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每一个盲童都能被看见,帮助他们“看见”世界,眼里有光,心中有希望。
下面我们将通过本篇文章,跟随安徽特教王道康同学的脚步,走进他的生活和世界。
笔尖流出少年的未来
文 | 何妤新
“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支真枪。因为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他扣下扳机。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后来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他停下来转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当道康将这段话近乎完整地展现在我面前时,我很难相信一位17岁的少年对这句话已经有着深深的感悟。
王道康是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的一年级学生,当我拨通电话时,他正在一家按摩店实习,嘈杂的环境中谈论起与书籍有关的内容时,道康却是娓娓道来......
2021年是道康与红丹丹”盲童阅读援助计划“结识的一年。也是在那年,道康对阅读有了新的感悟......
生与死的感悟
在道康心中,“红丹丹”拉近了他们与书本的距离。
图为王道康同学认真阅读时的画面
三年前的夏天,道康还在芜湖市盲校上学,第一次从班主任老师口中听到“红丹丹”与“盲童阅读援助计划”。
当我问及:“是什么打动了你去参加这个活动?”
道康丝毫没有迟疑:“那肯定是能和作者面对面交流,以及和许多读者一起分享。”
“第一次参加前,比起享受,阅读更像压抑的催生剂。”
在王道康就读的盲校中,老师们会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作业,并且定期上交。强制性的安排让他很难在其中获得乐趣。
“老师会让我们读一本书,然后一个月就会收我们的类似读后感的作业上去。这种较为硬性的规定,让我在看书的时候总感觉没有那么自由,享受。”
“红丹丹的到来,让我觉得阅读是一个学习也是一个令人享受的过程。”
图为王道康同学用手机观看红丹丹盲童阅读直播课时的画面
16次线上直播课都让他记忆犹新。多次与作者的交流机会让他发现自己与作者的许多想法与感悟竟然不谋而合。
“之前有一个九零后作者在红丹丹跟我们一起分享他的作品的时候,我和他聊天,然后发现,我们的许多想法不谋而合,他说确实他当时写书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我觉得真的特别奇妙。”
读者和作家直接接触的机会让道康对书籍内容品读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之后的阅读中,每一本书我都会尽量多看几遍,每一次的阅读我都会有新的感悟。”
在疫情时期,道康对生与死产生了疑惑,但《我与地坛》让他学会了释怀;
他说,记忆最深的还是在疫情那年与“红丹丹”一起读的《我与地坛》。
图为王道康同学的直播课观后感文章发表在红丹丹公众号的截图
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文中对那对兄妹的描述、母亲在地坛里寻找铁生的步履以及那对夫妻......
“余华老师和铁生老师的书籍是我最喜欢的,他们非常有趣,文章中也时常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一些我如今仍不太明白,但可能再看几遍之后,我也能懂得其中的奥义。”
他告诉我,《我与地坛》的阅读直播课让他对文中生与死的讨论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老师的帮助下,细细品读每一精彩之处,在同伴相互交流下,聆听他人的感触。
“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
历数前生
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
所以
死与你我从不相干。”
笔尖流出我的未来
在闲暇时间,阅读与写作占据了道康的大部分。
“以前没事的时候,喜欢在一些小说平台上写着玩儿,之前一段时间写了2万字,然后突然觉得这个不太行,就删了重写。比起必须要写出什么,我更喜欢把它当作一项让我放松的娱乐。”
道康始终把阅读与写作作为一项爱好,不带任何强求地去完成。
“以喜欢的心态去写作,就像是在和一位朋友聊天,说一些发自内心的话。”
他的写作现在已经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也有写作平台想与他签约。写作与阅读早已变成这位少年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挺想继续写下去,当一个作家,或者找一个小城,开一家小书店。我在里面拨弄绿植,看看书,写点文章,在书店里看来来往往的行人。”
道康向我分享着他梦想中的未来生活,我们一起在美好中畅游,他不断补充更多关于他的书店的名称、书店所在的小城、书店里会种植的绿植......
