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从中国第一部长篇童话开始读起,是个美好的开始,是好的仪式。我用了半天的时间初读了这部伟大的童话作品,今天完成100篇中的第一篇记录。我期待着读完100篇,记录完100篇后的那个自己以及同行路上的伙伴们。从今天开始,挑战一下!
组委会将《大林与小林》放在了12本共读童书的第一本,这有何用意?
除了《宝葫芦的秘密》外,我没有读过张天翼的童话。除了《稻草人》,我好像也没有读过中国的童话。
三十年前,我的小学阶段,除了语文课本外,只读过过年回家的舅舅送我的《格林童话》、《绿色童话》、《紫色童话》等外国童话以及一本本故事会的杂志。
那时识字不多的我,一边翻着字典,一边翻着书,渐渐地字也认识了,书也读顺了。可能也是最早的阅读启蒙,让我一直对未来抱有幻想。我相信,美好的故事,美好的人,美好的结局……
有了孩子后,陪孩子读了一些绘本故事。有了学生后,陪学生读了一些《小鲤鱼跳龙门》、《稻草人》、《安徒生童话》等童书。这次线下营,跟着谷里的伙伴,一起读了《夏洛的网》。
细数过来,中国童话读得真是不多!借这次共读的机会,我走进了中国的第一部长篇童话——张天翼先生的《大林与小林》。
在返程的途中,在西安的淘书社,购买了这本书,用了一上午,在火车上狭窄的一角,初读了这个写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童话故事。
在书里的阅读准备部分,有作家的生平介绍、创作背景、作品速览以及文学特色。
读着两页的内容,让我对整个童话故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评论界认为“只有叶绍钧(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和张天翼先生的《大林和小林》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关于童话的两个时期的杰作了。”
鲁迅先生也说叶圣陶的《稻草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这条路就是童话的现实主义道路。张天翼是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同时又在这条路上呈现了别样风景的作家。
《大林与小林》这篇童话奠定了我国长篇童话创作的基础,是我国长篇童话创作的第一座高峰。它的乐观主义风格也影响带动了一大批儿童文学作家。
由此可见,这部童话地位是相当高的。而我在初读完之后,脑袋里留下了有关童话的夸张、荒诞、想象奇特等词汇外,也留下了映射现实等感触。
张天翼先生坚持要“让孩子们看了能够得到一些益处”,要“让孩子们爱看,看得进,能够领会”。
他说:“给孩子们写东西,在我是一件很吃力很艰苦的工作,比写给成人看的东西要多花几倍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总是写了又重新写过,改了又改。”
他还说,“我不追求什么‘惊人之语’,但是坚持孩子们不满意就不算数。”
我想,张先生做到了。我读这本书的第一章时,是朗读给13岁的侄女听的。故事的开头就很有意思。
一对穷苦农人如何给双胞胎儿子取两个好名字?翻学生字典,翻到什么字就取什么字。翻到的第一个字是“菜”。饭都吃不饱,叫什么“菜”呢?
第二字,我让侄女猜一猜。
“这个字呀,现在的女生都不喜欢它,你猜猜”。
“丑?”
“是肥!”侄女笑了。
两个字都不满意,翻了一夜,也没找到合适的字作为名字。次日天亮出门准备干活,见太阳照着树林,老头儿灵光一现。
“好了,就取个树林的‘林’吧。”
这就是“大林”和“小林”名字的由来。你瞧,是不是很接地气,又很有趣?
《大林和小林》就是这样一部孩子们爱看,看得进,能够领会的一本书。我也相信这本书孩子们看了一定能够得到一些益处,也一定会满意。
今天,八岁的衡读了第一章《出门遇险》取名的地方,也是会心一笑。读到描写怪物和大林小林对话的地方,他觉得很精彩,把怪物可怕的一面展现了出来。对于第二章《国王的法律》,他也觉得这法律不公正,不合理。
我相信,继续读下去,他的收获一定会更多。这部作品中,作家张天翼想借助童话故事告诉孩子们的那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适用的。
作家张天翼在谈到儿童文学创作的动因时,曾说“当时不论是给孩子们写童话,还是写小说。都是为了使少年儿童读者认识、了解那个黑暗的旧社会,激发他们的反抗、斗争精神”,同时也“使他们感到做一个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寄生虫是多么可耻与无聊。”
所以,八岁也好,十三岁也罢,或者作为成人的我们,在读《大林和小林》时,感触一定也不尽相同。
一部优秀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经得起不同年龄的读者反复地读!
何况在张天翼先生的笔下还有那么多形象明朗的角色,那么多漫画式的勾勒与表达,时而夸张,时而辛辣,时而荒唐,又时而神奇与浪漫。当然,他的那只笔,常常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总是能直击那些丑陋的嘴脸和肮脏的灵魂……
这部中国第一部长篇童话《小林与大林》,如果您还没开始阅读,那么,不妨从明天起,我们一起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