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与俗|优秀范文

文摘   2023-10-30 18:21   江苏  

雅与俗

——摘自网络

       文化要雅俗共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国家,其实就是文化共同体。文化,有雅有俗。不过,无论雅俗,都是为了化人的,感化人、教化人。所以,文化,不仅要悦目,更要赏心;不仅要流行,更要流传。新时代,不仅需要高雅文化,更加需要通俗文化。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新时代的文化,应该是人民的文化,应该是雅俗共赏的文化。文化建设,应该有这一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什么是文化的雅?雅是高雅,是精致,是文化的奢侈品。这应该是我们对文化的一种追求,文化需要有这个维度,极力追求真善美。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高雅的文化,让我们的审美更为高雅,生活更有品位;高雅文化,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广阔,生命境界更高远。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洁身自好,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的高标自诩,才是高雅的文化,才是高贵的生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雅,“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是雅,“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雅,“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是雅,“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是雅,“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也是雅……不可否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然而,任何时代,都应该追求真、善、美,驱逐假、恶、丑。精致,是一种生活品质;高雅,是一种自我救赎。但不能一味高雅,不近人情,否则就会被束之高阁。京剧高雅,无人问津,渐渐沦为进博物馆的文化标本,变成死文化。这就是因为一些雅文化没有扎根时代,响应时代,与时代的人同呼吸、共命运,沦为少数人的审美癖好。


       什么是文化的俗?俗是通俗,是世俗,是文化的常用品。俗不是低俗,不是恶俗,不是庸俗,而是生动活泼,接地气,讲人话,真性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紧跟时代的风尚,响应人民的呼声。世俗,是人间烟火,通俗,是万家灯火。俗,是文化的根,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源泉所在。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就是通俗文化生命力的最好见证。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底层,来自于俗世人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然而,俗文化也不能一味求俗,丢了文化;只求效果,不讲教化。文化是有教育引导功能的,是有社会责任的,通俗文化尤其要注意引导公众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黄赌低俗,趋之若鹜;纂改经典,吸引眼球。这都说明,俗文化要提防恶俗、低俗、庸俗的转变倾向。


       那么,文化的雅与俗又是什么关系?在我看来,文化的雅与俗既可以相辅相成,也可以相互转化。古代的青楼文化被文人骚客视为风雅,放在今天,就是典型的低俗、恶俗文化,一定是扫黄打非的对象。这就是雅变为俗。以前的西式横排胶装书籍,相比旧式的竖排线装书籍,被看成俗不可耐,而如今,却被人用来鄙视电子阅读。这就是俗变为雅。其实,雅俗都是主观的看法,并无明确的界限,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另外,雅俗各有受众,雅人爱雅,俗人爱俗,无可厚非,只要不是附庸风雅,不是贩卖低俗,各取所需,各有所爱,各得其宜。《诗经》高雅,民歌通俗,但须知,诗三百大都是从古代的民歌改编而来。新时代,既要雅文化,也要俗文化,更要雅俗共赏的文化。如何打造雅俗共赏的文化?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所以文化部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艺术之树常青,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此外,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打造《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这样雅俗共赏的文化精品。自媒体、新媒体,尤其是短视频、直播平台更要自律,打造通俗易懂的精品佳作、脍炙人口的当代经典,追求通俗的同时兼顾雅致,追求流量的同时注重价值引领,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文化导向的初心,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作为个人,也应该提升修养,涵养心性,陶冶审美品味,注意鉴别,可雅不可假,可俗不可粗。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雅和俗各有优长,正好互补。但说到底,这一切都来自于人民,来自于民间,也应该回馈给人民,回归到民间。因为,这是唯一的源泉、唯一的根。古中国是词赋满江的风雅国度,新时代是活力四射的黄金年代,这些都值得我们大书特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工作的天是世界的天,文艺工作的地是中国的地。根植于时代,根植于中国,根植于人民,上接高雅的天线,下接通俗的地线,才能打造出雅俗共赏的当代经典。




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官宣、锦鲤、杠精、佛系、皮一下、C位、SKR、土味情话、确认过眼神、燃烧我的卡路里……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了年轻人表达情感的主要语言方式之一。有人认为这样的表达更直接、更准确,也有人觉得网络词汇让语言变得简单粗暴。

材料二:

对2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网络流行语,67.4%的受访者认为过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会遗忘原有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材料内容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雅俗共赏的语言,百花齐放的文化

       官宣、锦鲤、佛系、土味情话、燃烧我的卡路里等网络流行语,成为年轻人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这样的表达虽被认为简单粗暴,但却显得更直接、更准确、更有效。因这些语言独具特色的表现力与巨大的生命力,倍受青年人的喜爱,成为流行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高雅与通俗可以共生共存,并行不悖。

      西方哲人有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雅言经典、规范,网络流行语虽有些简单粗暴,但直接、更准确。当一种语言能在瞬间风靡于世,表明它一定具有一种野蛮生长的强大生命力。网络流行语生动风趣、富有人情味,而语言的另类发展,也体现了观念的更新、时代的发展。“佛系”是网络流行语之一,用来指安然自适、随遇而安、凡事不愿计较的状态,并衍生出如“佛系青年”“佛系生活”等词汇,体现了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与社会文明进步的背景下,青年对自我认识的回归。“土味情话”原本是指直白的、因缺乏文学修饰而带着“土味”的爱情告白,却在网友的戏仿中,慢慢带上了幽默意味,颇具表现力。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渴望通过努力奋斗取得成功,争取“C位”,从而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拼搏进取的激情活力,而“燃烧我的卡路里”正是这种激情活力的青春表达。这些网络流行语,彰显着人们更加积极的心态与更加轻松、向上的活力。

       雅言和网络流行语并非矛盾体。

      语言在演进过程中,有的产生,有的消亡,这一过程伴随着文明的演进历程。没有生命力的语言会自行消亡,富有活力的词语也会流行开来。对于网络用语的流行,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大加挞伐。就像当年的少女会成为饱经沧桑的老妇人一样,我们奉为经典的东西,当年不也曾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吗?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广为传颂,他的影响力在当年空前地达到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境地。所以,我们应该捍卫雅言,也应该接纳富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

       如果我们抱定非经典语言不用的宗旨,就会陷入狭隘的境地,不利于精神的丰富与滋养。不如放开心胸,在接纳传统经典语言的同时,也吸收鲜活的网络语言,以海纳百川的姿态,用雅俗共赏的语言,呈现百花齐放的灿烂文化。当然,网络语言稂莠不齐,流行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可全盘接受,犹如鲁迅《拿来主义》中的对待一所大宅子的方法一样。“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拿来主义精神运用到语言的借鉴与运用中。

       今天,网络流行语大行其道,国学班遍地开花,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并不矛盾,就让他们共生共存,百花齐放吧。





为君轻赋
推送文章
 最新文章