图为王道康同学的直播课观后感文章发表在红丹丹公众号的截图
花开的伏笔
身体的缺陷遮挡不住少年的光芒。
“每一次经过红绿灯路口,我都会踌躇良久。”
道康目前仍处于低视力状态。视力上的遗憾让道康在生活中时常会感到吃力,盲杖成为了他与这个世界交流的媒介。
“无论走到哪里都需要带上盲杖,在蝉鸣的夏天或下雪的冬天,出门也要必须带上墨镜,不然会特别刺眼。”
这项遗憾也时常影响着道康所热爱着的阅读。
当我们谈起《追风筝的人》时,道康透露他很早之前就有了阅读这本书的冲动。
“之前有朋友向我推荐过这本书,但是我了解了一下,发现盲文版太贵了,所以至今还没有机会阅读到这本书。”
望而却步的盲文版书籍价格,在道康与书籍之间建立起了一道障壁。
在我们常常以心血来潮来形容购书时,在道康的世界里,却是需要积攒很久金钱与勇气才能做下的决定......
但似乎不服输、不认命早已在这位少年心中埋下了种子......
王道康参加过许多公益活动,包括红丹丹主办的许多项目,如“盲童阅读援助计划”以及“心目影院”活动,期间还主动提出了担任心目影院电影讲述直播前后互动的主持人。
“第一次主持的时候总感觉思路不太清晰,说话也是很拘束,主要也是因为第一次扮演这样的角色,还是特别紧张的。”
回忆起第一次主持“心目影院”电影讲述直播活动的那天,道康仍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当时还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下,但在三点左右的一通电话却给了他极大的鼓励。
“梁老师在下午三点给我打了一个语音电话,我们聊了一下整个流程,他告诉我就像在自己家一样,随便聊天就可以了。这些话真的让我轻松很多。”
后来,道康总是能自信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电影讲述人进行与影片有关的更深入的讨论。
“之后就慢慢变得得心应手起来,原来我也可以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处理好。”
道康的那次主持,让曾老师在三年后的今天仍向我自豪地说道,“他会主动去发现话题与电影讲述人交流,现场的气氛总是活跃的,在我这里,道康一直是一位有自己思想并且喜欢思考的孩子。”
除此之外,道康在许多地方都担任过志愿者,投身到公益事业当中。
“现在我是一星级志愿者,在下半年就能够升到二星级了......”
比起震惊,当时我心中更多的是对这位少年的钦佩。我渴望知晓少年如此热爱志愿活动的初衷,我们便有了下面的对话。
“我其实特别想知道你参加志愿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最开始想的并不多,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盲人朋友。”
若不是亲耳听见道康在那头近乎一笔带过的话语,以及毫无波动的语调,我很难相信他的初衷就是如此纯粹。
但我或许早也应该预料到了,
在道康每一次说出的温暖的字眼中,
在道康每一次温和的语调里,
在道康每一次侃侃而谈书本的内容与未来的自己时,
似是时刻都在提醒着我,让我知道,这位少年是那么美好与纯粹......
除了投身于公益事业,王道康还培养了许多爱好。
“读书、写作、弹吉他、盘串儿、喝茶。”
在他眼中,这些爱好和打游戏并无区别,阅读并不比玩游戏显得高深,这只是他自己的选择,是他自己更喜欢的方式。
我认同他说的话,但我发现,他的爱好总是可以做得很好。
因为喜欢阅读,他创立了一个两三百人的群聊,大家一起分享书籍。
因为喜欢写作,他的文章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因为喜欢公益事业,他能够跋涉千里去到不同城市......
道康的成长过程在我眼中总似是蒙上了一层薄纱,无法看清发生在少年上的磨难,也无法看清少年的坚韧......
“其实很多事情自然就成习惯了吧,生在那个年代的父母能提供给我的并不多,所以更多的时间需要我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可能也因此,自然而然地就成长得比较独立了。”道康依然温和地向我诉说。
对于一位17岁的普通少年来说,能够独自生活、换洗衣物、清洗碗筷可能就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孩子了。
而在道康以及和他有着相似情况的孩子中,能做到这些的孩子真的值得我们的一句赞扬。
“从七岁开始我就住校了,当时以为许多同龄小朋友是跟我差不多的,但是,后来到现在才发现自己认为的洗衣服以及许多生活的一些小常识,许多同龄人却都是不知道的。甚至连洗衣服,许多同学都是从来没有动手洗过的,他们都不知道怎么洗。”
道康的语言总是在告诉我,他从未因为这个遗憾而失去更多。他从始至终有的只有这一个遗憾而已。
这个遗憾在道康这里从来没有再产生过更多的遗憾......
这位少年和我一样,三岁时就读了幼儿园,度过了十余年的寄宿生活,一年80%左右的时间都是自己生活......
这位少年和我却又有些不一样,他把自己照顾的更好,他让自己成长得更坚韧,他更加珍爱着自己......
盲童阅读援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