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
今年炎热夏季特别长,老张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整个夏天他腰部和大腿内侧皮肤发红、痒得难受,以为是天气湿热出了“痱子”,虽然家里也开了空调,但这恼人的疹子却一直没有随立秋缓解,简直是“坐也不是,站也不行”。眼看越来越厉害,去医院看病又麻烦,老张就从药盒里翻出常备的皮炎平,心想抹点药应该很快就能好。谁知用了几天后,红疹不但没消,反而变得更严重了!皮损不断扩大,还越发瘙痒。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张不得不到医院来看一下,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就问是不是用了激素乳膏,比如皮炎平什么的?老张很纳闷,医生怎么会知道他用了皮炎平?随后医生开了检查单,让他去查,结果回来后,医生指着化验单告诉老张:“这里有个阳性结果,这些茂盛的菌丝说明您得的是真菌感染。”老张很困惑,真菌?那自己明明都用了药,怎么不见好呢?医生解释道:“皮炎平是激素药膏,它主要是用来抑制过敏和免疫反应的。您有真菌感染时用它,非但没能杀死真菌,反而把免疫系统给压制了。简单来说,您这是给真菌施肥呢!您看这菌丝长得多茁壮啊,这都是那激素药膏的‘功劳’啊!”
像老张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常见。
皮炎平是一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药膏,不少人都会备在家里,用来应对皮肤上的红肿、瘙痒等问题,但对激素作用并不清楚。它的确能迅速缓解皮肤炎症,但它可不是“万能药”,如果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皮炎平不但治不好,反而会让情况加重。
潮湿、温暖的生活环境,正是真菌繁殖的“温床”。像脚趾缝、大腿根这些容易出汗的地方,真菌最喜欢待在这里。如果长时间穿着闷热的鞋袜,或者皮肤不够干燥,真菌就会趁机入侵,引发各种皮肤感染。真菌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共用物品、公共潮湿环境、与携带真菌的动物接触,以及自体抓挠等方式传播。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通常称为皮肤癣,它们都有相似的特点:皮肤出现红斑、脱皮、瘙痒,且易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下发生。
以下是几种常见类型:
体癣(Tinea Corporis):皮肤上长出圆形、稍微突起的红斑,常见在胳膊、腿上,伴随瘙痒。
足癣(Tinea Pedis):俗称脚气,脚趾缝里脱皮、发痒,有时还会起水疱或裂口。
股癣(Tinea Cruris):腹股沟和大腿内侧的红斑,边界清晰,瘙痒明显。
头癣(Tinea Capitis):头皮感染,导致局部脱发、皮屑和瘙痒,常见于儿童。
甲癣(Tinea Unguium / Onychomycosis):指甲或趾甲变厚、脆弱或变色,多与足癣相关。
花斑癣(Pityriasis Versicolor):也称汗斑,表现为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或减退的斑点,常见于背部、肩部。
皮炎平等糖皮质激素类药膏是用于控制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的,它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皮肤局部的免疫反应,减轻红肿、瘙痒等症状。因此开始用药后,糖皮质激素乳膏会掩盖真菌感染的症状,瘙痒可能暂时缓解,但真菌依然在皮肤里“作祟”。而皮肤的免疫功能恰好是对抗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重要防线,不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时,这道防线被削弱了,真菌反而趁机大肆繁殖,不断扩展,导致皮损加重。
个人卫生习惯差:穿湿鞋袜、不透气的衣物、不常洗澡、共用物品如毛巾、混穿衣物、鞋袜等,都会增加真菌感染传播风险。
伤口未及时清理:小伤口如划伤、水泡等如果不及时处理,真菌容易通过破损皮肤入侵,导致感染。
特殊人群:怀孕女性荷尔蒙波动使免疫系统敏感,更易受到真菌感染,尤其是阴道念珠菌感染高发。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群,由于免疫力低下、皮肤糖分高,更易感染,尤其是脚部和指甲。
使用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克霉唑等外用药膏,能够有效杀灭皮肤表面的真菌,通常每天涂抹1-2次,持续数周。
就医咨询:如果真菌感染范围较大或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口服抗真菌药物,配合外用治疗。避免随意使用成分不明或自己不了解的外用药膏。
真菌感染的诱发和加重因素看似有很多,但其实并不可怕。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养成良好习惯,就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让真菌“无地自容”。
保持清洁:真菌喜欢潮湿的环境,及时洗澡、保持患处干爽、清洁,更换干净的衣物,有助于阻止真菌生长。
保持通风:生活工作空间要保持通风,避免长期潮湿环境。在多雨潮湿的天气要及时晾晒衣物,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帮助杀灭真菌。
避免共用: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鞋袜等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清理伤口:出现皮肤破损时,及时清理和消毒,避免真菌入侵。
健康生活:保持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增强免疫力,才能更好地抵御真菌感染。
科普丨皮肤病院 叶健乔 耿松梅
主编丨党委宣传部 王妮
编辑 排版丨党委宣传部 傅媛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