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维密秀」的回归恰逢其时?

时尚   2023-09-28 14:23   广东  

来源:T China


美国东部时间 9 月 26 日,维多利亚的秘密时装秀(Victoria's Secret Fashion Show)以另一种形式回归,重新诠释了女性与内衣之间的关系。


内衣之于女性的意义,早已超越一件寻常蔽体的衣物之于身体,它是功能性的,却在他者的凝视下不可避免地被符号化 —— 这一次,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将以更多元、平等的视角,呈现电影《维密环球时尚盛典》(Victoria's Secret The Tour 23)。


电影《维密环球时尚盛典》海报


20 世纪 50 年代上映的《茜茜公主》(Sissi)三部曲,让世人沉浸于如梦似幻的皇家爱情故事里。奥地利导演 Maire Kreutzer 决定撕破包裹在美梦外的糖衣,于是有了《束胸》(Corsage)这部电影。影片开头,是伊丽莎白王后(茜茜公主原名 Elisabeth Amalie Eugenie)穿戴束胸的特写镜头:女佣死死勒住她腰间的系绳,直至腰围仅有 18 英寸为止。


Kreutzer 以「束胸」为线索,揭开了伊丽莎白王后的真实一面:这是她每天都要穿的衣物,却也是表面优雅之下无法摆脱的枷锁,就像弗朗茨一世(Franz Joseph I)对她所说:「掌控帝国的命运是我的职责,你的任务只是充当礼仪偶像


电影《束胸》剧照


即使这番说辞无比刺耳,彼时的伊丽莎白王后却无力反驳。王子与公主的「童话」往往具有两面性,女性的内衣亦是如此:它是「私密的」,保护身体私处不受外界侵袭;也是「公共的」,接受来自社会的规训与审视。以盛行于 19 世纪的紧身胸衣为例,学者 Alison Matthews David 在《时尚的受害者》(Fashion Victims)一书中将它定义为「贵妇时尚」,「是强大的社交机器、身份象征,足以令每一位与它近身相搏的人,无论是制衣者,还是穿衣人,都饱受折磨、身心俱疲。」为了更显「得体」,为了拥有「丰乳肥臀」,女性被迫、甚至心甘情愿地成为了「殉道者」,只为取悦他人,而非满足自己。


在 20 世纪的 3 次女性解放运动后,女性从「金丝笼」走向了公共领域,实际需求和审美风向的转变,催生了不同样式的内衣。在 1968 年的「美国小姐抗议活动」(Miss American Protest)中,女权分子直接将胸罩丢进了「自由垃圾桶」(Freedom Trash Can)中 —— 女性与她们的内衣相互纠缠,「这是女性生命过程中最冷静的见证者、最温情的守护者,也是不乏残酷的提醒者。」作家于晓丹总结。尽管不似从前那般致命,女性内衣仍然处于被凝视的框架下:怎么穿、为谁穿,如同一场带有情色意味和权力争夺的视觉游戏,除非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否则永远是「当局者迷」。


1968 年的「美国小姐抗议活动」


1990 年,麦当娜在「金发野心」(Blonde Ambition)世界巡回演唱会上,身穿 Jean Paul Gaultier 设计的锥形胸衣表演歌曲《表达自我》(Express Yourself)。有人认为这是女性的「荣耀时刻」,而 Madonna 的用意也正如歌名,「内衣无需藏于外衣下。」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有人将该事件视作女性的「耻辱之举」,因为每当女性踏出了社会为其圈定的「安全区」、引起轰动时,外界就会提醒她不要忘记本分 —— 在这场有关「荣与耻」的争论中,「女性的性自由达到了巅峰。」时尚评论人 Suzy Menkes 说。


麦当娜在「金色野心」世界巡回演唱会
身穿 Jean Paul Gaultier 设计的胸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维多利亚的秘密继续向前迈出了一步:像设计高级时装一样设计内衣,举办和时装秀比肩的内衣表演。


1995 年,首场「维多利亚的秘密时装秀」(以下简称「维密秀」)在纽约广场酒店(Plaza Hotel)落地,超模 Stephanie Seymour、Veronica Webb 和 Beverly Peele 登台走秀。虽然现场只有两台摄像机,分别用来拍摄长镜头和特写,我们仍可以从留下的照片中窥见当时的景象:台下的看客有男有女,没有夸张的内衣和狂野的造型,模特的举手投足间透露出松弛与自信 —— 这也证明了一点:当女性和内衣一起走出「深闺」,后者在很大意义上就不再是束缚,而是让女性直面自己、展现美与力量的媒介。


