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讲了《黄帝内经》是本神书,把人体这个小宇宙和宇宙这个大宇宙都讲透了,古人都以此为医祖,争相研究,略有领悟,便能开辟新的学说,因此,大部分医学著作,都是从《黄帝内经》而来。因此,没有任何一本医学著作能超越《黄帝内经》,过去没办法超越,现在也不能超越,将来更是不能超越。然而现代无知的人却把这么好的医学宝典《黄帝内经》打上玄学的标签,甚至打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认为中医治不了病。
更有人认为《黄帝内经》不是黄帝所为,其原因就是黄帝作为远古时期的首领,没有那么多时间坐在那里讨论病症。要知道,医人和治理社会是一个道理,能让人起死回生,就有能力让社会强大,因为天人合一。而不是像现在以经济为主。很多人可能把经济老挂在嘴上,实际上并不懂经济的内涵。经济,说白了就是掠夺资源。而掠夺资源的最后结局就是资源困乏,让人类提前走向灭亡。
有人就会问:“《黄帝内经》只是讲医理,为什么不讲药理?”
因为在黄帝之前就出现过一位圣人,叫神农。神农尝百草后,留下来《神农本草》,而《神农本草》把药性都讲透了,后人都没办法改《神农本草》里的任何一个关键字,可见圣人的大智慧是无法超越的。
《神农本草》既然把药性都讲透了,那么,李时珍再写《本草纲目》岂不是多此一举?
有这种想法的人是对古今人情风俗太不了解了:上古时期,人并不以经济为中心,一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安逸而有规律,因此,上古之人一般生病都是外感,没有内伤(内伤指的就是由于七情六欲而导致的疾病)。处于这么一种状态,上古之人受外感而生病后,只要注意精神调节,也就是用人们熟知的祝由方法就能达到治病驱邪的目的。而神农尝百草所作的《神农本草》主要是针对突发病或重大疾病而写的著作。而后来人则不同了,不光有外感,也有内伤,这才显得祝由去不了病,《神农本草》里的药的种类太少,这就导致后人再去寻找一些《神农本草》中没有记载的中草药,中草药是找到了,但又没有神农的大智慧,对找到的中草药的药性吃不透,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在说,把中草药的药性搞乱了,因此,李时珍才不得不重新订正,这才完成了《本草纲目》。
话再说回来,会搞经济的人来治理社会,只会是加速人类灭亡前的狂欢,而动中医的人来治理社会,才能针对症结,让人类回归自然,挽救人类。为了说明这一点,还是以《三国》时的诸葛亮为例说明才具有说服力:
诸葛亮,百科里是这样说的: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其实,诸葛亮是一位真正的中医。大家是不是纳闷了:怎么可能?三国时期的神医是华佗?!!!
先看看诸葛亮孤身到东吴舌战群儒时对孙权的第一位谋士张昭所说的话,原著中是这样描述的: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危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计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傻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医道之高,用医道来解释当时的刘备的境界和处境,说的张昭无言以对。
那么,诸葛亮又是怎么把中医用在战争战略上的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篇。
请持续关注。
欢迎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第八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