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手机市场的集中度都很高,且头部企业相对稳定,这给竞争带来很多变速。一个典型特点是“捉对厮杀”。
在全球手机市场,苹果和三星占据了很大份额,且保持了与其他企业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除短暂被华为等抢走市场份额第二的位置外,主要的表现就是苹果 、三星之间,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苹果九月发布手机,四季度就是全球份额第一,其他时候更多是第二。多年都是这么周期性波动。
在中国手机企业中,也有两对“冤家”。这并不包括,渊源相近的OPPO、vivo,也不包括在自媒体上争斗较多的华为、小米。这两组对手之间的竞争并不如想象的那么激烈,vivo和OPPO虽然业务模式相似,但实际之间的竞争并不激烈。小米粉丝虽然喜欢怼华为粉丝,但小米的手机一直与华为错位竞争,直接的竞争并不多。
第一对“冤家”是华为和荣耀。华为因受特朗普政府制裁手机产量锐减,最初捡到这个市场的并不是荣耀,而是小米。因为制裁初期,荣耀还在华为旗下,同样被制裁,而荣耀独立后,又用了约一年的时间丰富产品线、理顺供应链。但随着荣耀手机产品的丰富,荣耀市场份额快速上升,甚至一度上升到国内市场的第一。这其中有一定程度上是华为基因带来的。不过这并不稳定。当华为强势回归时,荣耀是份额下降最多的。下一步,荣耀在积极进军全球市场的同时,仍应该注意,如何与华为区隔,打造更为突出的“个性”。
另一对“冤家”是小米和OPPO,确切说是小米和OPPO旗下的一加。过去一年,一加强势挑战小米的产品配置、价格、宣传等,甚至不惜以自我“消磨”原来一加的个性为代价。从结果看,一加似乎迷失了自己,不仅没有扩大市场份额,反而被抢走了部分市场,受益最大的仍是小米。
相比之下,苹果有差异化的市场,vivo的两个手机子品牌vivo和iQOO都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核心市场,且逐渐筑起了“防护墙”。这种情况下,虽然同在一个市场中,但苹果和vivo受对手的影响较小。
现在的市场竞争,并不是简单的表面化的竞争,而是要向前向后渗透到产业链上下游。曾经的市场竞争中的规律,很可能在现在的市场中部分“重现”,例如现在的国内电车市场,就和十多年前的互联网手机市场有很多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