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近视率,是一块不会说谎的“试金石”,是衡量学校是否全面贯彻“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重要标尺。
最关键的莫过于落实、再落实,在日拱一卒的落实中实现目标。
近日,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前移防控关口,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有效减少幼儿和小学生近视发生,推动全国和各地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以更快速度下降。《通知》从创造条件保障充足户外活动时间、着力改变家长重治轻防观念、主动改善视觉环境等八个方面,明确了近视防控的具体要求。
减少“小眼镜”存量,遏制“小眼镜”增量,呵护儿童青少年的明亮双眸,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18年《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印发以来,一系列举措陆续推出。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全社会共同防控近视良好氛围的形成,青少年近视率有所遏制。但也要看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仍然任重道远,落实各项防控举措、多方协同构建近视防控良好生态,实现既定目标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让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以更快速度下降,有效减少幼儿和小学生近视发生,既是党和政府的心之所向、情之所系,也是事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民生大事。从《2024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印发,到启动实施“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年”活动,提出“力争6岁幼儿和小学生近视发生率较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再到此番对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作出部署……从今年近视防控政策文件和重要举措的密集发布和出台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什么要前移防控关口,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一方面,儿童的视觉发育有其独特的关键期和敏感期。0—6岁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12岁前为敏感期。学龄前,儿童眼球结构和视觉功能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孩子对视觉环境的刺激非常敏感,需要特别的呵护,尤其需要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另一方面,小学是近视发生最多的学段,进一步强化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能够大幅降低近视发生率,为后面的初中、高中阶段近视防控赢得时间和空间。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正是基于近视发病的原因、过程和规律,是对近视防控的突出矛盾和攻坚重点的精准把握。
如何抓好近视防控工作?这些年来,系列政策文件出台,一次又一次划出了重点。比如,保障儿童青少年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控制儿童青少年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又如,深入落实小学生手机、睡眠、作业、读物和体质管理。再如,改善视觉环境,严格按照幼儿园建设标准和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
近视防控有什么高深的秘诀吗?并没有!每一项举措都是最基本的常识,是最朴素的常规操作。近视防控没有诀窍,更没有捷径可走。如果要说有,那就是把这些最朴素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去落实。
然而,恰恰是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常规操作,在落实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问题在哪?关键就在于,近视防控不是一项单独的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拿保障充足户外活动时间来说,首先考验的是学校的办学育人理念,是否坚持“健康第一”原则,能否不为了成绩牺牲健康,能否保证体育课开齐开足,能否科学合理有序组织安排课间活动。学生的睡眠时间能否得到保证,同样是对学校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管理情况的综合考验。
以此来看,近视率,是一块不会说谎的“试金石”,是衡量学校是否全面贯彻“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重要标尺。如果学校只在乎学生的分数和成绩,导致课间学生无法走出教室去参加户外活动,体育课经常被挤占,课后作业又多得出奇,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学生的近视率会下降吗?这显然是很难想象的事。再比如,如果幼儿园不遵循幼教核心理念,搞“抢跑”“超前教学”。这样不仅可能会损害孩子的大脑,也会对正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的孩子视力造成伤害。
坚持治未病的思路,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通知》的出台为做好前移防控关口,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提供了科学指引,对于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构建良好生态具有积极的意义。接下来,最关键的莫过于落实、再落实,在日拱一卒的落实中实现目标。
★
-THE END-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19日02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近视的定义、分类、危害及影响、流行病学、临床检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矫治、病理性近视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等,为近视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持。是一本关于近视防治的重要报告,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儿童近视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加强儿童眼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尽早发现近视,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呼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近视防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儿童的眼健康保驾护航。
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查看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