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ly Curious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文化初源于欧洲,经过不断发展与成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西方主流的建筑文化。这种建筑风格结合了现代美学,通常具有线条简洁、空间开放灵活、简化装饰、建筑材料以玻璃和钢筋混凝土为主等特点。
无论是当时或现在,“形式服从功能”一直是建筑师们的指导原则。在考虑外观之前,建筑本身能为人实现什么、与城市景观的关系,是更为重要的。对建筑与城市景观融合的探索,诞生出众多充满建筑美学的欧洲现代建筑,它们简洁理性、实用浪漫,是认知建筑的最好范例。
1. 冰岛 Iceland
哈帕音乐厅Harpa Concert Hall
作为雷克雅未克(Reykjavik)的地标建筑,哈帕音乐厅(全称为哈尔帕音乐厅与会议中心)不仅是重要的城市生活与文化中心,也是热门的建筑景点。音乐厅的建筑灵感既取材于流光溢彩的极光,也融入了浪漫的冰岛风光,晶莹绚丽的灯光点缀着整座音乐厅,闪闪发光,在音乐厅内眺望,深邃的大海与雷克雅未克周围的群山尽收眼底。
自2011年开放至今,哈帕音乐厅获得了众多奖项。2013年,哈帕音乐厅赢得建筑业的权威奖项——欧盟当代建筑奖-密斯·凡·德·罗奖(Mies van der Rohe -European Union Prize for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Award)。2010年,哈帕被英国权威音乐杂志《留声机》(GRAMOPHONE)评为新千禧年最佳音乐厅之一,2016年被《商业目的地》(Business Destination)杂志评为欧洲最佳会议中心。
哈帕音乐厅外观简约而不失细节,建筑的艺术通过结构美体现,流动贯通的内部空间与中国古代的“步易景移”、“虚实互生”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感十足的主楼与自然景观、城市景观有着巧妙的融合。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哈帕音乐厅的Eldborg礼堂以冰岛一个著名的火山口命名,每年这里都会举办精彩的音乐节,实现了音乐与建筑的和谐之美。冰岛交响乐团(Iceland Symphony Orchestra)、冰岛歌剧院(Icelandic Opera)和雷克雅未克大乐队(Reykjavík Big Band)是哈帕音乐厅的常青演出团,每年都会定期在此举行音乐会。
儿童音乐奖Upptaktinn每年也在哈帕音乐厅颁发,来自冰岛的音乐小老鼠马克西姆·缪奇克斯 (Maximus Musikus)与演奏家们共同表演的《马克西姆音乐历险记》是孩子们最爱的表演曲目。
雷克雅未克大教堂 Hallgrímskirkja
雷克雅未克大教堂是冰岛的另一处地标建筑,无论在雷市何处漫步,都能看见灰白色的雷克雅未克大教堂高耸的尖顶。它既是雷克雅未克最高的建筑,也是冰岛最大的教堂。由于外型神似管风琴,又被大家称作“风琴教堂”。
教堂由冰岛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古庄·萨缪尔森(Guðjón Samúelsson)设计,这座建筑花了近半个世纪于1986年建成,位于市中心的山丘上,以冰岛著名文学家、诗人哈尔格林姆斯(Hallgrímur Pétursson)的名字而命名。
雷克雅未克大教堂的设计灵感来自冰岛的冰川、火山、熔岩等景观,教堂外部起伏层叠的石柱与岩柱排列出秩序井然的理性美,是冰岛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走进教堂,抬头望向高大的穹顶、纯白的墙壁,除了前方墙上的巨型管风琴装饰,整座教堂内部简朴庄严,北欧建筑的极简美学体现得淋漓尽致。
教堂里还有一个隐藏的彩蛋——高空观景。坐电梯到达教堂最高处,俯瞰童话世界中的彩色小屋,远处的海洋与冰川远到仿佛可以看到世界的尽头......
