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方国土的战友们(三)坡团山执勤、训练和放哨

文摘   情感   2024-12-24 00:01   广东  


驻在坡团山的是八连九班,班长叫蓝庆恩,是广西柳江人氏,蓝班长中等个头,皮肤黝黑,两个鼓鼓的金鱼眼,性格耿直,正直、勇敢,勇于担当,处理问题理性而全面。工作一马当先,无论是站岗放哨还是挑水、施工、搞阵地建设都是一把好手,白天时间无论是否他站岗,他的身上都总是扎着子弹袋。虽然说话的嗓门很大,但心眼却直,所以久而久之能与大伙融洽相处,唯他与林排长之间时有言语冲突甚至大声争吵,每当这时,战士们表面上怕林排长,但心里还是向着蓝班长的。蓝班长曾反复叮嘱我说:“冯班长,等你当上排长后一定要处理好和手下班长的关系,否则是很难开展工作的。”

2019年战友聚会照片由李象仕提供(下同)

副班长叫茅世期,五短身材、皮肤白皙、胖墩墩的,是湖南岳阳人氏,为人好出风头,逢人便说起他家的光荣身世,他说他有个亲戚曾是国民党军队的旅长,后起义加入共产党军队,还与毛主席一起握过手、照过相,所以他很是引以为傲,至于他所说的是真是假不得而知。茅副班长虽然个子矮,可是力大无穷,他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找人扳手腕,山上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我刚上坡团山的时候茅世期还在外面学习,他是后来才到坡团山的。

再说葛志雄,已经是个当兵满三年的老兵了,比班长还早当一年兵,部队是个论资排辈的地方,新兵尊重老兵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怕多当一天兵也不一样。因此,战士们习惯地称葛志雄为老葛。老葛个子高而壮,平时说话做事不紧不慢,人虽然不是很勤快,有时还喜欢睡点懒觉什么的,但施工却是一把好手,在坡团山上经常要挖战壕、砌台阶,用石灰水泥批墙之类的活儿,老葛都干得很卖力,而且他还是除林排长之外上坡团山最早的人。说起坡团山的历史如数家珍,如今坡团山上的所有建设,如房子、厨房、台阶、道路、战壕之类的,都有他的一份贡献。他说刚到山上时还没有房子,白天施工,晚上则睡在石壁下面,上面用茅草遮雨,有一个夜里风雨交加,将茅草掀翻,四周漆黑一片,他们几个人便紧紧地挤在一起互相取暖,谁也不愿起来看一下,因为他们知道起来也没有用,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任凭大雨淋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才换上干净的衣服。

饶月成是广东龙川人,中等个头,当兵已两年,平日话不多,该站岗的时候站岗,该劳动的时候劳动,没事的时候就是擦枪整理子弹袋之类的,是个典型的乡下人勤劳忠厚的性格。平日大伙聊天说笑他都很少插嘴,是个不太引人注意的人。林排长讲故事时其他的人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一本正经地听,唯有蓝班长和姚月诚在做他认为该做的事情。

李象仕是广西人上思人,性格憨厚内向,与饶月诚差不多,平日里话不多,故事也不多。

在山上还有三个新兵,一个是李祖望、一个是陈仁和,还有一个是章世期。李祖望面容姣好,性格平和,美如处子,与人为善,工作积极主动,是湖南人。当兵前几天家里已经为他定下一门亲,并约定退伍后结婚。目前姑娘虽未过门,但是经常回他家帮干点农活家务之类的事,家里已把她当作是自己的人了。李祖望当兵的头一天是坐船的,整整坐了一个晚上的船经过洞庭湖到达岳阳,才改乘火车。这是他头一次出门远行,这对他来讲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他经常对我讲起坐船时的感受。

章会期与李祖望是同乡,是与李祖望一起坐船来到部队的。

再说陈仁和,也是个刚入伍不久的新战士,陈仁和性情温顺,工作积极,安分守己,在当兵时还不满十六岁,还未达到入伍年龄,但因初中毕业后家里甚穷,无能力供其继续上学,于是他便虚报年龄来到了部队,那个时候的人又没有身份证之类的,具体的年龄是多少谁也不知道,都是自己说了算。

