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李成山水画解秘

文摘   2024-11-22 07:03   山西  
李成山水画艺术







李成(919年—967年),字咸熙,五代北宋画家。出身贵胄,系唐朝皇族后裔。唐未战乱之际从苏州避乱迁至营丘(今山东青州),故世人称之李营丘。李成自幼喜好诗赋及琴棋书画,尤善画山水林木。师承荆浩关仝,后师造化,自成一家。在宋初他已享有盛名,得到了很高的声誉。被时人称为“古今山水第一”。刘道醇在《圣朝名画评》中赞其:“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峰峦重叠,间露祠墅,此为最佳。至于林木稠薄,泉流深浅,如就真景,思清格老,古无其人”。江少虞在《皇朝事实类苑》中称李成“画平远寒林,前所未尝有,气韵潇洒,烟林清旷,笔势颖脱,墨法精绝,高妙入神”。当时全国仿效李成画格蔚然成风,可见其影响力。





李成(919年—967年),字咸熙,五代北宋画家。出身贵胄,系唐朝皇族后裔。唐未战乱之际从苏州避乱迁至营丘(今山东青州),故世人称之李营丘。李成自幼喜好诗赋及琴棋书画,尤善画山水林木。师承荆浩、关仝,后师造化,自成一家。在宋初他已享有盛名,得到了很高的声誉。被时人称为“古今山水第一”。刘道醇在《圣朝名画评》中赞其:“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峰峦重叠,间露祠墅,此为最佳。至于林木稠薄,泉流深浅,如就真景,思清格老,古无其人”。江少虞在《皇朝事实类苑》中称李成“画平远寒林,前所未尝有,气韵潇洒,烟林清旷,笔势颖脱,墨法精绝,高妙入神”。当时全国仿效李成画格蔚然成风

画家简介



李成(919年—967年),字咸熙,五代北宋画家。出身贵胄,系唐朝皇族后裔。唐未战乱之际从苏州避乱迁至营丘(今山东青州),故世人称之李营丘。李成自幼喜好诗赋及琴棋书画,尤善画山水林木。师承荆浩关仝,后师造化,自成一家。在宋初他已享有盛名,得到了很高的声誉。被时人称为“古今山水第一”。刘道醇在《圣朝名画评》中赞其:“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峰峦重叠,间露祠墅,此为最佳。至于林木稠薄,泉流深浅,如就真景,思清格老,古无其人”。江少虞在《皇朝事实类苑》中称李成“画平远寒林,前所未尝有,气韵潇洒,烟林清旷,笔势颖脱,墨法精绝,高妙入神”。当时全国仿效李成画格蔚然成风,可见其影响力。

史载李成性情旷荡豪迈,磊落大志。李成绘画的目的很单纯,自云:“吾儒者粗识去就,性爱山水,弄笔自适耳,岂能奔走豪士之门与工技同处哉。”李成不愿卖画,其山水是对自己心灵所感的渲泄和理想化境界的塑造。故当时求画者“一画难得”,因而李成传世作品极少。流传的作品多为其追随者仿效,但是却传承了李成风格。


“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是典型的李成画风。李成山水初师荆浩、关仝,其画作早期有着与荆关相似的布景构图与审美追求,同属北方山水风格,其笔下景物瘦且硬,透出北方山水的雄浑特征。但其生活之地营丘、淮阳(河南)皆平原、丘陵风光,故后期画风从造化中得来,一改荆关之貌,所绘平原、丘陵之景意境更为平远清旷而富有层次,充满了时代感与既视感。刚劲中蕴藏淡雅,宏伟中流露隽秀。李成尤喜对景物写真,其精致的写真刻画是前无古人的。这些笔墨与造境都是李成的独创。



《寒林平野图》,水墨绢本,纵137.8厘米 x 横69.2厘米,传为李成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寒林平野图》系典型的李成画风。画面左侧荒坡上长松两株傲然挺立,杂以枯枝寒树,古干交柯,寒木萧疏。树枝作蟹爪之状,古拙虬劲,松针尖俏劲利,树皮、疤痕刻画精细。近景写真,形态生动传神。近大远小使得远山视野开阔,一望无际。远景荒坡无皴,以轮廓显势,相互交替穿插;右境水面无痕,河道蜿蜒迷离于荒坡之间,一派荒寒景象。画面景物的繁简拉开了虚实空间和山川地势,生动地描绘了寒冬的季节特点。“寒林平野”意境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感叹心境。






