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细菌性角膜炎的经验性治疗

政务   2024-12-12 17:00   黑龙江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损及缺损区下角膜基质坏死的化脓性角膜炎,又被称为细菌性角膜溃疡。细菌性角膜炎可能导致角膜混浊,影响视力,严重时可致盲。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尽快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则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因




细菌性角膜炎的发病因素包括眼局部因素以及全身因素。眼局部因素多为角膜外伤或角膜异物伤,或是慢性泪囊炎以及一些眼部临床诊疗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全身致病因素包括糖尿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和酗酒等。


导致角膜炎的细菌种类很多,其中以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及肠杆菌科细菌为主,约87%的细菌性角膜炎都是由上述四类细菌所致。角膜外伤常引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而革兰阴性菌感染常发生于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或角膜接触镜佩戴后。









分类和典型症状



细菌性角膜炎可分为匐行性角膜溃疡、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和其他化脓性角膜溃疡。


匐行性角膜溃疡


匐行性角膜溃疡的主要症状是刺痛感、异物感,甚至烧灼感,球结膜充血,严重时伴有水肿。


角膜溃疡首先出现于角膜外伤后受损的部位,开始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浓密浸润点,不久后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溃疡周围常围绕着灰暗色的水肿区,如溃疡未得到控制,可继续向四周扩大,常在溃疡的一侧缘向周围及深层进展形成混浊的新月形浸润边缘,称进行缘。而在相对的一侧炎症较轻,溃疡呈蛇行进展,故称为匍行性角膜溃疡。随着坏死组织不断脱落,角膜实质逐渐变薄,最后可导致溃疡穿孔。并发严重的虹膜睫状体炎,也是匐行性角膜溃疡的特征之一。由于细菌毒素渗入前房,刺激虹膜睫状体,故匐行性角膜炎早期即有前房混浊和瞳孔缩小现象,角膜后会出现灰白色或棕灰色粉末状沉着物,前房下方会出现积脓。随着溃疡的扩大变深,积脓逐渐增多。


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


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潜伏期很短,一般为12~48小时。患者可能出现剧烈眼痛,视力急剧下降,眼睑红肿痉挛,结膜充血水肿,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等。


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所造成的溃疡特点是形成迅速,早期角膜浸润直径约1~2mm,有微隆起的灰白色点状浑浊,出现黏性坏死组织或分泌物,周围角膜有水肿,角膜后有沉着物,浸润很快形成黄白色溃疡,微隆起,表面坏死组织不易脱落。溃疡可在24~48小时内迅速扩大,形成深基质的溃疡或脓疡,如未能及时诊治,很快会导致角膜穿孔,属眼科急症。溃疡区的角膜基质表面可发生凝固性坏死,并附有大量绿色的黏脓性分泌物。前房反应很重,炎症早期即有前房积脓。如溃疡继续发展,角膜可在2~3天内穿孔,虹膜脱出,发展为眼内炎或全眼球炎而丧失眼球。虹膜睫状体炎也是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的特点,大部分患者有前房积脓,无积脓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前房混浊或角膜后沉淀物。









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




细菌性角膜炎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特点为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若不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很快将导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造成眼内感染并最终导致眼球萎缩。


细菌性角膜炎通常需要局部、全身及手术干预治疗,常见的病原治疗方案(眼局部用药)见表格。

除了尽早进行眼部局部经验用药外,如果患者出现重度角膜溃疡或伴有明显的前房积脓,往往需要进行全身静脉抗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48小时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炎症的患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深层角膜脓疡或穿孔的患者,在药物控制的条件下可行角膜移植。


细菌性角膜炎的主要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以指导治疗,争取在给予抗菌药物前进行角膜病变区刮片镜检、培养和药敏试验;


●对于拟诊患者,应选择广谱抗菌滴眼液进行经验性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滴眼液或氨基糖苷类滴眼液,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注意药物过敏史及特殊人群用药;


●主要给药途径为局部滴眼及结膜下注射,伴有大量前房积脓的患者,应同时进行静脉给药;


●用药48小时后病情无好转者,应调整治疗方案或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病灶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板层角膜移植术和穿透角膜移植术。









来源 | 中国医药报

龙江药监
普及药品监管政策法规,传递药品监管最新动态,普及药品安全科学知识,推动药品安全社会共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