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103字,阅读大约需要2分钟
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
南方能源观察
微信号:energyobserver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
eomagazine@126.com
潘秋杏
和风电、光伏、储能一样,氢能产业也“卷”起来了。
得益于技术创新、国产化进程推进,短短三年间,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从2020年之前的15000元/千瓦降至2023年的3000元/千瓦,降幅达80%。
电解槽也“卷”出了新低价。2024年7月,国华投资国华(沧州)综合能源有限公司10万吨年合成氨及配套项目电解水制氢设备及附属设备采购项目公示了中标候选人,最终两个中标候选人分别投出了折合单台电解槽436万元、479万元的价格,创下国内电解槽公开中标价格新低。
但产业链价格降低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不能弥补需求不足的不利影响。
有燃料电池从业者表示,企业花了大量时间和成本去做相关部件试验并经过了验证,但近两年批量化生产后,市场价格下降很快,“生意反而不好做了”。
当前燃料电池企业普遍面临难盈利的困境。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华通”)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额同比扩大84.9%,至1.41亿元。该公司解释,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产品销售价格降幅大于成本降幅,导致毛利额同比减少。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塑能源”)2024年9月向港交所提交的IPO申请书披露,2021年以来,该公司连续亏损,截至2024年5月,亏损额累计超20亿元人民币。
较低的产能利用率是盈利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亿华通2024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其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建设二期工程未达到预期产能利用率。重塑能源披露,其2024年前5个月燃料电池系统的产能利用率降至0.1%,膜电极产能利用率降至10.7%。
有燃料电池厂商技术人员表示,虽然目前电堆单功功率价格下降,但受下游需求不足的影响,其所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不高,影响企业利润,“前几年大家对电堆需求判断比较乐观,上了比较多的产能”。
电解槽方面,有业内人士表示,为获得订单、保住现金流,有的企业会采取较为激进的低价竞争策略,这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观点认为,低价策略有助于快速做大整体市场。
有企业认为,电解槽行业当前正面临“易进难出,未起先卷”的尴尬现状。2024年9月,氢能装备公司三一氢能有限公司在企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指出,电解槽的测试成本高昂,1000标方设备的运行测试费用可能达到数百万元,仅依靠低价竞争,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初期的低门槛使得大量企业涌入市场,但随着项目规模化运行,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成为关键挑战。在“易进难出”的行业背景下,只有具备全面综合实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氢能产业各个环节的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开拓、成本降低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也应看到氢能产业当前处于商业化初期,产业链基础薄弱,产品未能得到充分验证,“未起先卷”打起“价格战”并非企业生存和行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在需求有限的局面下,氢能行业还要努力找到商业模式。
编辑 黄燕华
审核 姜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