2. 瑞士 Switzerland
苏黎世- 勒·柯布西耶馆
Pavillon Le Corbusier, Zurich
位于苏黎世湖畔的勒·柯布西耶馆,由二十世纪著名的建筑大师、现代建筑旗手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设计,也是柯布生前设计的最后一座建筑,于1967年(柯布去世后两年)建造完成。
勒·柯布西耶馆体现了柯布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解读理念,在其众多作品中,是唯一一座由钢和玻璃制成的建筑。通过将建筑材料与生活、艺术结合,这座多彩的展馆诠释了柯布纯粹的建筑理念——建筑源于生活。
简单的灰色立体屋顶与魔方状的彩色屋身,揭示了柯布对于建筑色彩想法的变化,倾斜的屋顶花园正是欧洲现代建筑的重要命题。展馆内部的空间开放灵活,涂上了柯布喜欢的白色、黑色、红色、绿色和黄色,同时满足了建筑的居住与展览功能。
莫尼奥 圣·乔瓦尼·巴蒂斯塔教堂
Church of San Giovanni Battista, Mogno
圣·乔瓦尼·巴蒂斯塔教堂是瑞士建筑师马里奥 · 博塔(Mario Botta)的作品,他的建筑风格与理念受到过勒·柯布西耶等建筑大师的影响,其中,几何线条、中心对称、自然光线,被称为他的三大建筑语汇。
1986年,瑞士的小村庄莫尼奥遭到雪崩灾害,老圣·乔瓦尼·巴蒂斯塔教堂被彻底破坏,马里奥负责在原址上设计新的圣·乔瓦尼·巴蒂斯塔教堂。为了纪念老教堂,马里奥选择了当地的石材建造新教堂,Peccia大理石与Maggia山谷花岗岩交替着一层叠一层,码出了灰白的倾斜半圆柱教堂。
马里奥擅长将自然美与创造力结合,在不经意间使人感受到建筑设计的奇妙。比如教堂内没有窗户,依靠屋顶玻璃倾泻下的阳光照亮,阳光洒在灰白的石墙上,形成了一幅天然的光线艺术画作。
3. 波兰 Poland
什切青爱乐音乐厅
Mieczysław Karłowicz Philharmonic in Szczecin
和圣·乔瓦尼·巴蒂斯塔教堂一样,什切青爱乐音乐厅是在“二战”时损毁的音乐厅原址Konzerthaus上重建的,位于波兰什切青市中心,由巴塞罗那的barozzi veiga工作室设计,音乐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的一角唤醒了新的文化生机。
音乐厅外部像一件大型艺术品———几近纯白的半透明玻璃立面轻盈洁净,顶部的几何椎体群屋顶造型呼应着当地的坡屋顶建筑传统,是欧洲现代建筑风格的又一优秀代表作。每到夜晚时分,音乐厅内部暖黄色的灯光映射在白色的建筑墙上,整座音乐厅都变得温暖起来。
音乐厅内部由交响乐演奏厅(可容纳951人)和室内乐演奏厅(可容纳192人)组成,此外,还有一个用于展览和会议的多功能空间,以及用于举办活动的宽门厅,所有的功能厅由楼梯上的公共长廊连接。
音乐厅的设计灵感来自管风琴,它体现在不少细节中——从极简主义的白色大堂到黑银色的室内演奏厅,再到华丽的金色交响厅,是音乐与建筑的和谐融合。不同于简单的外部风格,内部的演奏厅张力十足,采用覆有金箔的当地传统工艺装饰,与演出气氛十分相衬。
更多参观信息请查看:filharmonia.szczecin.pl/en
克拉科夫 CRICOTEKA展览馆
CRICOTEKA Museum of Tadeusz Kantor,KRAKÓW
Cricoteka位于克拉科夫(KRAKÓW),由塔德乌什·康托尔于1980 年创立,既是Cricot 2剧院的中心,也是档案馆,收藏和展出塔德乌什的戏剧表演作品集。康托尔去世后,Cricoteka便经常举办大型研讨会和展览活动,致力于在戏剧和视觉艺术领域推广他的所有作品。如今,Cricoteka还常举行音乐会、表演、电影放映等活动。
塔德乌什·康托尔是波兰著名的画家、布景设计师、话剧导演、即兴艺术表演的开创者,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艺术家之一,也是Cricot 2剧院的联合创始人。Cricoteka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经历了建筑身份的转变,是艺术领域探索个人创造的象征,跨越了演员和观众、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边界,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文化活动和游戏中,促进了艺术创作的空间“流动”,是所有人共享的艺术空间。
坐落于维斯瓦河河畔(Vistula river)的Cricoteka是一座醒目的砖红色建筑,从设计展馆之初,康托尔便认为博物馆的建筑不必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他看来,建筑不是通过对原有功能与环境的认同形成特色,而是通过有意识的对比创造冲突,与周围的环境互动,“我想这是在艺术创作中找到独一无二风格的最好办法。”
4. 法国 France
巴黎 -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Institut du Monde Arabe
198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提议,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建造一座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悠久的阿拉伯文化。这一具有文化融合初衷的建筑主题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有着不小的挑战,最终,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在建筑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与Gilbert Lezenes、Pierre Soria共同设计出如今深具文化感染力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努维尔的设计理念并非一味地运用现代主义风格,而是回归到建筑的主题,将阿拉伯文化巧妙地融入国际建筑语境中。整座大楼立面由近百个几何孔洞状的灰蓝色玻璃窗格排列组成,窗格后是齐整的金属构件,努维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精巧、神秘、蕴含宗教氛围的阿拉伯文化,同时具有严谨的科学美。
另外,大楼的南立面设计有带有马达控制的感光遮阳板,既能通过偏转阳光来保持建筑凉爽,也能产生滤光效果,既模拟了伊斯兰传统建筑元素马什拉比亚(mashrabiya),也保护了博物馆中的珍贵展品。
巴黎 - 拉德芳斯新凯旋门
La Grande Arche de La Défense
新凯旋门位于巴黎都会区的商务区拉德芳斯(La Défense),建于1989年,新凯旋门所处的中轴线串起了巴黎最为著名的一系列景点,是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建筑之一。
新凯旋门由丹麦设计师Johan-Otto Von Spreckelsen 和设计巴黎机场候机大厅的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共同设计,整体形状类似挖空的正方体,外部看起来简单,内部结构却相当复杂。2017年,Valode和Pistre对建筑进行了翻新,向人们开放观景台、海滨长廊、举办展览的文化空间和一家餐厅。如今,新凯旋门不再对外公开,作为私人办公楼继续经营。
建筑之美是多视角、多层次的交互美,了解不同风格的建筑,从不同切面体验建筑带来的启发与价值,感受多元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