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已构建起全球销售服务网络体系,海外业务占比超过50%。随着海外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受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公司海外产能布局需求日益迫切。
每至岁末,《经济观察报》都会出版一期特刊,回顾过去一年中国商业社会最值得铭记的变化,以期为您梳理未来生长可能的脉络。
2024年,世界变局演进,大国博弈加剧,秩序重塑之下,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极致考验中不断增强。出海,作为一种尝试创造增量价值的经济动作,是这一年中国经济极为醒目的趋势。与前几轮不同的是,今日之出海,不再是中国企业简单地将生意从本国溢出到别国,它是一种全新经营思维的结果——在全球视野中配置资源,于中国之外的市场谋篇布局。这让我们隐约感受到中国企业由内而外的气质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深层次蜕变。这些中国企业如何踏上陌生的土地,开始一段商业冒险旅程?他们怎样从无到有,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各异的法律和文化背景中立足?他们如何打造品牌认知、建立稳定的供应链,赢得合作伙伴、当地员工和消费者的信赖?特别是,这一轮中国企业出海正赶上全球化寒潮袭来,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如何认知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又如何重新为自己定位?我们决定去探寻、记录和展示这样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我们将本年度的特刊定名为《一封家书——中国企业出海的个体记忆和家国思绪》,这些文章发自东南亚、日本、欧洲、美国、非洲或者拉美国家,作者是常年工作在这些地方的商业“弄潮儿”。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他们以书信的方式,忠实地记录了他们和他们的企业正在亲历的点点滴滴和他们的心路历程。在这些信中,我们或能鸟瞰一幅气势磅礴的全球经济全景,或能观测一间公司远渡重洋创造价值的商业奇迹,又或能感知生动个体置身他乡商海中的命运沉浮。不过我们始终相信,当岁月流逝,喧嚣远去,或许那些有意无意深入历史现场的每个人,他们的记忆才弥足珍贵,更有可能让我们窥见生动鲜活的历史。这是个人史,也是企业史,更是中国商业史的一部分。
致亲爱的晶澳科技同事们:
在晶澳科技持续加大全球化布局的过程中,我很高兴能跟大家分享公司选择“落子”海外的考量。2024年12月份,阿曼作为公司全球化重要的发展战略区域之一,公司最终决定拟投资建设阿曼年产6GW(吉瓦)高效太阳能电池和3GW高功率太阳能组件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为39.57亿元。在此之前,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全球化产能布局——除了东南亚产能布局,也在积极探索包括其他区域在内的产能布局机会。目前,晶澳在海外市场的主要出货地区除了包括欧洲、美国等主要成熟光伏市场,还涉及东南亚、澳洲、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总体来看,晶澳已构建起全球销售服务网络体系,海外业务占比超过50%。随着海外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受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公司海外产能布局需求日益迫切。顺潮流大势,制造出海是晶澳落实全球化战略的应有之义。回顾晶澳选择“落子”海外,我发现,从光伏行业全球化视角来看,也有客观原因。自20世纪90年代起,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使得世界各国向新型清洁能源转型。欧美各国相继出台鼓励政策,光伏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掀起光伏“建设大潮”。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使中国光伏企业的外贸订单大增。中国成为全球光伏市场的“制造工厂”,并形成了内产外销的出口贸易模式。但彼时,中国企业面临“三头在外”的局面,即光伏原料依赖进口、核心设备和终端市场需求均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此种发展模式无疑过度依赖海外。2008年金融危机时,欧美国家减少光伏支持政策,市场相应萎缩,中国光伏制造业遭受重创。此时晶澳刚刚成立不久,却是少数在这一危机中安然度过的光伏企业。此后,我国出台光伏领域政策及规划,助力开拓国内光伏装机市场,光伏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海外光伏市场逐渐回暖,由此催生了新一轮中国光伏产业投资热潮。但好景不长,自2011年起,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为保护本国产业,先后发起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贸易,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受到遏制。在当时的环境下,地缘政治关系和全球经济变幻莫测,贸易摩擦事件频出,对中国光伏企业的海外单一出口模式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与挑战。2014年前后,包括晶澳在内的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纷纷加快向东南亚“出海”的步伐,先后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投资建厂。东南亚地区逐步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出海的桥头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10月,晶澳首个海外制造厂——马来西亚槟城具有400MW(兆瓦)制造产能的高性能光伏电池制造厂顺利开业。该厂是晶澳在海外的第一个制造厂,旨在生产用于光伏发电的高效率多晶光伏电池。马来西亚工厂总投资达到9500万美元,由晶澳太阳能公司独家投资。事实上,在晶澳马来西亚工厂建设之前就有海外客户支付预付款,在工厂投产之前已下订单。这样,在工厂建设过程中,晶澳既不发愁订单,也不太发愁资金来源。这家客户之所以能够这样“慷慨”,正是看中了晶澳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于是双方一拍即合。马来西亚基地是晶澳首个海外基地,不过在空间距离和人力成本等要素上相较越南作为后发国家的综合优势不占优。这也是晶澳海外市场再开拓的原因之一。2016年11月30日,晶澳越南1.5GW硅片工厂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晶澳继马来西亚(电池)基地之后第二个海外制造基地。晶澳除了在欧洲、美国等主要成熟光伏市场出货外,还积极布局东南亚、澳洲、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回顾2018年,彼时,我负责越南基地的生产制造。我们拉制出了越南首根单晶棒,填补了产业空白。但是,我们在越南拉晶工厂建设过程十分煎熬。越南虽然是发展中经济体,但是合规要求很严。政府和环评专家对我们的产业闻所未闻。他们对我们的环境审核报告不理解,导致我们的施工建设延误了数月之久,公司的战略部署迟迟不能落地。