1995 年在纽约广场酒店(Plaza Hotel)
举办的第一场维多利亚秘密时装秀


第二天,这场秀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自此演变成一年一度的盛事。千禧年后,主办方开始邀请当红歌手现场演出,献唱当年「公告牌」(Billboard)上的冠军单曲,他们与模特的互动更是一大看点。模特拥有了新的称谓:「天使」(Angel)——「天使」自然会有「翅膀」(Wings),但却仅属于少部分知名、出众的模特。每年仅 1 件、价值上百万美元的「梦幻内衣」(Fantasy Bra)愈发像是营销噱头 —— 维密秀成为了流行文化浪潮里的奇观,却也因此剑走偏锋,公众抨击他们单一的标准,加之前任首席执行官和市场总监的丑闻,「#MeToo 运动和社会变革最终扯下了这层帘幕。」《纽约时报》的时尚总监 Vanessa Friedman 写道,维多利亚的秘密时装秀在 2019 年宣布取消。


点击观看《维密环球时尚盛典》电影预告片 1


去年 6 月,维多利亚的秘密在 Instagram 上发布了一篇帖子:「我们不为过去找借口。我们在倾听、学习和改变。」一年后,品牌宣布阔别 4 年的大秀以新形式回归,不再是惊世骇俗的狂欢式表演,而是换了载体和讲述方式:一部名为《维密环球时尚盛典》(Victoria's Secret The Tour 23)的叙事性电影,于美国东部时间 9 月 26 日正式上线。


历史研究者 Sophie Kurkdjian 在《时尚的格局与变革:走向全新的模式?》(Géopolitique de la mode : vers de nouveaux modèles?)中指出,「时装秀是设计师批判当下、表明立场的特殊场所」,但在过去每一年的维密秀举办前,人们关注的都是那份提前释出的「超模名单」:谁最炙手可热?谁会是明日之星?谁已经过气了?这份名单里都有「答案」。


但答案却不一定正确,更有些「本末倒置」。影片将目光转向内衣背后的设计师,一个长期被忽略的群体,维多利亚的秘密选择了来自波哥大的 Melissa Valdes、拉各斯的 Bubu Ogisi、伦敦的 Supriya Lele 和东京的 Jenny Fax,南美洲的热情、非洲的旷野、欧洲的雨季和亚洲拥堵的街头,这些场景为品牌注入了文化多样性,而她们的故事也被分为 4 个篇章,构成了整部影片的主体。
滑动查看「The Icon by Victoria's Secret」系列大片


这不仅是为了展现内衣的面料和工艺,而是重新诠释了女性与内衣,更准确地说,是与维多利亚的秘密之间的关系。这个诞生于女性解放风潮里的品牌,曾经改变了内衣的使用语境,让它摇身变成游走于日常与时尚、卧室与舞台之间的特殊物件,女性因此「挺起了胸膛」,却因为无法成为「天使」而「垂头丧气」—— 这是一个悖论,也是维多利亚的秘密想破除的。


篇章里没有绝对的主角,除了 4 位设计师之外,还有 16 位女性创意人加入,她们是艺术家、舞者、电影制片人、音乐家或作家,共同打造了 4 个服装系列(最终将投入市场)—— 尽管时尚是一门生意,但不容否认的是,维多利亚的秘密的确发生了质的转变:传统、刻板的「天使」概念逐渐消解,这些女性被冠以「VS20」的头衔。转型后的维多利亚的秘密成为了一个为女性发声的平台,从鼓励她们主动展示才华、输出观点开始,继而将个体的经历转为能够引发共鸣的集体情感 —— 这是女性拒绝被操纵、被驾驭、被塑造和被无视的第一步。


Doja Cat 将献唱《维密环球时尚盛典》的主题曲


引用 Maria Grazia Chiuri 的一句话:「身处这样一个对女性权利至关重要的当下,时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空谈为女性赋权是无力的,这一次,维多利亚的秘密从当代女性的痛点切入,而不是像从前那样,用浮华的内衣为她们制造糖衣炮弹。


「波哥大」篇的主题是「与自己的伤疤和平共处」。于晓丹曾在散文集《内衣课》中回忆自己与一位美国外科医生的对话,「那些接受过乳腺癌切除手术的患者,找不到合适的内衣,甚至只能用棉纱绑带包裹患侧」,而她的一位朋友也曾告诉她,自己第一次看到母亲胸部的刀疤时,直接当场昏了过去 —— 伤疤,几乎是每一位女性都有的挣扎与苦楚,有的只需静待时日就可以恢复,有的则将永远地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设计师 Valdes 明白,要与之和平共处,就不得不先面对它。她观察显微镜下的疤痕皮肤组织,将其抽象为几何纹样,设计了一条镂空的奶油色钩针连衣裙 —— 疤痕一定是丑陋的吗?或许它只是需要一个美的「容器」,以及我们正视它的眼光。


点击观看《维密环球时尚盛典》电影预告片 2


「拉各斯」篇以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开场:你觉得自己是女神吗?无论是美艳绝伦的维纳斯,还是英勇无畏的雅典娜,皆因某种特殊的品质和超群的能力而被奉为女神。但在社交媒体泛滥、娱乐至死的今天,「女神」一词被不断复制和再生产,与身材出挑和面容姣好的女性画上了等号,越来越多的女孩惧怕被打上「丑小鸭」的标签,立志要成为所谓的「女神」,却也在无形中为自己构筑了牢笼。


