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方国土的战友们(四)坡团山下的姑娘

文摘   情感   2024-12-25 00:01   广东  


坡团山上平时很少有什么娱乐活动,连想看书也不知到什么地方买,于是有空闲的时候大家便听林排长讲故事。林排长的故事多是些谈玄论道的话题。蓝班长不但自己不听,而且还会在林排长讲故事的时候安排其他人工作,此时林排长通常是脸上气得通红,一言不发地站起身来,然后点燃一支香烟在房子周围来回走动。饶月成则经常在林排长讲故事的时候坐在一边擦枪、整理子弹袋、写家信之类的事。那时我带了几本书,有唐宋词选注、诗词格律、南拳对练、棍术对练、麻衣相书等。副班长茅世期对相书很感兴趣,便经常在夜里点着蜡烛研读,那时李祖望身上带有未婚妻的照片,茅世期便叫他拿出照片。我见那姑娘长得秀丽端庄、清纯可爱。茅世期对着相书和照片看了眼睛看眉毛,看过鼻子看嘴巴,边看边大声念出来,说了一些不怎么恭敬的话,急得李祖望哭了起来。

从右至左为:葛志雄,蓝恩庆,作者,张常新

阵地上吃水用水必须到山下村庄去挑,村里本来就有一口水井,后来战士们将水井的泉眼周围用水泥砌好,再用一条钢管将水引出来,这样要用水的时候就可以用桶接,而不至于把水弄脏。为了保证在对敌斗争中不吃亏,防止敌人在道路两旁设伏,防止“抓一把就走”,上级规定凡是下山必须要有三个人两条枪以上,人与人之间要拉开距离,以防遭到对方特工的埋伏。为此,每天下山挑水都是两个人(挑水的两人也背着枪),另有一人则手握冲锋枪在后面担任警戒。将水从山下挑到山上自然是苦差事。因此一般情况下都是轮流的,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家都心甘情愿抢着去挑水。那就是看见刘老二在地里劳动的时候。

(网络图片与本文无关)

刘老二是布留村里的一个姑娘,年方十六七岁,天生丽质,上过初级中学,长得皓齿明眸、粉脸流霞,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流露出圣洁的光辉。宛若五月里山岗上静静开放的榴花,在朝阳的映照下灿烂地开放,更兼性格温顺纯良、清纯如水。由于这里大多数的女性无论老幼从头到脚都穿着黑色的服装,所以一般情况下若不仔细辨认的话是难以分辨出老幼美丑来的。刘老二则不然,虽然她平时都是穿着黑色的裤子,但是上身却总是穿着红色的时尚花衣。这就掩饰不住她身上那种妙曼的身姿与少女的秀美及青春的朝气。刘老二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对于长期驻守在坡团山上的战士们来说,刘老二的笑声时常像是一股春风拂过人们的心田,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甜蜜的遐想与向往。正像一首歌中唱到的那样:

月光下面的凤尾竹

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

竹楼里的好姑娘

光彩夺目像夜明珠

听啊

多少深情的葫芦笙

对你倾诉着心中的爱慕

金孔雀般的好姑娘

为什么不打开你的窗户


月光下的风尾竹

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

竹楼里的好姑娘

歌声甜润像果子露

痴情的小伙子

野藤莫缠槟榔树

月光下面的凤尾竹

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

竹楼里的好姑娘

为谁敞门又开窗户

网络图片与本文无关)


刘老二的手指上戴着两个戒指,一个是金的,一个是银的。在刘老二还很小的时候家里就给她定了一门娃娃亲,戒指是男方父母送的,可见男方家人对她的喜爱。

除了刘老二以外,村里还有一个叫林老大的姑娘也喜欢穿花衣服。林老大身材比刘老二略高,年龄也比刘老二略大。只是刘老二在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天生丽质的自然之美,而林老大则有点矫揉造作、忸怩作态。人们谈起刘老二时都是尊重和赞美之词,而谈起林老大则多是调侃之语。


在上山后的第三天我和郑二便开始下山挑水,轮到挑水的时候是每天挑两回,早上和下午各挑一回,一般都是等到云开雾散、能见度较好的时候才去的,同时在山上站岗的战士也在密切注视着山下的动态,为下山挑水的人担任掩护。

