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享】2023-2024年中亚洲财政政策回顾

学术   财经   2024-12-19 16:10   北京  


陈卫东,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

廖淑萍、熊启跃、曹鸿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2023年,在疫情防控措施逐步退出的背景下,亚洲各国政政策逐渐回归正常化,政府支出有所减少,政赤字逐渐收窄。2024年,多数亚洲济体持积极稳健的政政策立场,政政策呈分化态势。

一、财政政策趋于稳健

2023年,亚洲国家财政政策趋于稳健,财政扩张步伐有所放缓。根据IMF数据,2023年亚洲新兴市场和中等收入经济体广义赤字率为6.7%,较2022年收窄0.5个百分点。2024年,预计亚洲地区新兴市场和中等收入经济体广义赤字率将上升0.2个百分点至6.9%。

中国财政政策适度扩张,政策空间较为宽裕。2023年,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8万亿元,较2022年增长6.4%,加上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68万亿元,总收入23.3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46万亿元,增长5.4%,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851.24亿元、结转下年资金5000亿元,总支出28.24万亿元;财政赤字4.88万亿元。IMF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广义赤字率7.1%,较2022年下降0.4个百分点,低于美国、印度水平,高于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2023年末,中国在IMF可比口径下的一般政府负债率为77%,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为落实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财政政策目标奠定了有利基础。2024年中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0万亿元,同比增长3.3%,再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1万亿元,收入总额为24.29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8.55万亿元,同比增长4%,较上年5.4%的增速继续收窄;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预计为3%。

日本压降财政开支,但预算规模仍处在历史高位。2024年4月,日本国会参议院批准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财政预算案,该财年日本财政预算总额为112.57万亿日元,较上一财年114.38万亿日元的预算规模略有收缩,结束了财政预算连续11年创新高的局面,但规模仅次于2023财年,位居历史第二高。从预算支出项目看,新的预算案对应对油价和物价上涨及促进工资增长的准备金进行大幅压降,由2023财年的4万亿日元削减至1万亿日元,并将2023财年为应对乌克兰局势列支的1万亿日元紧急经济措施准备金全部裁减。与此同时,日本增加了对国防、社会保障、防灾减灾和科教项目的支出。财政收入方面,2024财年日本税收收入预计约为69.6万亿日元。为弥补收支缺口,政府拟新发国债35.45万亿日元,促使日本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存度将升至31.5%。根据IMF口径,2024年日本广义赤字率将达到6.5%,较2023年扩张0.7个百分点。

韩国财政扩张力度放缓。2024年,韩国财政支出预算656.6万亿韩元,增速为2.8%,创2005年重整财政统计以来新低;财政收入预算为612.1万亿韩元,少于总支出45万亿韩元。韩国总统尹锡悦就2024年度预算案发表施政演说时强调,财政紧缩对稳定国内物价、提升国家信用水平至关重要,韩国政府将稳健作为财政运营的总基调。在此背景下,韩国财政赤字趋降。IMF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韩国广义赤字率依次为1.6%、1.0%和0.6%。在财政支出结构方面,韩国调整研发、国库补贴等23万亿韩元支出,节省资金用于加强国防、法治、教育、卫生等国家基本职能和保护弱势群体。