在设计师 Ogisi 看来,今天有关「是否是女神」的讨论,是在他人的注视下、被动审视自己外在的结果,我们应该启动一套「防御机制」,以免落入深渊。她运用了明快的高饱和度色彩,剪裁上则大胆、奔放。黄铜的手工切割技法源自肯尼亚,棉布裙上的贝壳取自尼日利亚的海滩:「我将我设计的服装视为盔甲,同样也是可穿戴的艺术(wearable-art)。」


「东京篇」的 Jenny Fax 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却长期生活在丈夫的「伞下」,大家在介绍她时,总会下意识地以「这是谁的妻子」开场。长久以来,日本女性受制于贤妻良母的一般性社会标准,她们的成就也因此被忽略,有人妥协,有人却希望改变现状 —— Fax 是后者,「在接到维多利亚的秘密邀请时,我受宠若惊。」但她很快就答应了,「因为我已经 43 岁了,人到中年时再谈论自己的身体,是一件多么特殊却有意义的事。」
滑动查看「VS20」先锋人物


她按照自己的身材制作了一个石膏模型,并以此为参照对象,用热塑性聚氨酯打造了一条连衣裙,又将维多利亚的秘密档案库中的旧内衣作为装饰。这样的「二次创作」不受任何规则制约,无需考虑尺码,更无需顾及外界的看法,女性的人称代词只能由自己定义。


Lele 则来到了维多利亚的秘密伦敦总部。影片中,她按照喜好挑选衣服和「翅膀」,眉宇间流露出兴奋。这是对美好事物的天然向往,但现实的另一面是,当女性到了一定年龄,或是成为妻子和母亲时,总会被各式各样的陈规侵扰:还能再穿短裤吗?粉色是不是显得稚嫩了?浓妆艳抹还合适吗?「突破」,随之成为了 Lele 创作的出发点。她运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了立体的「蛇形」腰带,搭配薄如蝉翼的银色针织衫,「我希望这些作品有博物馆文物的厚重感,同时又非常现代。」她在接受《Vogue》的采访时说。


最终,4 个时装系列被带去了西班牙,以走秀的形式呈现 —— 这是影片的第 5 个篇章,是对过去的致敬,也宣告了新时代的到来。在巴塞罗那的科尔贝大楼(Corberó Building)中,Adut Akech、Lila Moss Hack、Honey Dijon 和 Yseult,以及曾经的「天使」Adriana Lima 和 Candice Swanepoel 等人,有序地穿梭于带有粗野主义色彩的混凝土拱门之间,她们并不全是传统意义上的超模,不用完美得像「芭比」(Barbie)一样,胸部丰满、腰围纤细、大腿和小腿的比例恰当、足够瘦 —— 这些条件统统被抛之脑后,身材微胖、不及 170 厘米、从未被镁光灯照耀过的素人,也可以在舞台上展示维多利亚的秘密。
滑动查看《维密环球时尚盛典》电影剧照


影片中还穿插了「The Icon by Victoria's Secret」系列产品的大片拍摄过程。该系列延续了品牌一贯稳固的支撑能力,以及无痕平滑的外观设计,摒弃了冗杂的装饰,「我们自然地将女性身体的真实状态和盘托出。」首席设计官 Janie Schaffer 说。这也是转型后的维多利亚的秘密想要传达的讯息:无需成为像谁一样的「女神」,要做自己的「偶像」。


新旧交替时总要经历阵痛。在经历了一次围城般的「陷落」后,维多利亚的秘密开启了全面转型,《维密环球时尚盛典》是第一步,也是他们的宣言,「这部影片是品牌转型的极致表现,我们重新定义了维多利亚的秘密创造的经典」品牌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创意总监 Raúl Martine 如是说。
动查看《维密环球时尚盛典电影剧照


美国学者 Jane Farrell-Beck 和 Colleen Gau 曾在《向上托起:美国文胸史》(Uplift: The Bra in America)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20 世纪 30 年代,那些因胸部过大造成下垂的女性,终于可以买到围度更大、保护措施更完善、更宽松、有弹力且轻盈的内衣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内衣是强功能性的服饰,却因为与身体私处的关联,它的发展史里写满了女性的隐忍、承受、挣扎、叛逆和解脱。作为一个专注于为女性打造内衣的时尚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无疑是这一历程的见证者,它的变革是时代造就的,也是品牌内部「化茧」的必然结果。


时尚不仅承载着美观和猎奇,更是社会观念变迁的产物。维多利亚的秘密曾让女性内衣摆脱了「身体羞耻」的魔咒,这一次,正如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所说:「女性应该从社会对于她们应该怎么做的教条中解放出来,自由平等一样重要。」—— 这是维多利亚的秘密正在做的,以多元且平等的视角、通过主动发声的方式,让女性拥有足够的自由,从自我压抑、自我否定走向自我肯定。


同时,也让她们与内衣的关系不再被他者定义。


FashionDaily
一个有深度的时尚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