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0日起,就进入大寒节气了,这是二十四节气里的最后一个。
《春秋繁露》里说:大寒而物毕藏”。是说,整个冬天漫长的敛藏期,终于从大寒开始,准备结束了。
尽管这会儿外面还是冰天雪地的,但你瞧,那厚厚的冰层下,有些东西开始悄悄变化:
河水冻实了,可鹰隼捕猎更厉害了,母鸡也开始咕咕叫着孵小鸡,万物都透着股新生的劲儿。
大寒的背后,春天就在那儿等着呢,咱们别急,只消再等等,就能温和地与它相遇。
大寒之后,紧接着就是立春,新一年的生-长-收-藏循环即将开启。
这个时段,阳气正从收藏的状态逐渐转向生发,就像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期。
在正常的气机下,按照身体的自然规律,这15天需要吃些滋补的食物,来呵护那刚刚萌动的阳气。
所以,传统的大寒食方,比如糯米饭、羊肉汤,都是偏温性的,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身体补充能量,迎接春天的到来。
但,今年从大寒开始到惊蛰的这60天时间里,木运旺盛。
木运其实就是一种生命力,能帮助植物在春天生根、发芽。这段时间,阳气的生发速度也更快。
植物对这股气息最为敏感,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光秃秃的树枝很快就会冒出一抹新绿,细小又娇嫩,悄悄地藏在那儿,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对应到身体来说,等到春天,肝气的生发比起往年会更厉害,带动着阳气也会咕噜咕噜往上冒。
这本来是好事,能给身体攒足能量,为顺利进入春天做好准备。但在这种生长加速的过程中,会对肾水产生很大的消耗。
中医里讲,水不涵木。春天里肝木上升,肾水消耗得太多,补充<消耗,没有办法滋养肝木,就会向着阴虚方向发展。
就好像一棵亟待成长的大树,想要长得粗壮、挺拔,都需要足够的水液滋润。
所以,大寒这15天滋养肾水,就是为了赶在立春前,为肝气的生发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肝气生发太快,对肾水产生过度的消耗。
肾水消耗得太多,本来就有点阴虚的姑娘,这时候不舒服的地方就会被放大:
1、难以集中精力,睡眠一般都不会太好,感觉心情烦躁,难以入眠;
2、腰部和膝盖有股酸酸的胀痛感,走起路来没什么力气;
3、手上热热的,但脚上却冷得很,冻得都快没知觉了;
4、常常出现耳鸣的情况,老是感觉耳朵嗡嗡作响;
5、总觉得口干,喉咙也不舒服,感觉自己“上火”了;
......
针对这种情况,我会有两件事情要跟大家强调。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减少肾水的消耗。
不要熬夜看手机,把精力花费在碎片化的信息上,因为睡觉是养精的时候,错过了就是耗损。
另一方面,就是通过食补的方法,滋养我们宝贵的肾水,为接下来肝气的升发积攒能量。
这个时候补肾水,就是为了打好底子,增强春天的生发力。
不久之后,年关各种聚会接踵而至,油腻、辛辣的饮食容易在我们体内淤积形成虚热。
这个时候不宜大补,适宜吃一些既能清热,又能滋养肾水的食物。这道黑豆版的台湾“回春汤”,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大寒食方。
我一般会在饮食油腻的聚会后给自己做一次,顺滑香糯,吃下去感觉身体内外都轻盈干净许多。吃起来是甜甜的口感,但并不腻,也很适合作为给孩子吃的甜品。
里面用到的食材有:黑豆、枸杞、红豆、红枣、黑木耳。
在补肾水这件事上,枸杞和黑豆都能做到。
枸杞同时入肝、肾两经,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吃它能够直接补到元阴。
黑豆是肝、脾、肾同补的全能豆子,但它最擅长的,还是补肾水这件事。
《本草纲目》记载:“豆有五色,各治五脏,惟黑豆属水,可以入肾”
它的补,并不只是一味的往肾脏里输送好水,还兼有把体内的垃圾、污浊给吸附起来,用通利大肠的方式,从二便里把“坏水”给排出去。
红枣和红豆都能补血。但,红枣更偏向于补脾,帮助脾胃正常运行→把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然后传达到心脏的位置,通过心火炼化成血液。
而红豆是直接补心血的,并且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效→祛湿,把之前一整个冬天积累的湿气给化走,好水才能真正地补进去。
黑木耳还被称为“清道夫”,不论是血管还是肠道,都能深入进去排污祛垢。
《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瘳。"
除此之外还能补肝血,给大扫除后补充能量。《药性切用》说它:"润燥利肠。"也是因为这个。
这样一碗汤下来,不仅仅是补足了肾水和五脏的气血,体内的脏东西也都给清出去了。
喝上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整个人精气神都提了起来,只用慢慢地等着春日的到来就好😊。
它的做法
步骤:
1、所有食材清洗干净,黑木耳用开水泡发;
2、红枣去核,放到锅中炒,等闻到淡淡的焦香味就可以;
3、把所有食材都放进豆浆机,倒入500ml的水,选豆浆模式即可。
-END-
大寒一过,离新年就近了~
在这个时候好好梳理自己的身心,清空杂念,也让身体做好准备,来迎接新的一年吧❤。
声明: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少点盐”,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健康速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