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墙上的一生:岁月渐老,生活成了答案

乐活   2024-09-14 07:30   美国  


3月31日,摄影师蔡山海在环游中国的旅途中,来到了山西忻州的高陵村。

他在村里听到了哀乐声,发现了一座四合院,院墙上的红砖上写满了文字。

这座院子正在举行主人张福青的葬礼。

张福青在这世上生活了78年,大半时间都在这座老宅中度过。

曾经气派的老宅经历了破旧、拆除的过程,但张福青一点一点地修复了它。

老人离世后,这座老宅变成了他的“离线朋友圈”,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人从这些简单的文字中,窥见了张福青的一生。


“宇宙有多广阔?太阳的表面温度是6000摄氏度……月亮的体积是地球的四十八分之一,星星的数量有2000亿颗。”


“福青向社会上的科学专家请教,房东的墙基受潮导致砖块受损,该如何修复?”


“72岁的福青于2018年9月27日从大门口购买了两个人寿材,总花费4600元,每口材2300元。”


在修缮房屋的同时,张福青也在屋子里写满了自己的经历与心事。那些渗透在砖缝中的文字,仿佛在向每个人传递一个讯息:


生活中没有完美的顺心时刻,只有不断努力的人生。

当你将生活过成诗意,你自己也会成为一道风景。




每年杏花落打药一次,立秋后再打一次毛虫药,果越大越甜。


每年剪一次树枝。


张福青是一位普通的老人,普通到人们觉得他有些孤僻。


他有两个儿子,但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到头待在家里的日子也并不多。


除了个别好友会常常来往,村里的其他老人总觉得张福青说话直,性格有点古怪,不太爱找他聊天。


没有孩子在身边,张福青是孤独的。


但福青活得并不寂寞,因为他有好多话可以说。


没人能听,没人能看,他便一笔一笔地写到墙上。



一开始用的是白色粉笔,发现会被雨水冲刷洗净之后,张福青用毛笔蘸墨水,涂上防水漆。


那些所思所想,就这样一点点保留下来。


他会记录大事:


“甘肃、内蒙古、西安北、山西、河北、山东有60年没有下过连续特大雨,峨河两岸扩河地占了河槽一半多。


以后遇到60年前大雨,河槽不宽,放不下洪水,有损2000万农民加峨矿1600万人的生命及财产,太危险啦!


2017年,71岁的福青言。”



他也不忘写下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每一件小事。


其中最多的,是种植瓜果蔬菜的经验。


他会记得寒露后立冬前要给月季花埋冬肥,立秋前十天要种白菜,寒露后要种小葱菠菜。



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些经验曾给了他养活一家老小的底气。


在人至暮年之际,他又会笑称“栽花耍鸟是老年人的一项乐事”。


在院子里,有两棵酸枣树,南墙边上种着两棵杏树。



杏花落时要打药,立秋后再打一次毛虫药,这样种出来的果子就会大又甜。


他将这些话,写在照壁的一侧。


将自己每天的经验总结和生活感悟,记录在房梁上、门窗边,猪圈里、狗盆中。


二十八年如一日,他把房子写成了自己的生活日记。


77岁福青建房院才完美。


福青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来种地,也用了半辈子的时间来建房。


这座容纳了福青2万多字的房屋,是他祖辈世代居住的祖屋。尽管至今已过去150年,这座房屋的历史依旧悠久,但保存状态并不理想。


早年的贫困使福青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他拆除了原本应留给大儿子的东房,之后又拆掉了为小儿子准备的西房。这些房屋的木料被卖掉了,西房拆除后得到的木料卖了900块钱。


福青自小在这里长大,对于房屋的破损和拆除一直耿耿于怀。




他想建房,想修复父母在世时的一砖一瓦。


关于这个打算,儿子们不同意,从他们那代起,都是在外地闯荡,未必还会有人留守家乡。


但福青早已经想了半辈子,遗憾父母没能住上自己翻新的房子。


55岁那年,福青开始独自翻新房屋。


翻新第一间屋子,他只用了24天,开支8000元。




福青详细记录了维护房屋的要领:

“居住者应采取防火、防水和防害虫的措施,定期检查并维护房墙。”

当新房完成的那一天,福青在照壁上愉快地写道:

“经过16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建成了房屋,用了10万块红砖,花费7万余元,我已71岁啦!”