东南亚经济体财政政策整体保持稳健。疫情期间,东南亚经济体财政赤字大幅提升,债务负担明显加重。2023年以来,东南亚主要国家以财政政策正常化目标,财政政策趋于稳健。印尼普拉博沃政府预计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大宗商品下游产业及新能源领域等领域加大投入,并在竞选承诺中提出免费午餐和牛奶计划。泰国2025财年预算显示,用于民生领域财政支出预计将占四分之一左右,同时政府将投入资金用于能源安全、数字经济及电动汽车等产业领域。新加坡2024年财年财政预算总额为1313.7亿新元,旨在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同时加大对居民、工人和企业的支持,帮助家庭和企业应对通货膨胀等紧迫挑战。马来西亚2024年财政预算案以“昌明经济,强化人民”为主题,财政支出规模达到3938亿林吉特的历史最高,希望实现4%以上的GDP增长目标,同时将提高非上市股票资本利得税、上调服务税率、实施奢侈品税以及推广电子发票等措施,推动税收收入增长。菲律宾2024年财政支出同比增长9.5%至5.768万亿比索,支出领域将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粮食安全、数字化转型和人力资本发展项目。越南2024年财政扩张步伐较为温和,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同比增长2.1%,较2023年的16.3%大幅放缓,其中投资发展支出同比下降6.8%,大幅低于2023年38.1%的增速。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2024财年赤字率较2023财年分别下降0.4、1.0、1.3和1.2个百分点;印尼预算赤字率保持稳定,2023和2024财年保持2.3%的水平;越南预算赤字率先升后降,2023和2024财年分别为4.4%和3.6%。

2024年7月,印度政府大选后的首个联邦预算案公布,勾勒“莫迪3.0”新经济路线图。新预算案重点关注就业、社会公正、城市发展、能源安全、基础设施和改革等领域。根据该预算案,2024财年印度财政总支出将达到48.2万亿卢比,较2023财年增长7.3%,赤字率则由年初预计的5.1%压降至4.9%。作为提振经济的方式之一,莫迪政府在过去三年中将基建方面的支出增加了一倍,新的预算案预计基建支出将达到11.11万亿卢比,占GDP的比例从2019/20年的1.7%上升至3.4%。此外,印度公布了新的渐进式税收改革和减免措施。降税措施方面,将外国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从40%降至35%,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50000卢比提高到75000卢比,并将手机和充电器的基本关税削减至15%,将黄金和白银关税降低至6%等。加税措施方面,将所有金融和非金融资产的长期资本利得税从10%上调至12.5%,短期资本收益的税率从15%上调至20%,并上调了衍生品交易的证券交易税。

西亚油气生产国财政收支状况有所恶化。西亚经济体财政状况与油气资源收入密切相关。2023年受国际油价回调影响,除沙特和伊朗等少数国家外,西亚地区绝大多数油气出口国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伊拉克财政收入占GDP比例由2022年的46.5%降至37.0%。在财政支出方面,为支持基础设施或经济转型项目建设,很多油气资源国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三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较2022年分别增加了6.6、6.0和4.3个百分点。由于财政收入增幅低于财政支出增幅,2023年西亚地区国家财政平衡状况有所恶化。2024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进一步下跌,这可能给地区油气输出国家公共财政状况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政策侧重民生和产业发展等领域

民生问题成为各国财政政策关注的重点。受经济增速放缓、通胀下行缓慢等因素影响,亚洲各国普遍面临居民生活负担加重、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困难等难题,扶持民生成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2024财年,日本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预算金额同比增长2.3%,达到历史新高,约占日本财政支出总额的三分之一。韩国政府通过减免消费和投资等领域税收、向小工商业者发放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和居民负担。泰国计划通过“数字钱包”向年满16周岁且收入低于一定门槛的泰国人发放现金,用于零售店、便利店和个体户消费。印度在预算案中建议,5年内提供2万亿卢比的一揽子计划增加就业。土库曼斯坦政府将工资、养老金、政府福利和学生奖学金水平提高10%,并为扶持农民建设了超过49.1万平方米的住房,以及52个社会设施和34个水处理设施。

主要经济体继续加大对关键产业的财政支持。日本政府为加快推动国内半导体生产基地建设,在2023年11月底通过的补充预算中约有1.5万亿日元用于追加半导体生产和研发补助,加上特别会计部分和灵活运用既有基金,实际用于补助半导体的资金达到的2万亿日元。韩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本土锂电池、芯片等行业发展。韩国财政部宣布从2024年起五年内向韩国锂电池产业提供38万亿韩元的政策性融资,并针对锂电池技术研发、锂钴等锂电池原材料储备提出投资计划。自2024年7月起,韩国政府启动26万亿韩元的一揽子财政支持计划,用于扶持韩国芯片产业。新加坡向“研究、创新与企业2025计划”投入30亿新元,用于先进制造、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和医疗等领域研究和相关投资,并专门向AI计算、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投资。

