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柑橘的谣言在网络上流传起来,从“砂糖橘含大量果糖致癌”到“耙耙柑打了退酸剂不能食用”,这些言论让不少消费者对柑橘产生了疑虑。特别是在一些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这些谣言被不断转发和夸大,导致部分消费者甚至认为今年的柑橘都不能吃了。△资料图,图片由摄图网提供。
近日,网络传言称果糖会促进肿瘤生长,而砂糖橘因含有大量果糖而不能食用。同时,传言还称,砂糖橘种植过程中使用了含有重金属的脱酸剂进行增甜,具有毒性。针对这些谣言,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专家进行了辟谣。首先,关于“砂糖橘含大量果糖致癌”的说法,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认为,这一说法完全站不住脚。虽然果糖确实可能在某些条件下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但这一结论来源于动物实验,且实验中使用的是高果糖浆,并未提及砂糖橘或其他水果。消费者按照膳食指南的建议安排日常饮食即可,无需过度担心砂糖橘等水果的食用问题。其次,针对“耙耙柑打了退酸剂”的传言,阮光锋表示,一些农业部门发现市场上存在“甜蜜素”“脱酸剂”“去酸增甜剂”等“三无”产品,部分产品中可能含有砷酸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些非法增甜剂在食品安全管理中被禁止使用,一旦使用或提供,将受到法律制裁。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日益严格,果农们也逐渐意识到非法增甜剂的害处,纷纷拒绝使用。“正确使用营养剂增甜是无任何副作用的。很多肥料厂家都在推广含有磷钾等元素的肥料,用来促使柑橘等增加甜度,这样的营养液都是正规登记的,可以正常使用,对于树体无害,也不会造成任何农残超标等。消费者在购买水果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可放心食用。”阮光锋强调。近期,关于柑橘类水果的一些食用问题也引发消费者热议。
在短视频平台上,“吃砂糖橘变小黄人”等相关词条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称,自己或亲友在大量食用砂糖橘后出现了皮肤发黄的情况。对此,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孟庆彬给出专业解释,原来是砂糖橘富含的β-胡萝卜素在“作祟”。“当我们短时间内大量摄入胡萝卜素,身体代谢不及时,使得胡萝卜素在血液里积累,进而沉积于皮肤角质层与黏膜处,致使皮肤变黄。不过不必惊慌,一旦察觉皮肤变黄,只要停止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多喝水加速新陈代谢,通常1至2周皮肤颜色就能恢复常态,无需进行特殊治疗。”此外,吃橘子会“上火”的说法流传已久。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曹晓菊认为,一般而言,适量食用柑橘类水果并不会引发上火症状,但因橘子偏温性,个别进食量大的人,尤其是易上火或已上火者,过量进食橘子可能出现上火的情况,所以这类人群食用需适量。还有部分消费者认为柑橘类水果不能与牛奶一起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琛表示,有人吃橘子同时喝牛奶会拉肚子,或混合橘子汁与牛奶出现浑浊、沉淀的现象,便认定二者不能同食。其实,橘子汁和牛奶混合出现絮状物属于正常反应,人体胃部本就是酸性环境,即便单喝牛奶,进入胃肠道后也会变成蛋白质凝固的絮状物。从营养学角度看,正常情况下二者同时食用并无问题。作为冬季的热销水果,耙耙柑、砂糖橘一直稳居柑橘类销量排行前列,也成了家家户户节日期间拜访亲友的“顶流”产品。目前,我国的柑橘产业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柑橘栽培面积最大、生产量最大、栽培品种类型最多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品质柑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推动柑橘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研究员龙熹在中国柑桔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柑橘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品种结构更加均衡,生产管理水平组织化程度和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果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产业。此外,智慧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引入也为柑橘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邓秀新表示,发展果园管理服务业将成为未来柑橘产业的重要方向。包括无人机操作、果树修剪等新型服务,将为果农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管理方式。来源丨中国商报微信综合自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科学辟谣、浙江日报、新华网
零售企业信心满满!
上交所、深交所深夜发声!
美联储突发!
金价再涨!贺岁饰品卖疯了!
知名车企多地门店被曝人去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