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话 | 大批游客慕名前来,这些香港习俗让人大开眼界!

民生   2024-12-07 19:55   广东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也是中国人最具有“仪式感”的日子。


(图:星岛头条


就在昨天,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2024世界非遗大会上。


我国申报的春节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cctv


这消息一出,不少网友戏谑道:“这下隔壁泡菜国的朋友们一觉起来岂不是天都塌了。”


(图:抖音


截止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有44项非遗文化申请成功,总数居世界第一!


为此通仔还特意去查了一下,没想到咱们香港竟也还藏着不少壮观的“非遗”。



香港首个世界级非遗


作为香港的“首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于2009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网络


"笃笃笃笃,撑!"


这粤剧的锣鼓声可谓是陪伴了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成长。


(图:网络


很多港人儿时的记忆中,都少不了在电视前跟着名伶哼唱粤剧曲调,或是跟随长辈到戏棚看戏。


(图:大公文汇


粤剧又称广府大戏,起源于清初。


清乾隆年间,佛山是粤剧发展的中心。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粤剧逐渐传入香港,并在香港生根发芽。


(图:中国文化研究所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广州的粤剧艺人纷纷南下香港演出谋生。


时至今日,粤剧在香港已有百年历史。


(图:网络


在香港开埠初期,中环一带的街头戏曲表演便成为了市民们重要的娱乐方式。


而华人聚居的上环、西环区,更是娱乐事业的繁荣之地。


1890年,香港岛上环迎来了第一间戏院——普庆戏院的诞生,此后粤剧在香港日渐流行。


(图:网络


有趣的是,早期的粤剧舞台曾是男子的天下


由于当时的立法局有法例禁止男女同班演出。


甚至在1921年之前,男女观众都不得同座欣赏粤剧。


(图:橙新闻


直到1933年,立法局才修例准许男女合班,自此开启男女同台演出的历史,为粤剧注入了新的魅力。


(图:香港旅发局


说起粤剧在香港的辉煌时期,不得不提经典电影《胭脂扣》。


影片中,梅艳芳协助张国荣学唱粤剧的场景深入人心。


(图:《胭脂扣》剧照


自此之后,粤剧艺人纷纷组班演出,改编了许多古代文学巨著为粤剧剧目。


《牡丹亭惊梦》、《蝶影红梨记》、《紫钗记》等


这些作品风靡一时,成为了无数戏迷心中的经典。


(图:网络


如今,粤剧在香港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港府会通过举办粤剧节、粤剧工作坊、粤剧进校园等活动,积极推动粤剧的传承与发展,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目光。


(图:星岛头条


除了粤剧之外,香港还有不少有意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地游客慕名前来


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会,在岁月的长河中,港人承袭了岭南文化并加以发扬,衍生出具本地特色的习俗及生活方式,代代相传。


其中,南音、天后诞、港式奶茶制作技艺、扎作技艺、惊蛰祭白虎等都属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非物质文化办事处


要通仔来说,其中最有意思的,还得是“惊蛰祭白虎”!


这么看大家可能不知道是啥,但一提到“打小人”,大家就不再陌生了吧。


(图:香港01


打小人就是“惊蛰祭白虎”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项香港人用来驱除霉运的习俗,则在2014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图:香港01


每年的惊蛰,在铜锣湾的鹅颈桥底,就会发现桥下人海如潮。


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慕名前来,好多人正在排着队“打小人”。


现场热闹到甚至需要很多警员拉起警戒线来维持秩序。


(图:香港01


这些打小人的婆婆都是执证上岗的“打小人专业户”。


婆婆会给你一张纸,需要写下你想打的人的名字。


(图:香港01


随后婆婆们就会念咒语,一边用鞋底板打小人:


“打你个死人头,打到你有气无得透!打你个小人脚,打到你无鞋挽屐走!”(“打你个死人头,打到你无法呼吸!打你的小人脚,打到你转身就得逃”)


(图:网络


有不少朋友好奇,为什么要在惊蛰这天来“打小人”呢?


原来是在惊蛰这一天,标志着气温回升、万物复苏。


像虫、鼠、蚁等害虫也开始活跃起来,连被视为“灾星”的白虎也据传会在此日开口咬人,预示着不祥之兆。


(图:香港01


为了祈求消灾解难、摆脱厄运的困扰,古人便在这一天举行祭白虎的仪式,并同时进行驱逐小人的仪式,以祈求一年的平安与顺利。


(图:香港01


如今,“打小人”已不再是真正的驱邪仪式,而是成为了香港文化的一部分。


多到数不清


另外,香港还有不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洲太平清醮,便是其中一项。


(图:星岛头条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长洲岛便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为期三天的庆典活动涵盖了酬神祭幽仪式、舞龙舞狮以及纸扎神像等活动。


(图:东网


中秋节的坑舞火龙,则是香港岛大坑村独有的民俗奇观。


(图:香港旅发局


相传在19世纪80年代,香港岛的大坑曾发生瘟疫。


为消灾解难,村民们扎起火龙,插满香枝,在中秋之夜舞动火龙绕村游行,以祈求瘟疫消散、阖家平安。


(图:大坑火龙文化馆


如今,这一活动已成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图:大坑火龙文化馆


大澳龙舟游涌,则是端午节期间大澳渔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每年端午节大澳的三个传统渔业行会举办的传统“龙舟游涌”宗教活动。


(图:香港旅发局


行会成员会在农历五月初四早上划着龙舟到大澳四间庙宇“接神”,并返回各行会供奉祭祀。


端午节当天更是热闹非凡,当天的游神活动是一个传承历史超百年的独特祭祀活动。


(图:香港旅发局


此外,凉茶、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古琴艺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黄大仙信俗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香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图:香港01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香港历史的见证,更是香港文化的灵魂。


它们让香港这座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那么大家最喜欢香港的哪一项非遗文化呢?

港漂圈
在香港,有问题找港漂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