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8 年,南澳弗林德斯大学的康斯坦斯·莱弗 - 特雷西在《当代社会学》上发表了题为《全球变暖与社会学》的文章,发出了著名的“特雷西之问”———“社会学面对气候变化主题为什么一直出奇的沉默?”,并呼吁加强社会学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参与,引发了学术界尤其是社会学界的极大关注甚至激烈争论。在本文中,研究者对内外关于气候变化的社会学研究,介绍气候变化社会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议题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的中国意义。
一、什么是气候变化社会学
气候变化引发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和全球治理问题,已大大超越了传统社会学的研究范畴,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全新研究对象。在社会学研究中,“气候变化社会学” 有不同的称呼,目前在学术界习惯采用“气候变化社会学”(sociology of climate change)这一简洁明了的名称。
针对气候变化研究与现有研究的关系,目前社会学界有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将“社会”引入“气候变化”之中,用社会学的视角研究气候变化与社会间的互动关系。第二种观点认为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隶属于环境社会学。第三种观点主张气候变化社会学与环境社会学是既相互独立但又有所关联的两门社会学分支学科,“气候变化社会学”与“环境社会学”比肩并列。
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已拥有相对独立的学术组织。2010 年,美国社会学会(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简称 ASA)的环境与技术分会提议成立了一个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别工作组,任命了主席,并组建了指导委员会。早期研究气候变化的学者多源于环境社会学研究队伍,同时其他专业背景的研究者也开展了气候变化的社会学研究。
气候变化社会学其中有些议题与环境社会学研究密切相关,而另一些议题则相对独立。气候变化社会学在分析单位和时效方面具有区别于传统社会学的重要特征。当前关于气候变化的社会学研究更多是宏观层面、长时段的分析,分析单位可能是一个地区、产业领域等,时间跨度多以十年为单位,甚至以其倍数为单位。
关于气候变化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向来存在二元关系论和三元关系论的辩论:二元关系论认为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气候变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三元关系论呼吁社会学在研究气候变化问题时,要关注“气候变化、技术和社会过程”的三元关系。
综上,本文研究者认为,气候变化社会学是研究气候变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揭示气候变化与社会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的社会学分支学科,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揭示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及其过程的规律性的学科。
二、气候变化的社会学研究进展
特雷西梳理了 2000 年 1 月至 2005 年年中八种主流英文社会学期刊的文章,发现没有一篇论文关注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主题,因而得出了主流社会学界出奇沉默的结论,发出了“特雷西之问”,并在五年后又以同样的方法进一步梳理了 2005 年中期到 2010 年 9 月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学术期刊文章,结果发现仅在七种期刊的标题或摘要中检索出了六次“气候变化”或“全球变暖”这两个术语。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发现,与特雷西 2000 年和 2010 年两次检索结果相比,当前关于气候变化研究的期刊论文数量已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仍然不容乐观,同期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的学术出版物检索数为 7779 条,约为气候变化社会学的 5.5倍。但与此同时,社会学界对气候变化的社会学研究有了新的回应和认识,社会学研究者希望在气候变化这一广阔的舞台上开展更多的研究。
三、当前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的五大议题
(一)社会科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关于“社会科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作用”这一议题的研究呈现阶段性特征,在早期气候变化研究中,社会科学仅仅是在弥补自然科学的不足,而后逐渐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
本文研究者认为, 在自然科学充分研究气候变化的基础上,社会科学可以发挥正确的、更具有主导性的指导作用,让基层社区和公众行动起来,通过社会行动带来真正的改变以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与减缓
“适应”和“减缓”这两个概念均源于 IPCC 报告,是气候变化社会学区别于其他社会学分支学科的独特性和标志性研究内容。社会学对适应和减缓的研究需要聚焦于生产生活方式等社会维度,充分考虑形塑和限制适应和减缓的社会学因素,并提出了适应和减缓的各类路径,尤其是社会路径,但目前研究提出的关于适应和减缓的社会学因素研究发现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并且还有一些社会因素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气候变化不平等与气候公正转型
气候公正与气候变化不平等问题密切相关,气候不公正是由于不平等造成的。除了关于气候变化不平等及气候公正理论的研究,社会学家可以通过深入基层社区调研来识别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人群并帮助其发声,还可以通过政策倡导来改变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不平等及不公正现象。
(四)全球气候治理
气候变化所引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问题、支持减缓气候变化议题的环境运动组织问题、涉及关于气候变化的公众舆论问题等都与全球气候治理息息相关。气候变化运动组织是气候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气候变化的公众舆论也是气候治理要应对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气候变化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创新
气候变化的社会学研究不仅传承了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而且也在不断探索方法论的创新发展,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学科间和跨学科间协同合作的研究方法创新;二是受到大数据时代和相关技术革命的巨大影响,传统分析工具不断创新发展;三是研究范式逐渐向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调整转换。
二、中国的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
中国的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发展空间巨大,然而目前,气候变化社会学在中国的研究滞后于气候变化社会学在国外的研究、滞后于重大气候变化事件和政策演进,且中国主流社会学期刊面对气候变化重大议题长期保持沉默。
(一)中国的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的总体特征
纵观中国的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成果,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总体来看,中国的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涵盖了气候变化社会学的主要议题,且研究特色鲜明,既体现了气候变化社会学的本土化特点,也体现了普遍化特点。除此之外,中国的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初步显现多学科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
然而,中国的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还存在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解决的问题。首先,中国社会学界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并未随着国内外气候变化重大事件或政策的演进而一起律动发展,其反应总是相对滞后。其次,中国的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总体上数量不足、体量不够,这一特点还体现在基金项目申报和资助方面。再次,中国的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呈现“重微观、轻宏观”的特点,且在一些研究领域明显不足。最后,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在方法创新性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大多是运用社会学传统研究方法而进行的。
(二)推动气候变化的社会学研究在中国发展
现在推动气候变化的社会学研究在中国发展正当其时。气候变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变革,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乃至地缘政治的重要变量。
尽管气候变化是跨国界全球性的问题,气候变化的社会学研究仍需要关注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在保持与国际社会学对话的同时加紧推进气候变化社会学的本土化研究。
中国是碳排放大国,也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国家之一,本身就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富矿”。中国社会学界处于近水楼台的位置,应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出气候变化社会学在中国研究的最强音,提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社会学方案和智慧。
原文链接:https://shxyj.ajcass.com/Magazine/Show?id=96636
往期精选
内容:张懿嘉
编辑:王潮琳
审核:邓 京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欢
迎
加
入
我们建立了微信群:
气候变化经济学。
感兴趣的伙伴请加微信号:
climate_economics
备注“姓名-单位-职称/职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