部分国家加大对灾后修复和防灾减灾的财政投入。中国在2023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包括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其中5000亿安排在2023年使用,5000亿转结至2024年。为支持能登半岛地震灾区重建,日本政府对2024财年财政预算案进行修订,将预备费一项由5000亿日元增至1万亿日元。日本政府将从预备费中提取能登半岛灾区重建所需资金。

【本文为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研究动态2024年第28期(总第265期)】

【作者简介】

陈卫东,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研究员,自2019年9月起任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1999年加入中国银行,2005年-2011年任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2011年-2014年任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副行长,2014年-2019年先后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所长。2015年2月起兼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秘书长,2014年7月起担任《国际金融研究》和《国际金融》杂志主编。199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廖淑萍、熊启跃、曹鸿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委员会简介】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成立于2017年5月,为首家由中国倡议发起设立的金融类国际性社会组织,其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由来自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境内外专家共同组成。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以“面向市场、问题导向、深度观察、智慧方案”为定位,已形成《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研究动态》《亚洲金融观察》《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等中英文产品,举办季度论坛、年会等高端金融论坛,不断在国际金融舞台发出亚洲声音。
【往期回顾】(2024年)

2024年第1期(总第238期) Hubertus Väth:亚洲通货膨胀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024年第2期(总第239期) Alicia Garcia Herrero:2024年亚洲经济前瞻

2024年第3期(总第240期) Janos Müller:国际金融组织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

2024年第4期(总第241期) Jochen Biedermann:亚洲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现状及评估

2024年第5期(总第242期) Hubertus Väth:亚洲绿色经济的转型及影响分析

2024年第6期(总第243期) Janos Müller:多极体系下的央行数字货币

2024年第7期(总第244期) Jochen Biedermann:金融科技如何引起经济增长

2024年第8期(总第245期) Janos Müller:逆全球化对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挑战

2024年第9期(总第246期) Andrew Tilton:全球宏观政策收紧影响逐渐减弱

2024年第10期(总第247期) 沙银华:金融产品销售适当性监管的日本经验

2024年第11期(总第248期) Mohd Sedek Jantan:数字金融环境下金融网红的销售适当性分析

2024年第12期(总第249期)管涛:2023-2024年亚洲外汇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4年第13期(总第250期)余湄、韩宇、边江泽、徐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资金融通:现状、挑战及路径

2024年第14期(总第251期) 郑永强:2023-2024年中亚洲保险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4年第15期(总第252期) 郑永强:2023-2024年中东亚地区保险业发展状况

2024年第16期(总第253期) 郑永强:2023-2024年中东盟保险业发展状况

2024年第17期(总第254期) 郑永强:2023-2024年中南亚、中亚及西亚保险业发展状况

2024年第18期(总第255期) 冯源:2023-2024年中亚洲债券市场发展与展望

2024年第19期(总第256期)刘晓曙:2023-2024年中亚洲货币市场现状、特征及未来展望

2024年第20期(总第257期)徐仕达:2023-2024年中亚洲证券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2024年第21期(总第258期)陈卫东等:2023-2024年中亚洲宏观经济形势发展回顾

2024年第22期(总第259期)陈卫东等:2023-2024年中亚洲经济发展动力分析

2024年第23期(总第260期)陈卫东等:亚洲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

2024年第24期(总第261期)陈卫东等:亚洲经济增长前景展望

2024年第25期(总第262期)陈卫东等:2023-2024年中亚洲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4年第26期(总第263期)张宣传等:2023-2024年中亚洲基金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4年第27期(总第264期)陈卫东等:2023-2024年中亚洲货币政策回顾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
发布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有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