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岸的那片净土 | 视障者投稿

民生   2024-09-10 17:00   北京  

欢迎关注“红丹丹文化助盲”!

“一部流淌着民族灵魂血液的史诗,这可能是众人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概述,而在@伊味 同学眼中、心里,这史诗更像是心灵深处一方小小的,象征自由与灵魂归处的净土。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伊味 同学对于额尔古纳河右岸那方净土的探寻吧!

也欢迎其他想要分享自我与生活的视障伙伴来红丹丹投稿,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被看见!(投稿邮箱:hddtg@hongdandan.org.cn【视界之外,依然有光】视障者专属投稿通道开启,让世界共同倾听我们的声音!

文 | 伊味

右岸的那片净土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同时,书也是世界上永恒不灭的事物。

爱读书的人,方能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障碍。

一晨一昏,朝夕之间,有万卷诗书作伴的人生,才是风光无限,人间值得。

有这样一本书,在我彷徨迷茫时,指引我前方的道路,带领我走出重重雾霭。就像一缕清风,抚慰我燥热的心,给予我凉爽。

这就是第七届矛盾文学奖迟子建老师的佳作《额尔古纳河右岸》。

书中是以一位年届九旬,鄂温克民族最后一个女酋长的口吻展开叙述。

在那片神秘和沧桑的土地上,充斥着鄂温克族的喜悦和泪水。而我仿佛也跟随那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一同穿越了鄂温克族的百年岁月,经历了他们的历史变迁。

那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森林、驯鹿、希楞柱,构成一幅既原始又美丽的画卷。

我看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依存,每一次狩猎都是与自然的对话。

驯鹿依苔藓而栖,萨满在月光下起舞,人们随着河流欢唱。他们从自然中来,也从自然中离开。

书中鄂温克族人自然的生活方式,使我从心里莫名的感动。

虽然没有强大的物质生活保障,可是他们却不像现代人那样的贪婪,一味的剥夺别人的生存空间。

他们会把用不完的东西存放在自己搭建的树干上,而不带走。他们烧火用的木材,不是筏自新鲜的大树,而是捡那些已经枯萎落下的枝干。

他们已经达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是对自然的依赖,对生命的尊重,对信仰的敬畏。

书中通过描绘鄂温克族人的生活,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爱恨都简单,聚散都随缘的哲学。

在自然的怀抱中,人们获得也失去,生命的相遇和分离都是出于自然的选择。

遇,是脚步的放缓与停留。见,是目光的轻碰与流转。时光的深浅,刻在恰逢其时的瞬间。也许他们认为正是在不断告别中,才有了下一次遇见的铺垫。

鄂温克族人对生命充满了敬畏,他们尊重自然的规律,认为生死是自然的一部分。

在面对亲人的离去时,他们会举行隆重的葬礼,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

在面对生死时,鄂温克族人民所展现从容的态度也令我震撼。

尽管炽烈疯狂的爱过,也恨过。但当死亡真正降临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展现了对生命无常的遗憾。

正如女酋长在书中说道:“我”的第一任丈夫死了以后,本以为不会再爱了,可是仍然和瓦罗加依偎在了一起。”这就是坦然接受生与死后,所得到的力量吧。

鄂温克族用行为告诉我们,完全的接受上天的一切馈赠,就是最好的安排。

这本《额尔古纳河右岸》,不仅是作者与鄂温克族人间坦诚的对话,更是我灵魂的救赎。

它让我深刻的懂得了,敬畏自然,坚持信仰,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在这个嘈杂忙碌的生活中,感谢《额尔古纳河右岸》给予我一片安宁的净土,让我可以毫无顾虑的在这片土地上栖息。


红丹丹月捐计划



识别上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快来加入“红丹丹月捐计划”吧!和视障朋友一起看世界!公益路上,因为有你,而更美好!

红丹丹文化助盲
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