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系病证
1.1 心悸
1.1.1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CA)是一种心脏传导功能紊乱的疾病,多表现为心脏的冲动起源、传导时间、传导部位及兴奋顺序的异常
1.1.2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致病因素为柯萨奇B族病毒,多归属于中医“心悸”范畴
1.2 胸痹
1.3 心衰
1.3.1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各种慢性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改变,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CHF可归属于中医“心衰”的范畴,心衰的发生多因各种心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耗损心气,又因复感外邪、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血行受扰,血脉瘀阻,致心之气血阴阳亏损,痰浊、水饮内停
1.3.2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以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为特征的异质性心肌病,是引起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2 药理作用与机制研究
2.1 抗氧化应激
2.2 抑制心肌纤维化
2.2.1 调控细胞因子及蛋白质水平
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调节因子
线粒体脱乙酰酶3(Sirtuin 3,Sirt3)是一类依赖于NAD+的蛋白质去乙酰化酶,位于心肌细胞的细胞核中,通过对转录因子Fos/AP1蛋白的调控作用,调节心肌细胞的纤维化,是心脏纤维化的潜在靶点
2.2.2 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SS)在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和内环境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心脏损伤后RASS作为代偿机制,通过肾脏低灌注和激活交感神经,导致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等浓度增加,引起血管收缩、水钠潴留、细胞坏死等状况,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成纤维化瘢痕,从而取代坏死的心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