我在坡团山的两个月的时间里,与蓝班长、葛志雄、李祖望、陈仁和相处甚是融洽,他们总是不离左右。

在阵地上的工作主要是执勤、训练和搞阵地建设。执勤是这样,每天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是一人值班,白天值班除负责观察敌情、担任警戒、保护山上山下来往人员外,还要负责写阵中日记。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共有十个小时,分为五班岗,每班岗为两个人,站两个小时。实行新老搭配,即一名老兵带一名新兵,因按规定排长是不用站岗值班的,这样值班的人只有九人,于是其中一人晚上便要值二班岗。也就是四个小时。刚开始时因不熟悉阵地的情况,所以他们还是将我视作新兵看待,与我一同站岗的是葛志雄。我到阵地的第一天他们并没有安排我站岗,第二天便开始执勤。我虽然已有三年的军龄,按部队的标准已经是个老兵。刚开始的时候,面对着陌生的环境,觉得还有点新鲜感。但几天以后就不一样了,四周是关山寂寂、夜月沉沉。更兼这一带是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区,昼夜温差大,天气经常是阴雨绵绵,少有晴天。山上常年云雾缭绕,通常云雾要在午后时分才能散去,而傍晚时分又要起雾。有时候衣服晾了十多天都不干,所以身上经常穿着半干不干的衣服。不光觉得单调乏味,苦闷彷徨,特别是白天要进行训练、施工,已经非常辛苦,晚上的生物钟又在起作用,所以感觉很困倦,这对于长年累月在这里工作、生活、战斗的战士们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在晚上站岗的时候,我按照在军校所学的知识,将枪刺打开,把子弹推入枪膛,保险关上,然后选择地形比较复杂隐蔽又能控制道路,便于观察、射击、变换位置的地方,趴在战壕里,伏在战壕边沿,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地方、观察周围的情况,尽量不走动、不站在高处、突出部位,尽量不发出响声。因为根据军事知识,移动的目标比静止的目标容易被发现;高处的目标比低处的目标容易被发现;突出部位的目标比其他部位的目标容易被发现;夜间透空的目标比不透空的目标容易被发现;发出响声的目标比没有声音的目标容易被发现;背景单调的目标比背景复杂的目标容易被发现。又因在晚上值勤的时候我总是担心敌方的特工人员会从某些容易接近的地方摸上来,所以白天我找了许多废弃的木板钉上钉子,并将它们放在我认为容易接近的地方,希望敌方的特工踩上钉子后让我抓了俘虏,也好立个大功回去。当然两个月过去后我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再说训练,在阵地上训练与机动部队训练要求全面提高部队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作战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在阵地上主要是要结合敌情、地形、任务进行。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射击、单兵战术、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及体能训练等。由于阵地上是不能随便打枪的,所以都不进行实弹射击,实弹射击训练统一安排在连队靶场。阵地建设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所谓阵地建设,主要是修理道路、房屋、工事、堑壕、交通壕等。老葛因为他个头大、有力气,在家时又学过建筑。因此是干体力活的一把好手,常在阵地建设中充当主力。未完,待续......

延伸阅读:
这一方国土的战友们(一)赴靖西孟麻实习
这一方国土的战友们(二)初上坡团山
作者简介
冯建平, 笔名十年戍边、甘棠退士, 1961年生, 广东梅州市人,当代军旅作家、边塞诗人, 早年在家乡过耕读生活, 中学毕业后仗剑从军, 先后就读于桂林陆军学院(1980年—1983年) 和南京陆军指挥学院(1985年—1987年) , 毕业后长期在广西十万山区的边防部队服役, 后转业到法院工作。少时从容于吴、越、燕、赵之间, 南粤、八桂大地, 历任排长、作战参谋和法官等职。年轻时读《左传》, 手不释卷, 爱《甘棠》之诗。除钻研军事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外, 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 每于戎马倥偬之际尚行吟于山水之间。经常利用战备、训练、执勤、演习的间隙在高高的山岗上、茂密的丛林中、清澈的小溪旁、荆棘的道路边读书写作, 十年戍边, 将壮丽的诗篇写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发表有军事学术论文和审判案例, 1993年著有诗集《十年一梦系云华》一书。
本文来自《万山草堂美文集一一亲情路》 (本书可在淘宝网购买)

五师边关岁月
原广西边防五师始建于1979年4月,由参加自卫还击作战的42军负责组建,负责靖西、那坡边境防御作战任务,于1992年12月撤编,改称边防五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