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7日,202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安布罗斯(Victor Ambros)、鲁弗肯(Gary Ruvkun)。以表彰他们在microRNA发现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作用研究方面的贡献。
诺贝尔奖委员会表示,microRNA是一类新型的微小RNA分子,在基因调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维克多·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昆的突破性发现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基因调控原理,该原理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细胞生物至关重要。现在已知人类基因组编码超过1000个microRNA。他们令人惊讶的发现揭示了基因调控的全新维度。事实证明,microRNA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
维克多·安布罗斯于1953年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他于1979年在马萨诸塞州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79年至1985年期间进行博士后研究。1985年,他成为哈佛大学的首席研究员。1992年至2007年,他担任达特茅斯医学院(Dartmouth Medical School)教授,现在是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自然科学西尔弗曼教授。
加里·鲁夫昆于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克利,他于1982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82-198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从事博士后研究。1985年,他成为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和哈佛医学院的首席研究员,现任遗传学教授。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作为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这一殊荣不仅是对 RNA 研究领域杰出贡献者的高度认可,更将极大地鼓励科学家们深入探索 RNA 在生命过程中更多未知的领域。在这科学热潮涌动之际,《生命的化学》杂志与RNA全国重点实验室精心策划出版了“RNA功能与应用”专刊。专刊系统性汇总与梳理了RNA科学研究的前沿,聚焦于“新型RNA”“RNA新功能”“RNA新应用”等三个重要方向,专刊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通过深入浅出的论述和前沿的研究成果展示,为您全方位呈现 RNA 的魅力与无限潜力。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充满惊喜与发现的 RNA探索之旅,一起在RNA的世界里探索未知,为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助力加油!
在新型RNA深度挖掘方面,专刊收录了8篇论文,从新变体、新种类、新修饰等不同层次,综述当前对RNA未知世界的探索及规律性认识。
陈玲玲等介绍了长非编码RNA与环形RNA基础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这一领域功能机制研究的瓶颈及重点方向;叶克穷等介绍了一种新型非编码C/D RNA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这类RNA可能揭示的新方向;程红等介绍了新生RNA出核转运通路,并探讨了这一通路中的未解之谜;王露等讨论了逆转座子来源RNA,展示了其在发育、免疫、衰老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王露等讨论了逆转座子来源RNA,展示了其在发育、免疫、衰老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方显杨等总结了RNA高级结构解析研究方法,展望了整合计算模拟平台、原位结构解析的重要性;晁彦杰等揭秘了原核生物中非编码RNA的产生、调控机制,并展示了针对这类RNA的前沿研究技术;杨荟等比较了原核与真核病毒RNA免疫识别的异同,探讨了这类分子在基因编辑和核酸诊断中的生物医学应用;丛尧等综述了基于冷冻电镜的RNA结构研究进展,并对RNA三维结构预测、互作预测、原位结构解析的前沿进行了展望。在RNA新功能及其机制方面,专刊收录了8篇论文,从RNA动态、识别、结合等分子过程,综述RNA在不同生命过程中的功能规律。
范祖森等描绘了非编码RNA与肠道免疫调控的全景图谱,并探讨了疾病诊疗相关非编码RNA靶点和策略;刘星等详述了炎性免疫反应中RNA代谢、识别的机制,并讨论了RNA与炎性免疫反应的关联;侯法建等介绍了RLR介导的RNA识别机制,分析对外源和内源RNA识别研究的前沿;惠静毅等讨论了RNA结合蛋白作用网络,展望了这类蛋白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场景;任捷等介绍了RNA高级结构R-loop的研究前沿,并展望了下一代检测技术、疾病关联研究等;苟兰涛等梳理了RNA修饰在哺乳动物发育中的研究,展望了RNA修饰对RNA复杂性的调控机制;刘珈泉等综述了机体双链RNA感受器研究的进展,探讨了双链RNA感受器底物识别与信号激活等领域难题;周小龙等综述了tRNA代谢功能机制,并展示了这一领域亟待解决的分子规律、致病机制和治疗策略问题。在RNA功能的新应用方面,专刊收录了8篇论文,展示不同形式的功能性RNA的生物医学应用,探索RNA基础研究驱动的新应用。
吴立刚等介绍了小核酸药物研究的近况,并针对药物开发中安全性、有效性等挑战进行了探讨;韩硕等介绍了基于邻近标记技术的RNA亚细胞定位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这一技术的未来;姜海等介绍了以RNA为靶点的小分子药物研发进展,并展示了这一方向的多种前沿方法;李典范等介绍了纳米抗体研究进展,对其未来生物医学应用进行了展望;韩雪祥等总结了癌症mRNA-LNP疫苗的研究进展,对LNP递送技术进行了详尽介绍;孟飞龙等综述了多种RNA疫苗的免疫应答特点,并对RNA疫苗技术缺陷和底层共性难题进行了探讨;王红艳等从免疫细胞膜脂质构成角度,探讨了LNP技术的优化策略、靶向、应用等难题;邹卫国等综述了RNA结合蛋白在骨骼退行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并对RNA生物医学技术在这类炎性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进行了讨论。专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人员、科技政策管理人员、本科生及研究生等,期望展现RNA基础研究的科学前沿、RNA生物医学技术应用的瓶颈以及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研布局。希望重点实验室能够与国内外同行一起,拓展RNA科学认识疆界,利用RNA技术改变未来!王金柱, 赵一鸣, 蒋琰, 于新媛, 王伟康, 王鹿宁, 曹尚, 朱弘, 王韵, 柯智崴, 惠静毅
《生命的化学》创刊于1980年,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生物综合类学术期刊。月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WJCI)(2022)来源期刊,被化学文摘(CA)(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日)等国际数据库收录。重点刊登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反映当前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介绍最新研究技术与方法。设有研究论文、综述、教学、科普等栏目。投稿网址:http://smhx.cbpt.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