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可以随时学习↑↑
《兰亭序》在王书中虽不及其行草书札,但作为一种典雅、飘逸、潇洒的时代风格是无人能超越或与之相伴的。那种疏朗有致的布局,挺秀飘逸的风神,变化多端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使后世学书者感到面对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测的城楼,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单看其用笔的丰富,就有藏锋、称饰、挂笔回锋,牵丝、映带、由方转圆、由圆转方等种种奇妙变化,有些横与波挑又带有隶书遗意,变化莫测,时出新愈,平和之中见奇纵,这也是《兰亭序》永久的艺术魅力所在,所谓“不激不励,风规自远”(唐·孙过庭语)正应是对《兰亭序》之神最恰当的评语。
在文学上,《兰亭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流畅,不勉强藻饰,通俗自然。它结合骈句、骈散,富有诗意和哲理。文章描述了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集会的盛况,以及对人生、生死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深刻思考。
《兰亭序》的书法艺术和文学内涵相结合,使得这篇作品成为中国书法和文学的双重瑰宝。它不仅体现了王羲之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至今,《兰亭序》仍然是书法家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被广泛认可和传承。
《兰亭序》诞生后的200余年,并未大放异彩。真正让《兰亭序》名声显赫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大唐贞观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对书法情有独钟,尤其喜爱“书圣”王羲之的墨宝,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广为搜罗王羲之作品。每每得一真迹,便视若珍宝,馀兴来时摹揣度之,体会其笔法兴意,领略其天然韵味之后,便珍藏身旁,唯恐失却。不仅如此,他还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使得学王之风在贞观年间大为盛行。据载李世民曾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至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
王羲之(321年-379年或303年-361年),东晋琅琊人(今山东临沂),著名书法家,自古以来人们尊之为“书圣”。王羲之出身名门,家世显赫,其所属琅琊[yá]王氏一族曾拥立司马睿开创了东晋的历史,是六朝最著名的豪族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大官僚家族”。在书法艺术成就上,王羲之自小师从卫夫人,成年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在书法创作上博采众长,其草书师从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其书法备精诸体,但尤擅楷、行、草书,且“俱变古形”,为历代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其总结和完善了前人的创新之举,他是新体书法的集大成者,王羲之所确立的新体书法以新的楷书体系取代旧有的篆书体系,从而确立起了中国的今文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