《读碑窠石图》绢本水墨,126.3厘米x104.9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读碑窠石图》局部放大图

《读碑窠石图》置境幽凄,气象萧瑟。古树枝桠奇劲参差,后方矗立一石碑,一老者在前骑骡仰望,仔细读碑,侍者立于前。石碑与人物比例悬殊,形成鲜明对比。背景空旷无物,杳冥幽远,寓无限悲凉于其中。石碑、枯木、寒石,这些凄然景物所构造的画面萧瑟荒凉,簇成凄凉之感渗透出来,正是“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显现。整画透出清淡秀润的质感,“墨法精微”,情感孤寂苍凉。这正是豁达豪迈却怀才不遇的李成内心无法释然的寂寥悲怆心境之写照。

《晴岚萧寺图》水墨绢本,111.4厘米×56厘米,现藏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晴岚萧寺图》以立轴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高远透视。画中群峰兀立,环抱主峰。中间主峰山势巍峨,下瞰深谷。山岭植被丰茂,山石雄奇而秀美,间而怪石嶙峋。谷中云气升腾,瀑布奔流而下,形成两叠泉。中景山丘下建有寺塔楼阁,古木荫森。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舍、板桥,商旅往来于山路溪桥之间,满山枯树寒枝显示了冬日山谷中的景象,山野中透着塵市的繁华。山石的画法如卷动的云,皴染用笔多有度化,李成清润的画风跃然纸上,兼有关仝雄浑的画风。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画风的特色。

《寒林骑驴图》,绢本淡设色,162厘米X100.4厘米。美国纽约大都市博物馆藏。

《寒林骑驴图》初归张大千大风堂旧藏。图中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朴相随,画上古松有凌云之势,“松枝劲挺,松针郁然有隂,荆棘小木无冗笔,不作龙蛇贵神之状”。周边有枯树寒溪,颇有意趣。此图是典型的李成画法。


李成山水画法


李成山水多表现山东、河南一带荒漠山区和郊野平远旷阔严寒季节的清幽之境。画法简练,气象萧疏,烟峦浮动,秀气可掬,得山之貌。“石如云动,多巧,少真意”。山石轮廓用“卷云皴”表现石面光滑的火成岩,石体暗部常用“刮铁皴”法表现质感。“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勾而复皴,笔(线)起主导作用,线的框架稍见柔逸。好用淡墨,“惜墨如金”,淡墨如梦雾中,画面效果柔润,气韵深厚,坡石苍润。画法高古,得唐人三味。

   李成的山水画堪称完美,笔墨线条变化无穷。他画树最经典的形象就是“蟹爪树”。“蟹瓜树”顾名思义,就是指画树的出枝形态犹如螃蟹的爪子,非常犀利刚劲。“蟹爪枝”虽然前人偶画,但李成将其典型化,所画树枝皆用蟹爪,因而成就了李成独特的画风。也可说李成是此法的开创者。


   李成的“蟹瓜枝”用笔是变化多样的,其中奥妙在于行笔的时候笔毫聚拢如钢锥,手腕用暗劲,手筋反扭,笔峰送到枝梢末端。在行笔的过程中,手腕保持平稳;收笔时或按或压,时上时下,时而回锋,时而出锋,忽而挫锋,忽而回腕。因此能产生诸多变化。枯树双勾,中锋勾勒,寒木风骨,平正势奇,枯枝多变,状如屈铁。这种树法正合表现萧疏清旷的寒林意境。


   李成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由成熟到高峰阶段的关键性人物,具有艺术的创造性,是中国山水画的卓越代表。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称:“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尤其李成对北宋画苑影响极大,北宋画家范宽、郭熙、王诜、许道宁、燕文贵都受其影响而成就卓然留名画史。李成画风对后世的影响意义深远。




【END】















艺瀚诗词书画院
弘扬传统文化,塑造现代风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