尽管房屋的修缮已基本完成,福青依然未感满足。他说:

“77岁时,房子终于完美了。希望后代每年清明时节扫除房垅,修补泥漏处,冬季清理小西房的积雪,堵塞鼠洞,清除鸟窝和鸽居点。确保不放燃火物,防洪水时用大门封闭。”

去世前,福青家的东房刚刚刷上了新漆。

即使将来无人居住,福青希望这座房子依旧能保持鲜艳,受到珍惜和保存。



福青的老友深知对于福青来说,盖房是头等大事。


他想要为子孙后代留一点东西,也想告诉这个世界,他曾经来过。


那些砖瓦、文字,都是他留存于世上的痕迹。



福青的庭院在网上走红以后,许多人来参观他的家。


在满墙的文字前,福青的小儿子总是会提醒这些来访者注意文字背后的心情。


“你看这个感叹号,他当时是饱含深情的。因为他终身服药,经济状况不好,但对房子又特别用心,花相当漫长的时间修缮。”


透过文字和时间,是一位老人用粗粝的双手抚摸着家中的一砖一瓦。


父亲建房的执念,儿子在这一刻已经明白了。


冬下雪及倒烟桶,我已74岁,不能做上两项事。


71岁的福青,意气风发地在墙上写下自己老当益壮的建房史。


但那一年的福青,也终于接受了精力不再、暮年已至的事实。




就在同一年,大儿子的岳母突然离世,直到第二天才被发现。

身边人的离去,给福青带来了巨大的震惊。

翌年,福青因心脏手术而开始准备自己的身后事。

他花了4600元购买了两口寿材,摆放在正房里。

在手术的那个十月,福青将自己的“遗言”写在一块木板上,塞进寿材中,并在正房外留下了这样一段记录:

“2018年9月27日,从大门口买下两个人寿材,支4600元。”

他深知死亡终将到来,只是在这最后的时光里,福青还有许多未完成的心愿。

他开始坦然面对衰老,在墙上写下各种生活注意事项。





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交电费,于是记住了欠费前电业局会发短信通知。

每天需要服用的药物,他会写在纸上,贴在门柱上,直到纸张被油烟熏成棕黄。

面对衰老,福青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他无法再亲自翻地干活时,便请人帮忙,继续他的建房事业。

他担心自己或儿子可能会忘记人情,于是将每个人的名字逐一记录下来。




要找村医买速效救心丸,要请人帮忙缴费还钱。


住院后体弱需要喝牛奶,福青也会欣喜于喝牛奶的幸福。


在墙上郑重其事写下。


“11月11日开始喝牛奶。”


那些因为身体年迈的不堪,在福青的笔下,都是一件件平淡或温馨的小事。



父逝后,更希宏英注重你母的思想波动。


2013年,福青写下了一篇名为《忆妻文》的文章,其中一句感叹道:
“中秀的命运实在是不太顺。”

福青的妻子杜中秀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杜中秀出生时曾罹患严重疾病,因性别是女孩且家庭贫困,她的父母决定放弃治疗。

结果,她被送到了舅舅家中,由舅舅抚养了八年。

等杜中秀长到十几岁时,她的父母开始为她安排婚事。

杜中秀急促地嫁人,但这段婚姻以失败告终,她最终回到父母身边。

后来,杜中秀遇见了福青,并与他建立了新的家庭。

福青为了这桩婚事,曾三次前往四川,将杜中秀带到山西,成为他的妻子,并一起为家庭辛勤劳作。

中秀在盛夏时节背着小儿子去菜地采摘半亩田的金针菜,在家里则照顾着福青的父母,安度晚年。

年轻时,她们多经历苦难,而晚年时,疾病摧残了中秀的心智。

她罹患了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

即使吃药后也常常迷迷糊糊,神智不清。

福青深知这些痛苦,年老时,他依然在一旁悉心照料她。

尽管经历了艰难的生活,他们依旧是伴侣,相互依靠,共同走过余生。



福青像对待孩子一样,对着电话另一端的小儿子抱怨:


“你妈妈又不吃药了,你妈妈又不打针了。她要等到饭冷了才吃,她总是喝塑料桶的生水,劝了多少次她下次还是一样。”

与此同时,福青也在考虑自己去世后的事情,担心妻子如何独自生活。

在留给孩子的遗嘱中,他叮嘱两个儿子要好好照顾妻子:

“父逝后,更希宏英注重你母的思想波动,不能让她精神病重发!葬父后可找一位服侍她人为伴,或送你们的母亲住养老院,然后请上一位诚实户住我院东房开商店。”

这份遗嘱的落款时间是2018年11月1日。





“77岁的我,张福青,还能去看看吗?”


在福青去世后的第21天,小儿子张宏刚翻开了父亲59年前的日记。通过这些日记,他发现了父亲的过去,了解了私塾老师曾给张福青取的字和号:张福青,字文甫,号效鲁。这个名字背后,是福青未竟的读书梦。


年轻时,福青有着远大的志向,希望能走出乡村,参与社会建设,见证国家的发展变化。他曾写道:“希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有益的事业,如果能为全球带来幸福,那将是我一生的理想!”他也深知,如果这些理想无法实现,那么即使活着,也会觉得人生白白浪费,不值得一提。


然而,19岁那年,福青的梦想被现实击碎。他不得不放弃学业,拿起锄头,日复一日地在田地里劳作。维持家庭生计需要不断地修补,卖掉老宅的木料,甚至卖掉了仅有的50只绵羊。


即使有机会离开家乡,他也只是去外地卖辣椒,帮助儿子谋生,为自己积累一点生存本领。年轻时的宏伟志向,最终被现实的经济压力化为一笔笔的账单。


尽管如此,福青对知识的渴望从未消减。




他常常出现在工地上,试图弄清楚盾构机的运转原理。


等到老了,不方便长时间走动了,他便托村里的司机带自己离开村子,到外处看看。


看人修路挖隧道,看人疏通河道。


有些知识他用在自己正在修建的房屋上。



他想拉八袋水泥,防西院进洪水。

想重建西房,这一次他要在打地基时,挖到河床石。


因为这样“才有防洪抗震能力”。


七十多岁的福青还会买来各地的地图,他记得自己去过的地方,也会好奇那些自己没去过的地方。



他相信喀什在未来能成为一个大都市,对喀什心驰神往。


“新疆喀什市到2026年后,将成为亚欧非三洲的30亿人口的世界最大物流,十万亩市场,77岁的我,张福青将能去看看吗?”


福青的庭院留住了他的文字,留住了为家小忙碌的身影,却留不住福青拥抱世界的心。




在福青离开那天,春分后第六日,院落的两棵杏树还未开花。

花开时,摄影师蔡山海来到福青的庭院,拍下福青写在砖墙上的文字,记下他的故事。


杏花落下,果实成熟之后,福青的小儿子在家中柱子上发现了一份“送杏名单”。
名单上列出了要送杏子的人名,有些名字清晰可见,有些则被划掉。
这就像他年幼时看着父亲在墙上写字时的疑惑。
当时,福青只是简单地说:“长大后你就会明白的。”
如今,墙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成了父亲对孩子的深情叮嘱。
正如史铁生在《咀嚼人生》中所言:
“唯有文字能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福青的文字不仅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记忆,也是他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他通过这些文字,给我们提供了如何度过人生的智慧。


end




作者:十点微微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图片来源:读者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知识分享也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后台删除,特此感谢!





芳华好生活
芳华好生活为您提供贴心的生活服务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