那天我和郑二上午挑了一担水,当下午又挑了一担水在返回途中歇脚的时候,有一个中年男子手持砍刀走了过来,见到我们热情地打招呼,主动搭讪。他说他姓杨,是孟麻街的一个干部,同时给我们介绍村里的情况及地里的各种庄稼,这时我才对村里的情况有了更具体的了解,村庄就在半山腰,总共只有六七户人家。整个村庄没有什么水田,只是依山就势种些旱地作物之类的东西,村民平时讲的是当地方言,因连队驻守附近已经有一些时候,所以有些人与部队的人交流也学会讲一些普通话。特别是上过几年学校的小学生基本上都会讲普通话。通过他的介绍这时我才第一次认识荞麦。他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何从前都没有见过我?山上正在修建的工程是做什么用的?这些我都作了如实的回答。这时只见蓝班长在山上大声呼喊我们快些回去。于是我们只好告别他,挑着水回到了山上。这时蓝班长怒气冲冲地责问我们为何要与外人聊天?我回答说他可不是外人,而是个干部,共产党员呀?蓝班长又问我们都告诉了他什么内容?我说告诉他我们俩是来这里实习的军校学员,山上正在修建的是个猪圈。蓝班长说以后不要再和他说阵地上的事了。我问为什么?蓝班长说因为我们连队在几次边境路口的潜伏中见到他在天亮前从敌方方向返回,而且平日里他也手里拿着镰刀、锄头之类的东西,以伺候庄稼的名义,经常在几个阵地之间转悠,打听部队的情况,因此怀疑他是个敌方的线人,是给敌方通风报信的。在我和蓝班长对话的时候,林排长东看看、西望望、一言不发、若无其事地踱着步子抽着烟,还不时地看我几眼。这时老葛走过来搭话说前几天他下山挑水时也碰见这个人一个劲地问他山上建房子是干什么用的。但是老葛并没有告诉他。于是我又和老葛聊了起来,从老葛口中得知他的有关情况,几年前他的父亲在上山砍柴时被敌方特工埋设在草丛的地雷炸断了一条腿,于是便装了条假肢,走起路来吱呀吱呀地响。

网络图片与本文无关)


有一次早饭后我拿着一把铁铲正准备去挖工事,忽然看见山下一个像刘老二的人牵着一个小孩正向地里走去,便拿起望远镜,一看果然是刘老二。于是赶紧丢了铁铲,叫上李祖望与陈仁和一起下山挑水。当来到刘老二身边时便找借口与她搭讪,谁知刘老二只顾锄地,毫不理会。我觉得没趣便转而逗她两三岁的小弟弟。那小孩看见生人便哭了起来,我心里一急,忽然看见地上有一个花色的香烟盒,便捡起烟盒塞进小孩手里。小孩接过烟盒便不哭了。刘老二偷眼看见发出了爽朗的笑声。能博得美人一笑,让我高兴了好几天。未完,待续......


延伸阅读:
这一方国土的战友们(一)赴靖西孟麻实习
这一方国土的战友们(二)初上坡团山
这一方国土的战友们(三)坡团山执勤、训练和放哨
作者简介
冯建平, 笔名十年戍边、甘棠退士, 1961年生, 广东梅州市人,当代军旅作家、边塞诗人, 早年在家乡过耕读生活, 中学毕业后仗剑从军, 先后就读于桂林陆军学院(1980年—1983年) 和南京陆军指挥学院(1985年—1987年) , 毕业后长期在广西十万山区的边防部队服役, 后转业到法院工作。少时从容于吴、越、燕、赵之间, 南粤、八桂大地, 历任排长、作战参谋和法官等职。年轻时读《左传》, 手不释卷, 爱《甘棠》之诗。除钻研军事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外, 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 每于戎马倥偬之际尚行吟于山水之间。经常利用战备、训练、执勤、演习的间隙在高高的山岗上、茂密的丛林中、清澈的小溪旁、荆棘的道路边读书写作, 十年戍边, 将壮丽的诗篇写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发表有军事学术论文和审判案例, 1993年著有诗集《十年一梦系云华》一书。
本文来自《万山草堂美文集一一亲情路》 (本书可在淘宝网购买)

五师边关岁月
原广西边防五师始建于1979年4月,由参加自卫还击作战的42军负责组建,负责靖西、那坡边境防御作战任务,于1992年12月撤编,改称边防五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