂应多鼓励学生表达,把时间还给学生,如自主探究、小组交流、上台讲解。第六,要给学生创造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机会,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七,积极引导学生的分享欲,如“一带三”的形式。第八,不同类型的学生专注的方面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胡园老师进行补充,举出了一系列细致的、可实施的具体措施。
书中提到,帕夫雷什中学的两位教师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分组,并开展分层教学,效率很高。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具体实施呢?
讨论结果:
伍奕菲老师代表“蓝雪花”团队发言,首先她表示,他们认为分层教学的精髓在于因材施教、动态调整。此教学法犹如细雨润物,悄无声息地提高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效率。实施分层教学,首要在于目标分层。将学生细分为潜能生、优等生与中等生,犹如为每朵花儿量身定制养分。对优等生,教师如同园丁,引导学生拓展创新,勇攀学术高峰;对中等生,则强调掌握运用,稳扎稳打;对潜能生,更注重理解与知道,为学生铺设知识的基石。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亦需兼顾广度与深度。优生渴望飞跃,潜能生期待成长。教师如同智慧的灯塔,为每位学生照亮前行的道路,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评价过程同样重要。ABCD四项任务,任由学生自选,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优等生挑战A任务,勇攀新高;中等生选择B任务,稳步前行;潜能生则通过C任务,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刘如老师进行另外了补充,并对本组的讨论结果做出了总结,并向组员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应当如何用非处罚的形式让学生及时改过?
屋主龙玺老师代表“百日菊”团队发言,他表示,他们的讨论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自我认识:首先,班级制定符合学生特性的班规,这些班规如同一面镜子,让学生能清晰地审视自己。学生能够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改进奠定基础。二、自我诊断:在发现不足后,他们需独立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这一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寻求改变,从而实现自我完善与成长。三、实践体验: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他人的感受与难处,从而学会换位思考,更加关爱身边的同学、尊重老师。四、正面激励:正面激励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需与学生拉近距离,以爱为出发点,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评价标准。通过多方面的正面评价,教师能够传递出对学生的关爱与期望,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追求卓越。
教师如何在面对不同背景、性格和需求的学生时,持续地、有效地“保持善意”,同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这种善意,从而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讨论结果:
沈依婷老师代表“三角梅”团队发言,她首先介绍到,他们这一组的思考维度与三角梅进行结合,三角梅的三个花瓣代表着三个方面分别是:教师要做好自己、形成家校合力和关爱学生。接着,刘贝贝老师进行了补充,她举出了详细的做法。她们团队认为,在老师做好自己的方面,首先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热爱孩子,教师要多在心中提醒自己“这是我的孩子“,同时要多学习善待学生方法,比如我们应该多学习正面管教的方法。其次,调节和管理自己的老师自己的情绪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要首先接纳自己的情绪,然后要学会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在形成家校合力这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关爱的桥梁;在关爱学生方面,他们认为要从营造班级公平公正氛围、深入了解学生、积极主动和学生沟通互动、在教学上支持学生还有给予学生正向的反馈和激励。教师要尽量创造包容的、温暖的班级氛围,尽量深入了解每一个不同的孩子,合理地运用爱的五种语言与孩子互动,主动倾听孩子的心声,还可以多在孩子的错误中寻找可挖掘的闪光点。
教师应当如何在本学科内渗透美育?
讨论结果:
首先陈典老师代表“月季”团队发言,她说道,这一问题的关键词拆分为:本学科、渗透和美育。月季组从语文、数学、心理和体育这四个方面入手,详细剖析了在学科中渗透美育的具体措施。首先陈典老师提到,在新课标把美育划分为三个层次: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其次他们分别以各个学科学科为例,进行深入探讨。在语文学科当中,他们认为可以让学生去感受语言的美、感受诗词绘画的美。由于大部分的语文老师都是班主任,他们承担着班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可以让班级变美,让校园变美;在数学学科当中,他们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内容的美,同时还可以在数学课上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接着,程荷恬老师针对心理学科和体育学科做出详细补充,在心理学科中,他们从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个方面来进行了思考与解答,例如挖掘绘本资源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体育学科中,他们认为可以将学科融合利用起来,将美育的内容和范围扩大。
面对层次不一的学生,教师在课堂40分钟内应当如何做,才会让学生皆有所收获?
夏秀凯老师代表团队发言,他介绍到,他们将这个问题分成两个方面来解答,一是针对教师,二是针对学生。针对教师,他们分为了四点。第一点要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他们认为了解学生是老师能够把握好课堂的最重要的一步。第二点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上课状态。第三点要求老师上课的教学设计要生动和有趣,能更好的抓住学生的听课和注意力。第四点是老师上课时设置的问题难度不能偏高;对学生而言,首先他们认为教学当中可以用到分组的形式,给予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帮扶。其次是课后也可以增加一些我们的教学环节,去关注到每个学生上课的听课状态,与学习困难生积极交流。同时要尊重和鼓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课堂最后会有一个总结的环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关注到他们的上课参与度。最大化课堂之内的收获。
活动的最后,主持人总结道:此次活动是知识与心灵的盛宴,大家因热爱经典而汇聚,共同探索阅读奥秘。活动意义重大,经典阅读能丰富知识、提升素养,提供精神港湾。对于未来,主持人畅想持续举办活动并创新形式,呼吁大家养成阅读经典习惯,让经典成为生活一部分。
活动结束后,教科室李秋菊主任对活动中老师们的表现做了总结。肯定了老师们在活动中的全神贯注探讨、畅所欲言交流、思维激越碰撞和声情并茂演讲,以及各团队围绕问题高效研讨所展现出的爱心、责任、尊重等高频词背后的专注阅读与潜心思考。同时,也肯定了每一位为活动付出的老师,以及用心阅读、真诚打卡分享的所有人。对大家的付出表达了感谢。随后对持续工作做了部署:12月初将开展 “述说我们的教育故事” 教育叙事征文比赛,挖掘优秀作品并颁发奖品与证书,以传递附小青年教师的葵花育人精神,展现优秀青年教师风貌,最后鼓励前期共读进度稍缓的小伙伴奋起直追。图书馆丁娜馆长作为此次共读活动的陪伴者,向老师们表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与大家共勉,希望年轻老师们通过共读、分享、交流、践行,源源不断地生发出教育智慧和思想,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找到胜任感和价值感。易校长和刘书记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和点赞,她们表示被大家专注的神情、会心的笑意、热烈的讨论所感动,随机组合的团队很快凝聚成一个个有生命力的共同体,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没有一个人闲着,每位成员都极致努力、绽放光芒。她们认为这就是教育者最鲜活的样子,这就是教研真实的样态,这就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此次 “经典阅读,启智育新” 线下沙龙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相信老师们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将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文字 | 谭姣 沈依婷
图片 | 欧阳邵萍
编辑 | 欧阳邵萍
审核 | 李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