作为晶澳首个海外拉晶工厂,很多参与的建设者都是首次出海。面对未知的未来,有的人在抱怨,有的人在犹豫和怀疑,有的人退缩了,有的人始终憋着一口气,不干出点事情,不能回去。面对专家的质疑和尖锐问题,我们与国内基地的同事手机联系,视频传输我们拉晶生产的现场工序、环境,给他们看,为专家顾问答疑解惑,条分缕析,一点点消除他们的顾虑。在这样的傻瓜式“工厂生产环境”搬运下,专家们终于竖起大拇指,为我们的“踏实、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点赞,让我们顺利通过环评,工厂得以复工建设。除了越南,马来西亚是晶澳产能出海第一站。在“一带一路”前端,我们首次出海比较稳健,产能主要围绕需求展开。这个阶段给我们带来明显的经营和文化方面的冲击。语言、宗教、饮食、法律,甚至着装和交通出行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马来西亚,我们要结合宗教习惯来安排员工和调节生产。在槟城这样一个美丽的海岛,来自多个国家的员工,共同组成一个复杂的“生产联军”。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在一个1500人左右的工厂汇聚。为了提升指标,我们甚至按不同国籍的员工设置不同国籍的生产线。对待表现优异的员工,我们会发放非常务实的就餐券。当然,员工来自多个国家,也带来了沟通的不便。印度、尼泊尔、印尼、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语言不同,员工在学习和理解上都存在困难,因此,一个普通的会议,我们常常要开好几遍。2021—2022年,新冠疫情尚未结束。当时我们的电池工厂已经拔地而起,这是影响越南晶澳产业链的关键。因为当时马来西亚的工厂要面临转型,我们早一点,公司的海外运营节奏就不会受到影响。那个时候,感染新冠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加,我自己也提心吊胆,生怕自己病倒,影响公司稳定。大家有工作的信心和能力,但是也有身处异国他乡的担心和对家庭的挂念。有一次,我走进戴满口罩的施工现场,看着黑压压的人群,大家看见我来了,都和我挥手打招呼,都戴着口罩,我一下认不出来大家,一股莫名的心酸涌上心头。我忍住了眼泪,默默地回应着大家,走出车间的时候,眼泪控制不住地涌出来。我当时就想,大家在异国他乡,一定要多为大家考虑,保护好大家的安全,为公司员工背后的家人守好这份责任。我想,以上的故事就是晶澳人兢兢业业做事的最好见证。在销售方面,公司在海外设立了13个销售公司,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方面,公司发挥国内生产基地的质量、成本优势,供应国内和全球市场客户;为更好地服务国际市场,公司在东南亚建设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生产基地。在美国建设光伏组件基地,年产能可达2GW组件,增强海外供应链能力。公司还在欧洲和美国建设区域运营中心,把海外销售公司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职能升级为具备技术、财务、法务、交付等一系列运营职能的地区运营中心,结合未来的海外生产工厂和供应链能力建设,进一步形成当地完整职能的区域中心。在品牌渠道方面,晶澳已在全球光伏市场建立起较为明显的全球化市场布局优势,五成以上的组件产品出口海外,全球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积极与海外本土的渠道商和安装商合作,开拓分销渠道出售分布式组件,海外渠道商数量达数百家。在产品服务方面,晶澳为全球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除了光伏组件,公司还在加大下游光伏应用的投入,不断扩大集中式、工商业及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规模,同步探索多种光伏发电应用场景的开发,以及节能降耗、资源回收再利用、储能、碳管理等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不止以上,我们还在积极推进研发的全球化。今年我们已经与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立了研发战略合作。后续,我们还要继续与更多全球知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推进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借助全球顶尖的科研人才,提升公司研发创新实力。全球化布局策略有利于减缓个别国家或地区市场阶段性低谷及国际贸易摩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进而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并在技术研发、产线技改、设备投入等方面保持连贯性,形成良性循环,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可以说,以上多种策略共同构成了晶澳科技在海外市场的发展蓝图,旨在通过积极推进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于一体的服务模式落地,为全球市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组件产品,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当下,在国际贸易摩擦时常发生的背景下,晶澳也在调整发展策略。为了顺应本地化需求,晶澳深度融入目标市场,与当地能源开发商、政府及企业合作,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并提供定制化光伏解决方案,提升市场黏性。此外,晶澳也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用户需求,并基于对市场趋势、成本、订单情况等因素做全面考量,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持续评估和动态调整。同时积极跟踪不同市场的政策要求,深入了解贸易对象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和法规,做到合规经营。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探索低碳/零碳生产,降低产品碳足迹,同时提升产品效率,推动产品的销售。在全球化浪潮中,由“出货”向“出产业”转变,以灵活策略与创新实力占据产业链高端位置,赢得未来市场竞争。总而言之,中国企业有走出去的必然。晶澳也根据市场形势,主动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经历了“出海”初期的“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再到现在的“全球化服务全球化销售”,晶澳综合考量了空间、人口、市场、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选择“落子”海外。如今事实也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相关阅读:
一封家书丨海尔的出海密码
一封家书丨贝泰妮:找准出海切入口 发挥放大效应
一封家书丨新丽传媒:让《热辣滚烫》《庆余年第二季》等火到全球
一封家书丨美的集团:为什么把业务做到伊拉克
一封家书丨薛光:国内供应链“内卷”让我在非洲赚到了钱
一封家书丨中国移动:把新基建带到巴基斯坦
一封家书丨君实生物:一款中国生物创新药如何敲开欧美的大门
一封家书丨让东南亚的大公司跑在腾讯云上
一封家书丨宝腾动力:为大马国宝级汽车装上“中国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