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著名作家、画家刘墉先生对做一位父亲、做一位爷爷的感悟,他是一位活得很明白的睿智老人,看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我欢迎孩子回家,但我不希望他们总回头
儿子一家在台北,女儿在北京,刘墉和太太大半时间在美国。现在,一家人相聚,很不容易。有时候,刘墉想念孩子们,也会主动问太太:“孩子有没有来电话?儿子好吗?女儿好吗?孙女和孙子都好吗?”
太太一派悠然地回答:“没有电话哦。不过,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嘛!”
刘墉听了之后,就会这样安慰自己:如果总打电话,孩子们可能会嫌烦;不常打电话,孩子们反而会惦记自己。这样也不错!
刘墉感慨地说:“老人的心,总是那么矛盾。我希望看见小鸟在空中飞翔的影子,又希望它能够成为翱翔九万里的大鹏;
我渴望孩子回家,但也知道孩子是为世界而生的,孩子的脸会望向远方;我还知道,孩子的脚步会走得比父母快。开始是跟着父母走,背着、托着、抱着;后来是拉着、扯着、拽着;再然后是和父母并排走……
直到有一天,孩子走到我们的前面。我们这些老人家拼命地赶,也只能看见他们的后脑勺。”
“但是,我不希望孩子总回头。如果总回头,他们能够走得快吗?搞不好要摔跤的。如果孩子一辈子腻在父母身边,老人会很高兴,可这对他是好的选择吗?矛盾的是私情,不矛盾的是公爱。
我会带着祝福的心情,欢迎他们回家;如果他们没时间回家,而我又实在想念,就去孩子身边待几天。”
我的爱不能超过儿子、儿媳对孩子的爱
对儿女如此,对孙子女也是如此。想孙子和孙女了,刘墉就会和太太飞回台北的家住几天。每天下午,亲家母都会把两个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
刘墉爱自己的子女和孙子女,同时,他也很爱自己。“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爱自己,就是爱你的家,爱你的伴侣,爱你的孩子。如果老人自爱,就能够让孩子少操点儿心。”
刘墉说:“老人和孩子可以亲,但是不能腻!我的爱不能超过儿子、儿媳对孩子的爱。”因此,他不会和孩子们腻在一起,既是因为孩子有他们的人生,也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生活,有很多喜欢的事情要做。他必须关照自己的心灵,好好爱自己。
现在的刘墉,坚持每天伏案写作、绘画、看书、写微博……他的孙女亲切地叫刘墉“3分钟爷爷”,因为爷爷只陪他们玩一会儿,就又开始忙自己的事情了。
刘墉笑着说:“我既是个父亲,也是个爷爷,我还是一个丈夫,但是,我首先是我自己。”
刘墉的晚年生活别有一番情趣。有时候,他会把给孙女画的画放在微博上,让粉丝们猜字玩;有时候,他和太太开车外出办事,在途中偶遇一段美景,就会马上回家画下来,然后和太太一起共赏;有时候,他去拜访老友,与之一起垂钓、品茗、赏花,偷得浮生半日闲……
关爱子女而不失尊重;亲近孙辈而不妄图占有;依赖伴侣而留有空间;怀揣着理想去工作;永远保持一颗悲悯自在的心……
这些,就是刘墉爱自己的方式。
感悟:
孩子给我们打电话、常回家固然很好,如果孩子实在没有时间,那我们就去孩子家看看他们,不也是挺好的嘛?
永远记住:孙子、孙女是“别人”的孩子,我们可以跟孩子亲近,但不能太腻,我们的爱不能超过儿子、儿媳对孩子的爱,因为我们除了是爷爷,还有许多也十分重要的身份,比如说丈夫、自己。
年岁大了,我们更要好好爱自己,找到让自己舒适快乐的生活方式,把自己放在生活的第一位!
en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