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又到心梗多发时节——秋冬季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政务   2024-12-05 17:00   黑龙江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秋冬季是对心脏非常不“友好”的季节,每年9月到次年2月是心脏病的高发时段,急性心肌梗死是其中最为危急的一种。




心肌梗死的症状

心肌梗死是一种秋冬季节高发的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斑块突然破裂,形成血栓,将动脉完全堵塞,导致血流中断。


心肌梗死最典型也最常见的症状是心前区疼痛,并伴有大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以及濒死感。需要注意的是,心肌梗死导致的疼痛一般都是一阵一阵的,即疼一段时间,然后缓解一段时间,然后疼痛继续出现,周而复始。所以,千万不要因为疼痛暂时消失就掉以轻心。


除了心前区疼痛这个最典型的症状,有些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非典型症状,比如偏头痛、下颌痛、颈部痛、咽喉痛、上腹部疼痛、后背痛等。心肌梗死高危人群无故出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

心肌梗死高危人群主要有“三高”人群、长期吸烟人群、过度肥胖人群等。


“三高”人群


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被认为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有这些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应注意防范心肌梗死。


长期吸烟人群


长期吸烟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人群心肌梗死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过度肥胖人群


研究表明,肥胖人群往往伴有代谢综合征,患心脏病的风险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


常见的治疗用药

目前,治疗心肌梗死的常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药、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等。


抗血小板药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从而堵死冠脉血管造成的。长时间使用抗血小板药可以预防血栓再次形成,代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目前,大多数诊疗指南均建议,不论患者是否植入冠脉支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服用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或联用替格瑞洛1年,然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调脂药


大量研究证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冠状动脉狭窄进一步加重则会引起血管闭塞,进而导致血栓形成,发生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代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来降低心肌耗氧,可以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代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需要注意的是,当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mmHg)、心率低于60次/分时,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


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代表药物有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等。初次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极易出现因血管过度扩张而导致头痛。在头痛可耐受的情况下,患者应继续用药。另外,连续服用这类药物超过12小时即可产生耐药性,建议每日预留12小时无用药期。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ACEI类药物在改善心肌重构、减少患者病死率和心衰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等。ACEI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干咳。如果患者不能耐受ACEI类药物引发的干咳,可选择药理作用类似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作为替代。用药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如果血压低于90/60mmHg,应停止用药。


秋冬季血压、血脂、血糖容易发生波动,患者应坚持服用药物,加强日常监测,并定期进行复诊,及时调整用药。此外,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保持规律作息并进行适量的运动,应注意坚持清淡健康饮食,避免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来源 | 中国医药报

龙江药监
普及药品监管政策法规,传递药品监管最新动态,普及药品安全科学知识,推动药品安全社会共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